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映经济空间“3D”框架和反映国土利用效益的“3I”框架,对河南省市域经济空间、国土利用综合效益及其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研究,提出了河南省经济—国土区划构想.结果表明:(1)河南省经济空间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模式,并且经济距离是影响市域经济空间的主要因素;(2)河南省国土利用效益还处于中等水平,并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豫北地区规模效益明显,结构与集约效益不足;豫南地区结构效益明显,规模与集约效益不足;(3)市域经济空间与国土利用效益的耦合协调发展还处于中等水平,呈现“同强同弱”的一致性.国土资源部公益性科研专项经费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644-49,733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对于空间集聚、投入产出效益高的开发区而言,土地资源更是重要的发展载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用地为研究对象,...
城市化的结果之一是完成了土地外在空间形态的改造,而其内在属性的改变则滞后的多,要满足城市对土地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就必然要求在两种土地所有制结构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土地转化制度--集体土地国有化制度,作者...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
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
首先通过对山东既有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评述,结合目前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进行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基本思路.然后通过对山东省城市中心性的分析确定了6个省域中心城市...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各省市区建设用地1996-2004年变动情况,找出省市区间建设用地的差异类型及原因.研究方法:构建一组建设用地空间变动函数,分析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各省市区的综合变动指...
文章在对比分析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理区位分析的双层次模式,认为区域发展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可分为一级、二级地理区位两个层次,对区域地理区位的总体认识可以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来实现...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利用改进的静态、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SSM),分析沧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及其演进情况.结果表明,沧州市第一产业基础好、竞争力强;第二产业相对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第三产业基础差但发展快,有竞争优势.199...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目前一些学者对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收敛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与地氏经济收敛的分析框架,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新解释.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落后地区代表性生产部门加大物质...
中国生态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的迫切性决定了开展土地利用综合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土地利用研究文献则是反映土地利用研究水平、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制度的政策设计目标,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分析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比...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对于空间集聚、投入产出效益高的开发区而言,土地资源更是重要的发展载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用地为研究对象,...
城市化的结果之一是完成了土地外在空间形态的改造,而其内在属性的改变则滞后的多,要满足城市对土地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就必然要求在两种土地所有制结构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土地转化制度--集体土地国有化制度,作者...
研究目的:将区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数据与GIS技术结合,分析2004年中国区县单元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地域差异,并针对1996—2004年设区市辖区、非设区市单元的城乡建设用地经济密度变化进行分析...
构建了土地利用综合变化程度指数模型,根据该指数将江苏省划分为剧变型、缓变型和相对稳定型3大类型区,整体表现出从长江以南-长江北岸和中部沿海-江苏省西部和北部变化逐渐平缓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发展水平、发展...
首先通过对山东既有区域经济空间组织思路的评述,结合目前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以城市经济区为基础进行山东省区域经济空间组织的基本思路.然后通过对山东省城市中心性的分析确定了6个省域中心城市...
研究目的:分析中国各省市区建设用地1996-2004年变动情况,找出省市区间建设用地的差异类型及原因.研究方法:构建一组建设用地空间变动函数,分析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动情况.研究结果:各省市区的综合变动指...
文章在对比分析区位与地理区位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地理区位分析的双层次模式,认为区域发展所需分析的地理区位可分为一级、二级地理区位两个层次,对区域地理区位的总体认识可以通过对二级地理区位的具体分析来实现...
研究探讨2004年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变革对中国地级市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济增长相互关系的影响.通过计算城市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变化弹性系数,分析其空间差异性;构建结构方程计量模型,验证土地利用变化与城市经...
作为衡量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从社会、经济、生态与环境等四方面建立了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
利用改进的静态、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模型(SSM),分析沧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及其演进情况.结果表明,沧州市第一产业基础好、竞争力强;第二产业相对基础差且缺乏竞争力;第三产业基础差但发展快,有竞争优势.199...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目前一些学者对于发展战略与经济收敛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分歧.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与地氏经济收敛的分析框架,给出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新解释.本文的主要论点是:落后地区代表性生产部门加大物质...
中国生态与环境及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许多问题都与土地利用及其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的迫切性决定了开展土地利用综合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土地利用研究文献则是反映土地利用研究水平、研究现状...
研究目的:根据国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制度的政策设计目标,总结已有研究成果,分析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的建议.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比...
采用1996和2004年两个年份城镇用地数据及相应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位城镇用地所承载的人口和经济产出量,从省区层面上分析了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状况的空间差异及变动状况,并时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土地是保障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对于空间集聚、投入产出效益高的开发区而言,土地资源更是重要的发展载体,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实现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用地为研究对象,...
城市化的结果之一是完成了土地外在空间形态的改造,而其内在属性的改变则滞后的多,要满足城市对土地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就必然要求在两种土地所有制结构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土地转化制度--集体土地国有化制度,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