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经济、人口等城乡结合部空间识别指示要素不能反映行政区内部差异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的城乡结合部空间识别技术方法.首先构建灯光亮度和灯光亮度起伏度特征组合值模型,分析灯光亮度和灯光亮度起伏度组合特征;其次通过断点法分类,对城乡结合部进行空间识别;最后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城市呈现“高灯光亮度、低灯光亮度起伏度”特征组合;城乡结合部呈现“中灯光亮度、高灯光亮度起伏度”特征组合;乡村呈现“低灯光亮度、低灯光亮度起伏度”特征组合.2)城乡结合部面积占重庆市主城区总面积的59.07%,主要分布在以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中部为圆心,以17 km为内半径和37 km为外半径构成的环带内.基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为城乡结合部空间识别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 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科技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637-423
在明确城市内部存在空间差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以1992-2010年郑州市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了建成区的提取及其扩展强度与方向特征的分析、城市...
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活动GPS调查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理论,运用时间地理学和GIS方法对北京市天通苑、亦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活动呈现以多...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通过对北京海淀区城乡结合部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发现: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居民构成复杂且就业、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的弱势群体集中;外来人口规模庞大且具...
以天津市为例,将多时相的Landsat TM/ETM+影像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起来提取城市建成区扩展信息,并进行验证和分析.首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得到城市建成区的大致范围...
对城乡边缘带的空间识别是城乡边缘带研究领域的热点.针对现有研究普遍存在的指标选取过于繁琐、大多采用阈值设置界定边界、以及对边缘带内、外边界分别提取等不足,在对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与城乡边缘带的关系进行...
城市边缘区是客观存在但却难以精确刻画的空间实体.现有划分方法往往难以兼顾研究精度和空间属性数据的匹配.本文以产业空间特征为主要依据,借助非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和GIS等分析手段,建立了一种单因素的城市...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特殊地带,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城市边缘带的定量识别是研究边缘带社会结构、景观格局和发展梯度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但边缘带识别的...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
人类的开发活动是造成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村域尺度上高强度的人类开发活动对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采用2009年的GeoEye-1数据和2014年的WorldV...
仅依靠光谱信息无法满足高分辨率遥感分类的应用需求,辅之以纹理特征信息进行分类,可提高影像分类精度.利用KZ-1卫星影像和Landsat-8卫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对象的影像分割法和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法...
破碎化是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空间演化的重要特征,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空间破碎化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海淀区上地、清河街道为例,利用GOOGLE地图(1∶1500比例尺,空间分辨率0.54m)和实地...
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及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引下,有必要通过区域生态用地的快速遥感识别为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鉴于不同类型遥感数据在...
采用 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 ,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中 ,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 ,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 ,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 ,对多源遥感影像 (TM多...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增长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社会一空间转型中最敏感、最显著的地域类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中由土地征用所引发的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我国矛盾最为集中的社会问题.研究发现,征...
在明确城市内部存在空间差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以1992-2010年郑州市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了建成区的提取及其扩展强度与方向特征的分析、城市...
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活动GPS调查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理论,运用时间地理学和GIS方法对北京市天通苑、亦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活动呈现以多...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
通过对北京海淀区城乡结合部的实地调查,探讨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的发展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发现:海淀区城乡结合部居民构成复杂且就业、收入不稳定,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的弱势群体集中;外来人口规模庞大且具...
以天津市为例,将多时相的Landsat TM/ETM+影像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结合起来提取城市建成区扩展信息,并进行验证和分析.首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得到城市建成区的大致范围...
对城乡边缘带的空间识别是城乡边缘带研究领域的热点.针对现有研究普遍存在的指标选取过于繁琐、大多采用阈值设置界定边界、以及对边缘带内、外边界分别提取等不足,在对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与城乡边缘带的关系进行...
城市边缘区是客观存在但却难以精确刻画的空间实体.现有划分方法往往难以兼顾研究精度和空间属性数据的匹配.本文以产业空间特征为主要依据,借助非线性回归、空间自相关和GIS等分析手段,建立了一种单因素的城市...
城市边缘带作为城市与乡村相交接的特殊地带,是城市化进程中最为敏感的区域;城市边缘带的定量识别是研究边缘带社会结构、景观格局和发展梯度的基础工作,也是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定量分析的前提条件.但边缘带识别的...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
人类的开发活动是造成土地覆盖和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村域尺度上高强度的人类开发活动对土地覆盖及景观格局演变的影响规律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采用2009年的GeoEye-1数据和2014年的WorldV...
仅依靠光谱信息无法满足高分辨率遥感分类的应用需求,辅之以纹理特征信息进行分类,可提高影像分类精度.利用KZ-1卫星影像和Landsat-8卫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对象的影像分割法和灰度共生矩阵纹理分析法...
破碎化是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空间演化的重要特征,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空间破碎化为研究对象,以北京市海淀区上地、清河街道为例,利用GOOGLE地图(1∶1500比例尺,空间分辨率0.54m)和实地...
当前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及新型城镇化战略指引下,有必要通过区域生态用地的快速遥感识别为城市群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提供基础数据支撑.鉴于不同类型遥感数据在...
采用 1种遥感影像和单纯的监督分类方法 ,在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土地利用调查中 ,难以获得高精度的土地利用数据。为解决此问题 ,以陕北无定河流域为研究区 ,以主成分变换的方法 ,对多源遥感影像 (TM多...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空间增长的前沿阵地,也是城市社会一空间转型中最敏感、最显著的地域类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边缘区中由土地征用所引发的社会冲突已成为当前我国矛盾最为集中的社会问题.研究发现,征...
在明确城市内部存在空间差异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经济空间,以1992-2010年郑州市辖区为研究对象,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进行了建成区的提取及其扩展强度与方向特征的分析、城市...
利用2010年北京市居民活动GPS调查的第一手数据,结合城市社会地理学、行为地理学理论,运用时间地理学和GIS方法对北京市天通苑、亦庄居民日常活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表明:郊区居民活动呈现以多...
基于城市经济学空间结构的理论模型,利用1993-2006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数据,引入数理统计方法,借助于Gls分析工具和SPSS统计软件,以住宅用地为例对市场改革进程中北京市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空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