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空间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论:2004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总体水平由东向西递减,但强中有弱,弱中有强;不同单元水平差距悬殊,整体呈现核心—边缘效应及明显的点轴特征,并形成三大都市连绵区高密度单元高度集中的格局;而1996—2004年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分布总体格局变化不大,但已经出现东部沿海用地效率的提高趋缓,内陆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快速提...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346-5
研究目的:深入剖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动因,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扩展速度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灰关联法测度了各因素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社会...
随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发展需要。本文以成都市龙泉山地区为例,从景观类型、生态功能、生态价值、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5个方面建立...
中国建设用地面积与经济同步增长,但也存在低效利用的问题.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面向投入的CCR模型,测算得到了1997-2007年28个省份的资本、劳动和建设用地投入对GDP产出的效率.研究表明:①多数...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各省市区建设用地1996-2004年变动情况,找出省市区间建设用地的差异类型及原因.研究方法:构建一组建设用地空间变动函数,分析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各省市区的综合变动指...
基于反映经济空间“3D”框架和反映国土利用效益的“3I”框架,对河南省市域经济空间、国土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提出了河南省经济—国土区划构想.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空间呈现明显...
近年来我国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占用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力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焦点。已有关于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研究多基于城市...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的"市领导县"体制产生了一种"地域性城市",初衷旨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
中国当前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区域平衡发展过度依赖行政手段,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动力不足,城市内部社会分割明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实施土地和户籍制度的联动改革,...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
城市轨道交通能显著影响站点和线路周边土地密度和价格,但这种影响存在时空范围和类型差异.基于此,定性分析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罗宝线和龙华线主要站点周边用地类型、规模和开发密度的变化,然后利用深圳市地块交易数...
基于区域密度方程和空间统计方法,利用2004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对我国内地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就业密度看,由北京、河南和浙江连线而形成的“京豫浙”三角区是我国的高...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8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ARC/INFO 7.0),用变化...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密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在协调区域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日益成为当代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研究视角系统性...
基于评价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构建了广东省紫金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模型,运用最大相容类原则实现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模糊识别分类,并通过将城镇及独立工矿区人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与国...
研究目的:深入剖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动因,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扩展速度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灰关联法测度了各因素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社会...
随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发展需要。本文以成都市龙泉山地区为例,从景观类型、生态功能、生态价值、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5个方面建立...
中国建设用地面积与经济同步增长,但也存在低效利用的问题.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面向投入的CCR模型,测算得到了1997-2007年28个省份的资本、劳动和建设用地投入对GDP产出的效率.研究表明:①多数...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各省市区建设用地1996-2004年变动情况,找出省市区间建设用地的差异类型及原因.研究方法:构建一组建设用地空间变动函数,分析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各省市区的综合变动指...
基于反映经济空间“3D”框架和反映国土利用效益的“3I”框架,对河南省市域经济空间、国土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提出了河南省经济—国土区划构想.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空间呈现明显...
近年来我国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建设占用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国家提出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对建设用地变化及驱动力的研究也成为学界的焦点。已有关于建设用地增长驱动力研究多基于城市...
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的"市领导县"体制产生了一种"地域性城市",初衷旨在转轨经济背景下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城乡...
中国当前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城乡差距日益扩大,区域平衡发展过度依赖行政手段,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动力不足,城市内部社会分割明显。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系列问题,必须实施土地和户籍制度的联动改革,...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
城市轨道交通能显著影响站点和线路周边土地密度和价格,但这种影响存在时空范围和类型差异.基于此,定性分析深圳地铁一期工程罗宝线和龙华线主要站点周边用地类型、规模和开发密度的变化,然后利用深圳市地块交易数...
基于区域密度方程和空间统计方法,利用2004年和2008年两次经济普查的就业数据对我国内地就业密度的空间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就业密度看,由北京、河南和浙江连线而形成的“京豫浙”三角区是我国的高...
采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中的全国1:10万土地资源利用分类系统,利用1988和2000年Landsat 5的4,3,2(RGB)波段合成影像解译结果,基于GIS(ARC/INFO 7.0),用变化...
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经济密度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测度指标,在协调区域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日益成为当代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视角。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分别从理论和实证研究视角系统性...
基于评价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值构建了广东省紫金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测度模型,运用最大相容类原则实现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模糊识别分类,并通过将城镇及独立工矿区人均建设用地、农村居民点人均建设用地与国...
研究目的:深入剖析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动因,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提供政策参考.研究方法:在定量分析中国大陆城市建设用地扩展规模、扩展速度等问题的基础上,采用灰关联法测度了各因素的作用程度.研究结果:社会...
随着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之间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评价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发展需要。本文以成都市龙泉山地区为例,从景观类型、生态功能、生态价值、土壤侵蚀敏感性和地质灾害敏感性5个方面建立...
中国建设用地面积与经济同步增长,但也存在低效利用的问题.本文应用数据包络分析面向投入的CCR模型,测算得到了1997-2007年28个省份的资本、劳动和建设用地投入对GDP产出的效率.研究表明:①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