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本研究探討一貫道寶光崇正懺悔理念及其實施意涵,其懺悔思想緊扣三期末劫、宿世因果罪業、功過清算等概念。 本文第二章討論「天命金線」是一貫道道脈傳承的核心,在白陽二祖孫慧明串金線、定盤根以統整天命傳承後,其發現眾生在世間輪迴以來,造罪無數,即使終生努力修行也難以抵償罪過。因此,孫慧明叩懇老 與路中一祖師恩准設立懺悔班會,使修行者有機會將功補過。一貫道稱民國三十七年為天赦年,正月初一日為天赦日,即於此年開始,在各地隸屬天命金線之道場開設懺悔班。 第三章中提到參加懺悔班會的首要條件是必須「清口茹素」,「清口」不僅僅是飲食上吃素而已,還含括身、口、意的修行戒律,是以須透過立愿儀式,讓信眾在諸佛前產生自我約束力。在參與懺悔班會時,信眾藉由三施並行來戴罪立功,清還累世罪過債欠。懺悔時的儀軌,首先要由點傳師請壇,在諸天仙佛護法的神聖空間中,信眾在心中進行懺悔自白,並焚燒記載自白與行功內容之表文。 第四章是寶光崇正辦理懺悔班會的內容。寶光崇正的懺悔班始自民國三十七年寶光組潘華齡道長在台灣舉辦的第一梯次懺悔班會,再由台灣樞紐陳文祥老前人承襲續辦至今。陳文祥老前人生前對於懺悔的教義宣講,多圍繞在「懺悔真義」、「修心養性」與「消冤解孽」等主軸。同時,因寶光崇正保有扶鸞傳統,仙佛神聖的訓文中亦有不少懺悔的意涵,亦被使用為傳道的教材之一。 透過本研究可以發現寶光崇正的「懺悔」著重信眾的身、心、靈關懷,提倡在戒殺茹素後,才能以行功立德的方式,以今世功補累世過,繼而,回朔人之本源於理天,藉由個人的懺悔改變命運,再延伸至家庭、社會與世界,世界大同及返本歸鄉為終極目標。[[abstract]] This thesis examines the repentance idea...
[[abstract]] 筆者撰寫「褒忠、東勢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之動機如下:文學如一條長河,磅礡的容納了人們豐沛的情懷,吾人涵泳在文學的天地裡,感觸靈魂的壯闊與繽紛。孔子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abstract]] 道教齋醮科儀是道教獨具特色的醮祭儀式,乃是千年來百姓生活、文化上重要的精神習性。既孕育生長於中華祭祀文化的沃土,也汲取中國古代原始宗教、崇天法祖的祭祀文化,即先秦時代的宗法...
[[abstract]] 本研究的主旨是透過在印度流亡藏人的生命故事,瞭解藏人在印度流亡社會中的置身處境與經驗脈絡,及其內在精神轉化的個體化歷程。文本資料來源是四位研究參與者之敘說,以敘事取向研究方...
[[abstract]] 一貫道寶光崇正領導前人黃世妍樞紐,一生信道篤實慈悲博愛,秉持著尊師重道聽話服從之精神堅持修道辦道,貧困不移、堅毅不拔,且感恩喜捨犧牲奉獻;在修辦路上追隨著前輩的腳步,承接陳...
[[abstract]] 「書法」是中華文化上一種獨特的漢字藝術創作,其實用性和藝術性與中國社會生活文化有密切相關,且書法藝術具有獨特與神秘的文化特徵。而「喪葬」活動在中國社會也有著獨特而神秘的文化...
Ph.D.Premortem death rituals(yuxiu 預修) refer to the pre-emptive ritual performed to the living perso...
湘中梅山地區至今存在巫師、神明與祖先疊合祭祀的現象。地方上的各個村莊或院落普遍祭拜「家主」的木雕神像,這些「家主」的姓名、木雕的形式、傳說的故事各異,但就整個梅山地區而言,「家主」又有著共通的特點--...
[[abstract]] 筆者撰寫「褒忠、東勢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之動機如下:文學如一條長河,磅礡的容納了人們豐沛的情懷,吾人涵泳在文學的天地裡,感觸靈魂的壯闊與繽紛。孔子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筆者在徽州田野考察時,發現當地人常表達出兩套關於祖先的觀念:第一,徽州人的祖先,就是神明;第二,即使祖先和神明身份重疊,當地人卻能清楚分辨祭於祠堂的祖先,和祭於廟宇的祖先,不會混淆祭祀的場所。這兩套觀...
[[abstract]] 一貫道又稱天道,「道」或「天道」是一貫道形上理念的最重要核心觀念。但事實上,道並不是一貫道的專利,在淵源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可以說是華人文化中最基本的核心價值。 道不...
金門位處福建省南海岸與廈門、漳州、泉州對口的孤島,住民沿習中華閩南文化生活,自1949年大陸國共兩黨內戰成為台灣反共前哨,長年來的兩岸歷史恩怨,隨著歷史的變遷,時局的更迭,兩岸的敵對關係逐漸轉為緩和,...
[[abstract]] 現今人類與地球之間已失去以往緊密的共生關係,轉而仰賴少數人、科技與工業環境來獲得生存所需,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嚴肅以對的問題。台灣強勢的漢民族中心主義不斷的衝擊著蘭嶼,造成蘭嶼...
[[abstract]] 兩岸自1949年分治迄今已有66年,期間分別歷經武力對抗、意識型態對抗與交流互動等過程,我國在面對國際環境變遷並屈就於政治現實之下,軍事戰略構想亦從「反攻大陸」、「攻守一體...
Visual culture has been the fact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es today. Visual culture comm...
[[abstract]] 本文是藉現象學中的「生活世界」探究台北捷運地下街空間,以此作為一個實驗場域,研究目的主要呈現都市市民真實的生活場域,因此藉現象學的「現象直觀」與「本質描述」之方法,觀察蘊含...
[[abstract]] 筆者撰寫「褒忠、東勢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之動機如下:文學如一條長河,磅礡的容納了人們豐沛的情懷,吾人涵泳在文學的天地裡,感觸靈魂的壯闊與繽紛。孔子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abstract]] 道教齋醮科儀是道教獨具特色的醮祭儀式,乃是千年來百姓生活、文化上重要的精神習性。既孕育生長於中華祭祀文化的沃土,也汲取中國古代原始宗教、崇天法祖的祭祀文化,即先秦時代的宗法...
[[abstract]] 本研究的主旨是透過在印度流亡藏人的生命故事,瞭解藏人在印度流亡社會中的置身處境與經驗脈絡,及其內在精神轉化的個體化歷程。文本資料來源是四位研究參與者之敘說,以敘事取向研究方...
[[abstract]] 一貫道寶光崇正領導前人黃世妍樞紐,一生信道篤實慈悲博愛,秉持著尊師重道聽話服從之精神堅持修道辦道,貧困不移、堅毅不拔,且感恩喜捨犧牲奉獻;在修辦路上追隨著前輩的腳步,承接陳...
[[abstract]] 「書法」是中華文化上一種獨特的漢字藝術創作,其實用性和藝術性與中國社會生活文化有密切相關,且書法藝術具有獨特與神秘的文化特徵。而「喪葬」活動在中國社會也有著獨特而神秘的文化...
Ph.D.Premortem death rituals(yuxiu 預修) refer to the pre-emptive ritual performed to the living perso...
湘中梅山地區至今存在巫師、神明與祖先疊合祭祀的現象。地方上的各個村莊或院落普遍祭拜「家主」的木雕神像,這些「家主」的姓名、木雕的形式、傳說的故事各異,但就整個梅山地區而言,「家主」又有著共通的特點--...
[[abstract]] 筆者撰寫「褒忠、東勢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之動機如下:文學如一條長河,磅礡的容納了人們豐沛的情懷,吾人涵泳在文學的天地裡,感觸靈魂的壯闊與繽紛。孔子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筆者在徽州田野考察時,發現當地人常表達出兩套關於祖先的觀念:第一,徽州人的祖先,就是神明;第二,即使祖先和神明身份重疊,當地人卻能清楚分辨祭於祠堂的祖先,和祭於廟宇的祖先,不會混淆祭祀的場所。這兩套觀...
[[abstract]] 一貫道又稱天道,「道」或「天道」是一貫道形上理念的最重要核心觀念。但事實上,道並不是一貫道的專利,在淵源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中,道可以說是華人文化中最基本的核心價值。 道不...
金門位處福建省南海岸與廈門、漳州、泉州對口的孤島,住民沿習中華閩南文化生活,自1949年大陸國共兩黨內戰成為台灣反共前哨,長年來的兩岸歷史恩怨,隨著歷史的變遷,時局的更迭,兩岸的敵對關係逐漸轉為緩和,...
[[abstract]] 現今人類與地球之間已失去以往緊密的共生關係,轉而仰賴少數人、科技與工業環境來獲得生存所需,這是每個人都應該嚴肅以對的問題。台灣強勢的漢民族中心主義不斷的衝擊著蘭嶼,造成蘭嶼...
[[abstract]] 兩岸自1949年分治迄今已有66年,期間分別歷經武力對抗、意識型態對抗與交流互動等過程,我國在面對國際環境變遷並屈就於政治現實之下,軍事戰略構想亦從「反攻大陸」、「攻守一體...
Visual culture has been the fact in the field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es today. Visual culture comm...
[[abstract]] 本文是藉現象學中的「生活世界」探究台北捷運地下街空間,以此作為一個實驗場域,研究目的主要呈現都市市民真實的生活場域,因此藉現象學的「現象直觀」與「本質描述」之方法,觀察蘊含...
[[abstract]] 筆者撰寫「褒忠、東勢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之動機如下:文學如一條長河,磅礡的容納了人們豐沛的情懷,吾人涵泳在文學的天地裡,感觸靈魂的壯闊與繽紛。孔子說:「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abstract]] 道教齋醮科儀是道教獨具特色的醮祭儀式,乃是千年來百姓生活、文化上重要的精神習性。既孕育生長於中華祭祀文化的沃土,也汲取中國古代原始宗教、崇天法祖的祭祀文化,即先秦時代的宗法...
[[abstract]] 本研究的主旨是透過在印度流亡藏人的生命故事,瞭解藏人在印度流亡社會中的置身處境與經驗脈絡,及其內在精神轉化的個體化歷程。文本資料來源是四位研究參與者之敘說,以敘事取向研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