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圳市宝安区为工作区,利用基于1988~2003年期间的3景TM卫星影像数据得到的景观分类制图和DEM、道路等GIS数据,通过构建一个涵盖高程、道路和建设用地密度影响的综合可达性评估指数,研究了工作区内景观可达性动态特征及其对林地植被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工作区景观整体可达性程度显著提高,低水平可达性区域面积比重显著下降,中、高水平可达性区域面积比重普遍提高;(2)全区林地面积比重下降了10%以上,低水平可达性区域内林地比重受建设用地扩张影响持续下降,中、高水平可达性区间的林地面积比重则因城市生态建设工作逐步受到重视而呈先降后升的变化格局,表明快速城市化地区林地动态变化不仅受道路、高程及建设用地扩展影响,政府政策性调控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北京大学校科研和教改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113796-38032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引入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地利用绿当量...
城市建成空间研究正在发生政治和制度转向,根植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城市治理理论,为剖析城市建成空间演变提供了有益视角和分析框架.以深圳原特区外为研究对象,以“治理主体一行动策略—建成空间响应”为分析框...
以快速城市化典型地区——深圳市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数量控制和空间控制两类生态政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城市生境...
利用多时段景观遥感制图信息和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林地组分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重点研究了该组分在1988~1996年期间的一般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的动态变化情况.结...
城市化导致森林景观连通性降低;进而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的生态过程。以山东半岛东部地区13个中小城市为例;以1990和2006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图形理论;用森林景观概率连接度指数(PC...
道路作为景观廊道,与建设用地景观、林地景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学联系.在道路网络迅猛扩展的同时,深圳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并对林地景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1996-2008年快速...
城市化导致森林景观连通性降低,进而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的生态过程。以山东半岛东部地区13个中小城市为例,以1990和2006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图形理论,用森林景观概率连接度指数(PC...
植被受损评价及其受损成因分析是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研究课题.以深圳市2007年航空影像数据、2007年IRS卫星数据以及1:10万电子地形图为基础数据,建立植被受损以及人为活动强...
利用多时段景观遥感制图信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 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农田面积显著减少,对果园的总体规模影响不...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安全体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圳地区为工作区,利用多时段遥感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1988-2007年期间工作区内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分析,探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湿地景观动...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
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5期遥感影像,研究了广州市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广州市1985-2005年期间景...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8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ARC/INFO 7.0),用变化...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保障.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地表各种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其原理和规律为在实践中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深...
本文以我国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综合使用GIS技术、道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景观格局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其道路网络结构特征的成因及其景观生态效应。在确定了24个独立的空间研究单元的基础上,重点...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引入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地利用绿当量...
城市建成空间研究正在发生政治和制度转向,根植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城市治理理论,为剖析城市建成空间演变提供了有益视角和分析框架.以深圳原特区外为研究对象,以“治理主体一行动策略—建成空间响应”为分析框...
以快速城市化典型地区——深圳市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数量控制和空间控制两类生态政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城市生境...
利用多时段景观遥感制图信息和景观格局研究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林地组分的结构特征进行了动态分析,重点研究了该组分在1988~1996年期间的一般结构特征和空间分布差异的动态变化情况.结...
城市化导致森林景观连通性降低;进而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的生态过程。以山东半岛东部地区13个中小城市为例;以1990和2006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图形理论;用森林景观概率连接度指数(PC...
道路作为景观廊道,与建设用地景观、林地景观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学联系.在道路网络迅猛扩展的同时,深圳市建设用地迅速扩张,并对林地景观产生了一定影响.基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对1996-2008年快速...
城市化导致森林景观连通性降低,进而影响到森林生态系统中某些关键的生态过程。以山东半岛东部地区13个中小城市为例,以1990和2006年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图形理论,用森林景观概率连接度指数(PC...
植被受损评价及其受损成因分析是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保护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研究课题.以深圳市2007年航空影像数据、2007年IRS卫星数据以及1:10万电子地形图为基础数据,建立植被受损以及人为活动强...
利用多时段景观遥感制图信息和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对深圳市龙华地区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 快速城市化过程导致农田面积显著减少,对果园的总体规模影响不...
城市湿地是城市生态安全体系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深圳地区为工作区,利用多时段遥感资料和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进行1988-2007年期间工作区内湿地景观动态变化特征分析,探讨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湿地景观动...
以最新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为基本信息源,利用最小耗费距离模型和障碍影响指数、景观连接度指数计算方法,对深圳市的景观连接度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导致景观格局变化的内在驱动机制,探讨连接度评价方法的使用效...
以广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85,1990,1995,2000和2005年5期遥感影像,研究了广州市20年来景观空间格局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广州市1985-2005年期间景...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8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ARC/INFO 7.0),用变化...
城市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和保障.景观生态学主要研究地表各种景观空间格局与生态过程及其相互作用,其原理和规律为在实践中通过优化景观格局,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提供了理论框架.以深...
本文以我国典型快速城市化地区深圳市为例,综合使用GIS技术、道路网络结构特征分析、景观格局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其道路网络结构特征的成因及其景观生态效应。在确定了24个独立的空间研究单元的基础上,重点...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引入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地利用绿当量...
城市建成空间研究正在发生政治和制度转向,根植于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城市治理理论,为剖析城市建成空间演变提供了有益视角和分析框架.以深圳原特区外为研究对象,以“治理主体一行动策略—建成空间响应”为分析框...
以快速城市化典型地区——深圳市为例,结合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质量评价模型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数量控制和空间控制两类生态政策的生态效应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用地扩张,城市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