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IPCC碳排放计算指南缺省值计算了新疆1952年-2008年的碳排放量,系统分析了新疆碳排放总量、碳排放结构、碳排放强度的变化,并对新疆碳排放进行阶段划分,最后应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ogarithmic Mean Divisia Index)对碳排放量进行因素分解,定量分析了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对碳排放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①1952年-2008年,新疆CO2排放总量和人均CO2排放量不断上升,万元GDP碳排放水平则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倒V"型曲线,煤炭消费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第二产业能源消费产生的CO2排放量比重最大;②新疆碳排放经历了五个阶段,当前处于经济和碳排放快速增长阶段;③碳排放不同阶段各影响因素的作用程度不同。总体来看,经济增长是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推动因素;能源消费强度的降低(升高)也是促使碳排放减少(增加)的主要因素;能源消费结构由于变化不大,对碳排放的影响很小;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人口增长对碳排放量增长的推动力逐渐减弱。能源消费强度又进一步受到产业结构和各产业能耗强度的影响,其中,第二产业能耗强度和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是影响能源消费强度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集聚作用总体不断增强.热点区的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
利用涡动相关系统测定新疆石河子棉区覆膜滴灌棉田的CO2通量,分析2010年棉花各生育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日变化特征,并将NEE拆分为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o),分析...
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
以系统分析法研究新疆能源消费、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演变及特征,并采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其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①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能源消费分别与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
[目的]研究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疆天山北部16个气象站和肯斯瓦特近51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 - Kendall单调趋势及突变检验、小波分析、R/S...
现阶段碳强度约束性指标和总量控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两种重要手段,研究各行业及其相关因素对全国碳强度和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制对制定行业碳强度减排政策和选择碳交易体系纳管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以工业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用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非农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等3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率,分析1995-2012年间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地区差...
林伯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济学博士;王喜枝,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杜之利,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经济学...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
十年建設期間(1928-1937)國民政府曾大力推動造林事業,當時森林被認為具有防災、經營致富的作用,是建國要務之一。分析造林運動的原因,一方面由於經濟因素,各項建設展開,中國木材供應不足;一方面是環...
能源消费强度空间公平性的本质是区域经济发展权的合理分配,维持能源消费空间公平性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人均GDP能耗绿色贡献系数和节能潜力...
全球到2100年实现将温度上升控制在和工业化前相比2℃以内,已经成为一个政策目标.本文结合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综合评估(IPAC)模型的近期研究结果,分析了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下我国能源活动的CO2排放情...
人类活动排放CO2包括3个重要时期,即185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1950年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期至今,以及以1990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标志的人类关注碳排...
通过构建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研究新疆1990-2010年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IPAT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
对策勒2011年1-12月4个不同下垫面的风速、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的月差异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夏季晴天天气作为背景,比较沙尘暴、扬沙、浮尘、阴雨天时4个下垫面气象要素的差异.结果标明:与流沙地相比...
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集聚作用总体不断增强.热点区的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
利用涡动相关系统测定新疆石河子棉区覆膜滴灌棉田的CO2通量,分析2010年棉花各生育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日变化特征,并将NEE拆分为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o),分析...
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
以系统分析法研究新疆能源消费、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历史演变及特征,并采用动态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其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①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能源消费分别与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增...
[目的]研究新疆天山北部气候变化及其对径流的影响.[方法]利用新疆天山北部16个气象站和肯斯瓦特近51年的气象、水文实测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 - Kendall单调趋势及突变检验、小波分析、R/S...
现阶段碳强度约束性指标和总量控制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是中国温室气体减排的两种重要手段,研究各行业及其相关因素对全国碳强度和碳排放变化的影响机制对制定行业碳强度减排政策和选择碳交易体系纳管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以工业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用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非农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等3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率,分析1995-2012年间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地区差...
林伯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济学博士;王喜枝,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杜之利,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经济学...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
十年建設期間(1928-1937)國民政府曾大力推動造林事業,當時森林被認為具有防災、經營致富的作用,是建國要務之一。分析造林運動的原因,一方面由於經濟因素,各項建設展開,中國木材供應不足;一方面是環...
能源消费强度空间公平性的本质是区域经济发展权的合理分配,维持能源消费空间公平性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人均GDP能耗绿色贡献系数和节能潜力...
全球到2100年实现将温度上升控制在和工业化前相比2℃以内,已经成为一个政策目标.本文结合中国能源环境政策综合评估(IPAC)模型的近期研究结果,分析了实现全球2℃温升目标下我国能源活动的CO2排放情...
人类活动排放CO2包括3个重要时期,即185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至今,1950年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期至今,以及以1990年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标志的人类关注碳排...
通过构建脱钩理论的Tapio脱钩模型,研究新疆1990-2010年经济增长与CO2排放的脱钩关系及程度,分析发展的时间演变趋势.借助IPAT模型及结构分解分析法(structure decomposi...
对策勒2011年1-12月4个不同下垫面的风速、温度、湿度、光合有效辐射的月差异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夏季晴天天气作为背景,比较沙尘暴、扬沙、浮尘、阴雨天时4个下垫面气象要素的差异.结果标明:与流沙地相比...
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集聚作用总体不断增强.热点区的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
利用涡动相关系统测定新疆石河子棉区覆膜滴灌棉田的CO2通量,分析2010年棉花各生育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日变化特征,并将NEE拆分为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o),分析...
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