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和发展潜力3个方面,构建了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研究了其空间分异性,根据经济社会变化综合程度指数,将全省划分为快速发展类型区、中速发展类型区和低速发展类型区,表现出从南到北发展速度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整体看,土地利用变化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变化表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软科学基金; 华南理工大学学生研究计划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2183-1883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
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是国土规划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湖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区,通过赋予生态位理论在功能方面的新内涵,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功能评价...
选择黔东南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研究了黔东南16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3-1999年,研究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林地面积、...
90年代以来,苏南的集镇规划达到高潮.大型集镇,作为苏南一种较为普遍的集镇类型,其规划的功能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模式相对复杂,客观上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该文选取苏、锡、常地区的6个集镇规划样本,从集镇...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
基于反映经济空间“3D”框架和反映国土利用效益的“3I”框架,对河南省市域经济空间、国土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提出了河南省经济—国土区划构想.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空间呈现明显...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
以北京东北边缘温榆河沿河道两侧的生态廊道规划区为研究对象,以流域1991年、1996年、2002年三期TM影像、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分别从区域尺度、土地利用类型尺度及斑块尺度,剖析土地...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维度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05-2012年广东省城市土地...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8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ARC/INFO 7.0),用变化...
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对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表征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利用土地利用程...
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和城市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土地利用综合分值和城市发展综合分值,再通过协调度、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三个指数衡量两者和谐关系.研究发现:在研究阶段内,新疆18个绿洲城市协...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各省市区建设用地1996-2004年变动情况,找出省市区间建设用地的差异类型及原因.研究方法:构建一组建设用地空间变动函数,分析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各省市区的综合变动指...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
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是国土规划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湖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区,通过赋予生态位理论在功能方面的新内涵,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功能评价...
选择黔东南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研究了黔东南16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3-1999年,研究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林地面积、...
90年代以来,苏南的集镇规划达到高潮.大型集镇,作为苏南一种较为普遍的集镇类型,其规划的功能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模式相对复杂,客观上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该文选取苏、锡、常地区的6个集镇规划样本,从集镇...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
基于反映经济空间“3D”框架和反映国土利用效益的“3I”框架,对河南省市域经济空间、国土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提出了河南省经济—国土区划构想.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空间呈现明显...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
以北京东北边缘温榆河沿河道两侧的生态廊道规划区为研究对象,以流域1991年、1996年、2002年三期TM影像、中国资源二号卫星遥感影像等为数据源,分别从区域尺度、土地利用类型尺度及斑块尺度,剖析土地...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土地利用投入水平、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利用生态环境质量4个维度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05-2012年广东省城市土地...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8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ARC/INFO 7.0),用变化...
基于TM卫星遥感数据,对长江下游地区1988~1998年10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和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表征长江下游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利用土地利用程...
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指标体系和城市发展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计算土地利用综合分值和城市发展综合分值,再通过协调度、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三个指数衡量两者和谐关系.研究发现:在研究阶段内,新疆18个绿洲城市协...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各省市区建设用地1996-2004年变动情况,找出省市区间建设用地的差异类型及原因.研究方法:构建一组建设用地空间变动函数,分析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各省市区的综合变动指...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
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是国土规划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湖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区,通过赋予生态位理论在功能方面的新内涵,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功能评价...
选择黔东南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研究了黔东南16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3-1999年,研究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林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