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1961—2000年塔里木盆地22个气象站的气象实测资料,分析了近40年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沙尘暴日数从60年代至90年代,总的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的,高发年代多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90年代沙尘暴的发生明显减少;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发生的日数有2个明显的高发区,即以喀什、阿图什的塔东地区和以策勒、和田为中心的塔南地区;塔里木盆地沙尘暴天气对于新疆地区气候的变化响应显著,与平原区的降水和温度相关性较好
近45 a来,随着流域降水量减少,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实施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利用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潮河流域降水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
以9个指标反映若尔盖高原湿地生境的环境特征,在ArcGIS9.2平台下进行随机样方布设,采用DCCA排序方法定量分析湿地景观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排序前2轴累计解释了湿地景观与环境要素...
以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0℃积温及其日数、≥5℃积温及其日数和≥10℃积温及其日数作为生物温度指标的代表,应用青藏高原地区1966~2005年共87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
新疆天山北坡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及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科学基础。通过利用天山北坡18个气象台站在近40a的气温、降...
根据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中 2 6个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 ,分析了近 40年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并建立了不同年代物候期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式 ,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地区一系列大规模人类生产活动如引水灌溉、水土保持等,使得黄河中下游的径流情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较大的变化,造成流域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和经济损失严重。本文以黄河中游的岔...
对青海省境内降水、径流、水面蒸发站观测资料的分析 ,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在昆仑山、巴颜喀拉山、达板山以北 ,阿尼玛卿山、日月山以西的地区呈增加的趋势 ,且以柴达木盆地增幅较大 ,以东的黄河流域降水略有减少...
基于Apack软件,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近40a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景观空...
本文对近20年来中国地表气温变化估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资料、时间尺度及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当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几种升温估算方法,本文以1970-2007年的气温数据为...
对中国和北极地区近 40 0年来的气温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和谱特征分析 ,通过对比认为 ,北极地区及中国基本上都有 1 7世纪、 1 9世纪两个寒冷期和 1 8世纪、 2 0世纪两个温暖期 ,在一定程度...
该文利用时空数据模型引入时间维,在GIS平台上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和华东部分地区1961年~2000年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三者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北部温度变化不大,而南部和...
为解决费托合成实验室气-液搅拌釜相分散的问题,冷模实验以轻柴油-空气为工作介质模拟费托合成工况。采用化学刻蚀法制备的光纤探针,考察不同表观气速、搅拌转速及气体分布器结构的搅拌釜内气含率分布。同时,采用...
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农业高产区域,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近几十年来,白洋淀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在1974年-2007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以平均每年0.51m的速率下降,1980年以后下降速率...
根据中国物候观测网络17个站点的物候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0a中国东部地区木本植物秋季叶全变色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a,中国东部地区木本植物秋季叶全变色期变化总体表现为推迟的...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以巩固现有生态退耕成果,是目前和未来中国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最早开始退耕试点的延安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资料,分析了延安市近30年耕地变化过程、...
近45 a来,随着流域降水量减少,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实施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利用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潮河流域降水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
以9个指标反映若尔盖高原湿地生境的环境特征,在ArcGIS9.2平台下进行随机样方布设,采用DCCA排序方法定量分析湿地景观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排序前2轴累计解释了湿地景观与环境要素...
以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0℃积温及其日数、≥5℃积温及其日数和≥10℃积温及其日数作为生物温度指标的代表,应用青藏高原地区1966~2005年共87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
新疆天山北坡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变过程及未来可能变化趋势是天山北坡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正确制定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重要科学基础。通过利用天山北坡18个气象台站在近40a的气温、降...
根据中国科学院物候观测网络中 2 6个观测站点的物候资料 ,分析了近 40年我国木本植物物候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并建立了不同年代物候期与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模式 ,分析了当前气候增暖背景下物...
20世纪60年代以来,黄河中游地区一系列大规模人类生产活动如引水灌溉、水土保持等,使得黄河中下游的径流情势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较大的变化,造成流域水土流失、生态恶化和经济损失严重。本文以黄河中游的岔...
对青海省境内降水、径流、水面蒸发站观测资料的分析 ,结果显示年降水量在昆仑山、巴颜喀拉山、达板山以北 ,阿尼玛卿山、日月山以西的地区呈增加的趋势 ,且以柴达木盆地增幅较大 ,以东的黄河流域降水略有减少...
基于Apack软件,通过选取景观面积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和景观破碎化指数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景观水平上研究了近40a来若尔盖高原高寒湿地景观空间分布格局特征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1)高寒湿地景观空...
本文对近20年来中国地表气温变化估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对不同研究者所采用的资料、时间尺度及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当前国际上应用较多的几种升温估算方法,本文以1970-2007年的气温数据为...
对中国和北极地区近 40 0年来的气温变化进行了趋势分析和谱特征分析 ,通过对比认为 ,北极地区及中国基本上都有 1 7世纪、 1 9世纪两个寒冷期和 1 8世纪、 2 0世纪两个温暖期 ,在一定程度...
该文利用时空数据模型引入时间维,在GIS平台上分析了我国华北地区和华东部分地区1961年~2000年温度、降水和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三者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北部温度变化不大,而南部和...
为解决费托合成实验室气-液搅拌釜相分散的问题,冷模实验以轻柴油-空气为工作介质模拟费托合成工况。采用化学刻蚀法制备的光纤探针,考察不同表观气速、搅拌转速及气体分布器结构的搅拌釜内气含率分布。同时,采用...
白洋淀流域平原区是华北平原的农业高产区域,灌溉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近几十年来,白洋淀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在1974年-2007年,该区域地下水埋深以平均每年0.51m的速率下降,1980年以后下降速率...
根据中国物候观测网络17个站点的物候资料和气象资料,分析了近40a中国东部地区木本植物秋季叶全变色期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40a,中国东部地区木本植物秋季叶全变色期变化总体表现为推迟的...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以巩固现有生态退耕成果,是目前和未来中国生态建设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最早开始退耕试点的延安市为研究区,利用统计资料,分析了延安市近30年耕地变化过程、...
近45 a来,随着流域降水量减少,以及修建水利工程、引水、实施水土保持等人类活动的增加,潮河流域年径流量呈明显减少趋势。利用降水-径流经验统计模型,定量评估了潮河流域降水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的...
以9个指标反映若尔盖高原湿地生境的环境特征,在ArcGIS9.2平台下进行随机样方布设,采用DCCA排序方法定量分析湿地景观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排序前2轴累计解释了湿地景观与环境要素...
以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0℃积温及其日数、≥5℃积温及其日数和≥10℃积温及其日数作为生物温度指标的代表,应用青藏高原地区1966~2005年共87个气象站点逐日观测资料,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