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气象局对近50年来逐日气象观测资料的释放,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平均气候和极端气候的分布特征有了更多的了解.从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这些认识需要有一个集成,即需要有一个总体的归纳和解释.通过中国近40年来的温度极值和降水极值事件的分析认识到全球增暖和区域环流异常决定着气候极值事件的分布格局.与全球增暖相联系的是:我国微量降水在空间上表现为一致的减少趋势,我国北方寒潮事件显著减少,冷夜和冷日的减少与暖夜和暖日的增多并存,以及极端强降水有增多的趋势.与东亚季风气流和西风带气流异常对应的我国有效降水在区域分布上发生了显著变化,东部季风区中的"北涝南旱"从1970年代末转型为"南涝北旱",与华南的偏干一起形成了东部季风区降水从华南、长江到华北的"-、+、-"异常分布型,但华南在1991年出现了转湿的突变;东北和西北先后从1983年和1987年前后转为暖湿气候.极端温度和极端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与平均温度和平均降水趋势的空间分布一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7673-6842
分析了北京近50年春季物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北京各种春季物候的多年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步性、顺序性;(2)各种春季物候现象出现的早晚与春季月份的气温波动有高度相关,与生长季...
利用2006年2月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开展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平流雾生消过程中湍流输送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平流雾生消过程中,大气稳定度参数数值主要集中在弱不稳定到弱稳定范围内,且多呈现弱不稳定状态...
已有的研究得出:华北克拉通火成碳酸岩在时间上主要形成于古元代末-中元古代初、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3个时段,反映了华北克拉通演化历史上3个拉张阶段.在空间上,前两个拉张阶段形成的火成碳酸岩分布在华北克拉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 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
[目的]研究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疆天山北部16个气象站和肯斯瓦特近51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 - Kendall单调趋势及突变检验、小波分析、R/S...
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研究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暖影响下的水资源形成、转化与水循环等关...
目的初步研究扬沙天气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急性健康危害.方法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2所小学校的3~5年级的1362名儿童及2618名成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在2004年3月...
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大豆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给大豆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本文以2010年中国耕地空间...
利用1961~2000年北京13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北京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过去40年北京城区、郊区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合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基本设施投资额、房...
利用1982~1996年5个站点的植物群落物候观测数据和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划分各站逐年的植被物候季节,并确定各季节初日对应的当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阈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物候站各年NDV...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
中国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进程快、经济发达,同时,该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1961–2014年中国156个地面气象站点日尺度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采用RClimD...
在东北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主要森林类型中设置26块样地,进行为期3a(2004-2006年)凋落叶分解实验,以研究气候、林型、林冠透光率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相对影响大小.结果表明,不同...
分析了我国1970~1999年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该时段可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总灾、水灾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利用冰川积累量和树木年轮代用资料, 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近300年来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中国西部气候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准7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准30年和准11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大部分地区也较显著....
分析了北京近50年春季物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北京各种春季物候的多年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步性、顺序性;(2)各种春季物候现象出现的早晚与春季月份的气温波动有高度相关,与生长季...
利用2006年2月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开展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平流雾生消过程中湍流输送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平流雾生消过程中,大气稳定度参数数值主要集中在弱不稳定到弱稳定范围内,且多呈现弱不稳定状态...
已有的研究得出:华北克拉通火成碳酸岩在时间上主要形成于古元代末-中元古代初、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3个时段,反映了华北克拉通演化历史上3个拉张阶段.在空间上,前两个拉张阶段形成的火成碳酸岩分布在华北克拉通...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在过去50 a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较大程度的影响.利用西北干旱区128站点1961-2010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结合DEM数据...
[目的]研究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疆天山北部16个气象站和肯斯瓦特近51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 - Kendall单调趋势及突变检验、小波分析、R/S...
西北干旱区是对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地区之一,研究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的西北干旱区水资源问题,对应对和适应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西北干旱区气候变暖影响下的水资源形成、转化与水循环等关...
目的初步研究扬沙天气对人群可能造成的急性健康危害.方法根据整群抽样的原则选取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区2所小学校的3~5年级的1362名儿童及2618名成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访研究的方法,在2004年3月...
大豆是中国最重要的粮食兼油料作物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对大豆产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化给大豆生产带来了一定影响,其中有负面的,也有正面的.本文以2010年中国耕地空间...
利用1961~2000年北京13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北京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过去40年北京城区、郊区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合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基本设施投资额、房...
利用1982~1996年5个站点的植物群落物候观测数据和物候累积频率拟合法,划分各站逐年的植被物候季节,并确定各季节初日对应的当地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阈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物候站各年NDV...
基于GIMMS/NDVI数据,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在年内、年际尺度上研究了1982-2006年我国东北区域地表植被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对植被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东北区域地表植被...
中国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城市化进程快、经济发达,同时,该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环境脆弱,极易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基于1961–2014年中国156个地面气象站点日尺度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采用RClimD...
在东北长白山、张广才岭、小兴安岭、大兴安岭的主要森林类型中设置26块样地,进行为期3a(2004-2006年)凋落叶分解实验,以研究气候、林型、林冠透光率对凋落叶分解速率的相对影响大小.结果表明,不同...
分析了我国1970~1999年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该时段可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80年代中期以前,总灾、水灾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利用冰川积累量和树木年轮代用资料, 分析了中国西部地区近300年来气候干湿变化的时空特征.中国西部气候干湿变化存在显著的准7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准30年和准110年尺度的周期变化在大部分地区也较显著....
分析了北京近50年春季物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显示:(1)北京各种春季物候的多年变化具有相关性、同步性、顺序性;(2)各种春季物候现象出现的早晚与春季月份的气温波动有高度相关,与生长季...
利用2006年2月在天津市南部地区开展的大气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平流雾生消过程中湍流输送及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平流雾生消过程中,大气稳定度参数数值主要集中在弱不稳定到弱稳定范围内,且多呈现弱不稳定状态...
已有的研究得出:华北克拉通火成碳酸岩在时间上主要形成于古元代末-中元古代初、早中生代和晚中生代3个时段,反映了华北克拉通演化历史上3个拉张阶段.在空间上,前两个拉张阶段形成的火成碳酸岩分布在华北克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