人类活动排放CO2包括3个重要时期,即185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1950年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期至今,以及以1990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标志的人类关注碳排放时期至今.作者利用1850-2008年世界化石燃料CO2排放量和人口数据,得到3个时期全球主要国家及我国的累计碳排放量与人均累计碳排放量.结果表明: 过去近160年全球历史累计碳排放量为345 PgC(1 PgC=10亿tC);发达国家历史累计排放量与人均累计排放量均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1850-2008年,前者是后者的2.9倍(250和87 PgC)和11.2倍(257和23 tC);1950-2008年,分别是2.3倍(193和85 PgC)和7.7倍(169和22 tC);1990-2008年,分别为1.9倍(75和54 PgC)和5.3倍(58和11 tC).尽管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历史排放量的差距有缩小趋势,但发达国家的排放量一直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是大气CO2浓度升高的主要贡献者.对1850年以来中国的碳排放分析表明,3个时期历史累计排放量和人均累计排放量分别为31 PgC与29 tC,31 PgC与28 tC,21 PgC与16 tC.1980-2008年我国碳排放总量和人均排放量均呈快速增加趋势,平均年增量分别为0.05 PgC和0.04 tC.这表明,我国正在失去历史碳排放量较低的优势,节能减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4497-5044
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通过计算不同地理尺度下的制造业产业分布基尼系数和Moran's I系数,发现中国制造业高度聚集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在...
2006年8月~2007年7月,在西藏拉萨市西郊(29°38′N,91°01′E)采集了30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利用14C定量区分了碳质气溶胶的生物和...
室内薪柴燃烧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排放的污染物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对该来源排放量的可靠估算是进行排放效应分析和合理控制的重要前提,而估算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燃料消耗量和排放因子的准确性....
以工业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用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非农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等3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率,分析1995-2012年间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地区差...
对我国1998—2008年的废污水碳排量进行了估算.同时,提出一种综合的碳排量估算方法,即综合生化反应过程法与耗电量折算法,分别计算了我国废污水处理过程中相关生化反应所伴随的碳排量(直接碳排)和废污水...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
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大豆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给大豆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本文以2010年中国耕地空间...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碳减排是应对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选择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更具发展前景.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数量控...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边界内碳成本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及各区域碳成本和碳泄漏的年际变化、碳成本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以及净固碳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
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HPLC方法,于2010年6月24日、7月22日、8月24日、9月14日(夏季)和2011年1月13日(冬季),在北京及周边地区38个采样点组织5次同步观测,测定了...
本文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新疆1952年-2008年的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新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并对新疆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
利用我国第一次(1973~1976年)至第四次(1989~1993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我国近20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我国4次森...
当今世界上,保护环境已是人类共识.有多种环境政策可供选择,其中之一就是开征碳税.在环境经济学领域,开征碳税是否对控制污染真正有效,自何时起开征碳税更恰当,如何动态地调整碳税税率,等等,都是重要问题.近...
在东北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主要森林类型中设置26块样地,进行为期3a(2004-2006年)凋落叶分解实验,以研究气候、林型、林冠透光率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相对影响大小.结果表明,不同...
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通过计算不同地理尺度下的制造业产业分布基尼系数和Moran's I系数,发现中国制造业高度聚集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在...
2006年8月~2007年7月,在西藏拉萨市西郊(29°38′N,91°01′E)采集了30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利用14C定量区分了碳质气溶胶的生物和...
室内薪柴燃烧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排放的污染物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对该来源排放量的可靠估算是进行排放效应分析和合理控制的重要前提,而估算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燃料消耗量和排放因子的准确性....
以工业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用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非农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等3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率,分析1995-2012年间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地区差...
对我国1998—2008年的废污水碳排量进行了估算.同时,提出一种综合的碳排量估算方法,即综合生化反应过程法与耗电量折算法,分别计算了我国废污水处理过程中相关生化反应所伴随的碳排量(直接碳排)和废污水...
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
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大豆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给大豆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本文以2010年中国耕地空间...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
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热议的话题之一.如何有效地控制碳减排是应对的核心.应对气候变化,中国作为走向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选择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更具发展前景.市场手段控制碳排放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基于数量控...
基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期(20002010年)营造林过程边界内碳成本和边界外碳泄漏的计算,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及各区域碳成本和碳泄漏的年际变化、碳成本和碳泄漏的组成特征以及净固碳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退耕...
利用2,4-二硝基苯肼(DNPH)/HPLC方法,于2010年6月24日、7月22日、8月24日、9月14日(夏季)和2011年1月13日(冬季),在北京及周边地区38个采样点组织5次同步观测,测定了...
本文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新疆1952年-2008年的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新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并对新疆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
利用我国第一次(1973~1976年)至第四次(1989~1993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我国近20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我国4次森...
当今世界上,保护环境已是人类共识.有多种环境政策可供选择,其中之一就是开征碳税.在环境经济学领域,开征碳税是否对控制污染真正有效,自何时起开征碳税更恰当,如何动态地调整碳税税率,等等,都是重要问题.近...
在东北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主要森林类型中设置26块样地,进行为期3a(2004-2006年)凋落叶分解实验,以研究气候、林型、林冠透光率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相对影响大小.结果表明,不同...
基于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的地理格局.通过计算不同地理尺度下的制造业产业分布基尼系数和Moran's I系数,发现中国制造业高度聚集在珠三角、长三角以及环渤海地区,在...
2006年8月~2007年7月,在西藏拉萨市西郊(29°38′N,91°01′E)采集了30个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样品,利用14C定量区分了碳质气溶胶的生物和...
室内薪柴燃烧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排放的污染物对气候变化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影响.对该来源排放量的可靠估算是进行排放效应分析和合理控制的重要前提,而估算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燃料消耗量和排放因子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