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碎化是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空间演化的重要特征,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空间破碎化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海淀区上地、清河街道为例,利用GOOGLE地图(1∶1500比例尺,空间分辨率0.54m)和实地调研数据,选取地块密度、地块数破碎化指数、地块面积标准变异系数、地块形状破碎化指数与通道密度等五种指标,从地块的规模、形状与通道三个方面,对研究区空间破碎化程度与及其表现和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快速城市化影响,研究区整体空间破碎化程度较高,特别表现在地块面积标准变异系数与地块形状破碎化指数较高,分别为1.574,0.313、0.177.上地街道多核跳跃式的发展模式,使其地块规模与通道破碎化特征突出;清河街道渐进式的发展模式,使其地块形状破碎化特征较为突出.“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BAJ05B00)课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5中插24-中插292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
理解并有效评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对推进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城镇化的评估结果却似乎与其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客观指标或主观指标)有关。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综述,该研究发现,尽管评估地区的客...
城市是一种没有特征尺度的现象,故其只能主观定义,而不能客观界定.城市化水平统计难题因此而生.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地测量标准不一,二是统计上的不适当高估,三是建设中的想当然...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
城市边缘区是客观存在但却难以精确刻画的空间实体.现有划分方法往往难以兼顾研究精度和空间属性数据的匹配.本文以产业空间特征为主要依据,借助非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和GIS等分析手段,建立了一种单因素的城市...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非正式就业的集聚地带,提供了底层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社会经济桥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城乡结合部两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废品村”——八家和东小口——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力图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揭示这种...
为解决经济、人口等城乡结合部空间识别指示要素不能反映行政区内部差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城乡结合部空间识别技术方法.首先构建灯光亮度和灯光亮度起伏度特征组合值模型,分...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是国土规划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湖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区,通过赋予生态位理论在功能方面的新内涵,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功能评价...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吸收了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3D分析框架,即密度、距离、分割.为了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3D分析框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
世界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世界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强化首都北京发展的区域基础,建设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全面...
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轨迹分析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深圳市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水体景观破碎化过程显著,以水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在20...
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万份调查数据,构建了以通勤时间/距离为基础数据的职住分离度量模型,即基于频数分布法的通勤时间/距离和基于不同时段/区段范围内居民分布结构的"职住分离强度指数&...
扩张强度指数(Expand Intensity Index,EII)是目前城市扩展数量特征研究的常用指标,用以表征城市扩张程度和速度,但该指标是从城市扩张的结果,即从城市用地面积变化角度对物质空间变化...
城市群作为中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社会经济要素将会向城市群大规模的集中,人口和经济集聚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1995-2010年间中国20个城市群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进行研究,表...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
理解并有效评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对推进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城镇化的评估结果却似乎与其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客观指标或主观指标)有关。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综述,该研究发现,尽管评估地区的客...
城市是一种没有特征尺度的现象,故其只能主观定义,而不能客观界定.城市化水平统计难题因此而生.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地测量标准不一,二是统计上的不适当高估,三是建设中的想当然...
研究目的:剖析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空间结构形态,揭示其特征及影响因素,检验和丰富城市经济学的空间结构理论.研究方法:利用1993-2006年北京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借助GIS分析工具,定性分...
城市边缘区是客观存在但却难以精确刻画的空间实体.现有划分方法往往难以兼顾研究精度和空间属性数据的匹配.本文以产业空间特征为主要依据,借助非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和GIS等分析手段,建立了一种单因素的城市...
城乡结合部往往是非正式就业的集聚地带,提供了底层外来人口进入城市的社会经济桥梁.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城乡结合部两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废品村”——八家和东小口——的实地考察和对比,力图从空间生产的角度揭示这种...
为解决经济、人口等城乡结合部空间识别指示要素不能反映行政区内部差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城乡结合部空间识别技术方法.首先构建灯光亮度和灯光亮度起伏度特征组合值模型,分...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是国土规划的重要支撑,也是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格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该文以湖南省作为案例研究区,通过赋予生态位理论在功能方面的新内涵,构建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功能评价...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吸收了马歇尔外部性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提出一个新的经济地理分析框架——3D分析框架,即密度、距离、分割.为了在中国城市层面上验证3D分析框架对城市劳动生产率差异...
世界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世界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间现象.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必须强化首都北京发展的区域基础,建设北京世界城市区域,全面...
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轨迹分析法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方法,以深圳市域的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水体景观破碎化动态及其生态价值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水体景观破碎化过程显著,以水体萎缩为主要特征.在20...
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万份调查数据,构建了以通勤时间/距离为基础数据的职住分离度量模型,即基于频数分布法的通勤时间/距离和基于不同时段/区段范围内居民分布结构的"职住分离强度指数&...
扩张强度指数(Expand Intensity Index,EII)是目前城市扩展数量特征研究的常用指标,用以表征城市扩张程度和速度,但该指标是从城市扩张的结果,即从城市用地面积变化角度对物质空间变化...
城市群作为中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社会经济要素将会向城市群大规模的集中,人口和经济集聚对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对1995-2010年间中国20个城市群人口和经济集聚程度进行研究,表...
本研究应用非参数计量方法,实证刻画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空间分布演化,揭示在快速城市化和城市增长背景下,北京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北京都市区人口和就业分布都呈现多中心空间结构.20世纪...
理解并有效评估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对推进我国长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人们对城镇化的评估结果却似乎与其所采用的评估方法(客观指标或主观指标)有关。通过对以往研究的综述,该研究发现,尽管评估地区的客...
城市是一种没有特征尺度的现象,故其只能主观定义,而不能客观界定.城市化水平统计难题因此而生.中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各地测量标准不一,二是统计上的不适当高估,三是建设中的想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