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8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ARC/INFO 7.0),用变化量、变化率、相对变化率和相对变化度等指标对肃州绿洲近12年来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土地利用格局表现为以未利用地(56.19%)、耕地(27.47%)和草地(12.19%)为主,水体、农村居民点用地、林地和城镇用地仅占4.15%,各乡镇土地利用格局差异较大;12年期间,景观破碎度增加,表现在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斑块的平均面积、周长都在减小.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现出耕地、水域明显增加,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也增加,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反映出区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量、土地利用变化率、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率)等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肃州绿洲LUCC的变化特点,但都表达出了LUCC较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比较,发现土地利用相对变化度指标在揭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中优势明显.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389-944
黄土高原生态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不合理利用及覆被较差是根本症结所在。退耕还林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以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通过遥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土地分类为基础、以内业预判和外业调绘为核心的土地调查流程.这一惯常的土地调查思路和工作流程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土地调查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数据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弊端...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本文在综述我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等级体系.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途径,根据水热气候指标与地势差异划分出我国的¨...
选取定量指标并结合GIS技术,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内涵,对退耕还林背景下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全县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较高,集中化指数则较低,组合类型和洛...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
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集聚作用总体不断增强.热点区的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工作区,利用基于1988~2003年期间的3景TM卫星影像数据得到的景观分类制图和DEM、道路等GIS数据,通过构建一个涵盖高程、道路和建设用地密度影响的综合可达性评估指数,研究了工作...
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
人类的开发活动是造成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村域尺度上高强度的人类开发活动对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采用2009年的GeoEye-1数据和2014年的WorldV...
以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5、2000年三期TM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指数及分形模型、景观破碎度等景观分异测度指数,探讨近20...
利用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arcview 3.2a)对河西走廊中段的张...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
选择黔东南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研究了黔东南16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3-1999年,研究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林地面积、...
黄土高原生态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不合理利用及覆被较差是根本症结所在。退耕还林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以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通过遥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土地分类为基础、以内业预判和外业调绘为核心的土地调查流程.这一惯常的土地调查思路和工作流程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土地调查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数据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弊端...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本文在综述我国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建立了土地资源综合分区的原则、依据和等级体系.在前人相关工作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演绎途径,根据水热气候指标与地势差异划分出我国的¨...
选取定量指标并结合GIS技术,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内涵,对退耕还林背景下黄土高原沟壑区长武县2009年土地利用结构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目前全县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较高,集中化指数则较低,组合类型和洛...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
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集聚作用总体不断增强.热点区的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工作区,利用基于1988~2003年期间的3景TM卫星影像数据得到的景观分类制图和DEM、道路等GIS数据,通过构建一个涵盖高程、道路和建设用地密度影响的综合可达性评估指数,研究了工作...
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
人类的开发活动是造成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村域尺度上高强度的人类开发活动对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采用2009年的GeoEye-1数据和2014年的WorldV...
以宁夏中部生态脆弱区典型县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5、2000年三期TM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基于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结合土地利用指数及分形模型、景观破碎度等景观分异测度指数,探讨近20...
利用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基于GIS(arcview 3.2a)对河西走廊中段的张...
基于2000-2008年省级单元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探讨来自区域、城镇和农村的社会经济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认为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受到农村自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双...
选择黔东南州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93,1999和2009年3期遥感影像,研究了黔东南16年来土地利用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3-1999年,研究区耕地、建筑用地面积明显增加,而林地面积、...
黄土高原生态恶劣,水土流失严重,土地不合理利用及覆被较差是根本症结所在。退耕还林是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以安塞县马家沟流域为例,通过遥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2008年土地利用数据...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
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以土地分类为基础、以内业预判和外业调绘为核心的土地调查流程.这一惯常的土地调查思路和工作流程有效地指导了我国的土地调查工作.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数据精度要求的不断提高,其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