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硤尾大火、雙十暴動、天星小輪加價、六七暴動、保釣運動、廉政公署成立、七三股災、十年建屋計劃、立法局民選議員產生、起草基本法、聲援八九學運、政改、特區政府成立、禽流感、沙士、廿三條立法、雷曼迷債、立法會五區總辭、特首選舉風波……。 每一件大事,都是我城發展的足印; 每一件大事,和你我今天的生活息息相關; 每一件大事,揭示出香港繁華下錯綜複雜的脈動。 二次大戰結束後,英國重新管治香港,卻要面對「去殖民地化」的世界潮流,以及國共兩黨在香港的明爭暗鬥,施政小心翼翼、左右平衡。 冷戰導致的中港分隔,以及經濟的發展,造就了香港人意識的出現。97年回歸祖國後,面對社會、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挑戰,被視為經濟動物的香港人,集體意識有了新的變化
生活在「世界最宜居城市」是怎樣的一回事?香港有約350萬人住在公共房屋,佔總人口大概五成。他們的居所,為求成本效益,都是千篇一律的建築規格與設計。雖然樓高入雲,但面積細小,而且居住密度極高,蝸居其內,...
香港自 1997 年回归以来实行“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治理方式已超过20 年。在这期间,香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生了的转变引发了香港市民不满的情绪,从而导致街头政治的崛起。2015 年 12 ...
香港法律制度可以說是香港社會非常重要的資產,對確保香港平穏過渡、維持香港社會秩序、推動香港的經濟繁榮、保障基本人權、實踐社會公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一個法則的有效作運作,不單有賴於法制中有良好的法律...
讀香港史不再沉重! 本書捨棄長篇大論的敘事方式,精選100件對香港歷史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事件。 每一件大事,讓我們了解到香港在中國現代化進程扮演的重要角色; 每一件大事,見證了東西文明...
本書收錄了十九世紀至1998年年底出版的有關香港歷史的中、英、日文書目接近3,000個。其中以學術論著為主(包括學位論文及譯著),單行本出版物為輔,計有:政府報告、公司社團紀念冊、人物傳記、回憶錄、日...
二十世紀初,隨著海運交通的發達,日本人出國外訪者日多,當中取道香港或來港工作、居住的人,較十九世紀後期大幅增加。 《日本人訪港見聞錄(1900 – 1940)》作者陳湛頤透過港、日、圖書館的藏書、...
“间隙空间”是那些跨越边界或使边界在此交错的中间地带。“间隙香港”项目关注香港的“休憩处”,即一种以超小尺度著称、通常置身于香港“犄角旮旯”之中的独特公共空间类型。休憩处并非优雅从容地“融入”城市:它...
《勾結共謀的殖民權力》,是羅永生於2009年的著作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 The Making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的中譯版。本書探...
马家辉《龙头凤尾》讲述河石镇青年陆南才南下香港闯荡的故事。身处乱离年代,陆南才从人力车夫发迹成为帮会堂主,私底下也与殖民情报官张迪臣展开秘密恋情。题材广涉殖民历史、战争离乱、会党轶事、同性恋爱、嫖赌饮...
本文為「SHKS」(Society for Hong Kong Studies)與《端傳媒》長期合作的稿件。SHKS成立於2017年,是由全球21個國家、250多位學者組成的多學科、多院校合作的獨立研...
香港 “回歸” 中國十年了,香港人是否只會以過去式來談論殖民經驗?還是,分析殖民主義的視角,仍然對一個身處後殖民處境的國際大都會有參考的價值、反省的需要,甚至現實的意義? 殖民及後殖民分析,是文化研究...
[[abstract]]香港以城市為本命,「消失與發現」在漫長的殖民歷史與九七回歸中國之後更形加速,而這一條香港製造的實線,恰好與董啟章於97年陸續完成並在2011、2012年完整出版的《V城系列》之...
摘要:本文旨在专门解读东亚地区的帝国主义嬗变,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为止的一个全球化现象。作者通过研究二战日本占领和冷战对作为英帝国殖民地的香港的影响,以及对香港契约和香港夹缝问题的探讨,论述了帝...
對不同背景的香港市民來說,「七十年代香港」有一種特殊意義──那是香港社會的黃金歲月,那是大家的「好日子」。 而在差不多所有關於香港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的論述中,都有七十年代這一環節,而且佔上一個相...
与上海相比,除了1925至1927年发生的省港大罢工以外,香港在1941年日本占领前夕和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社会,吸引不少上海移民来港。1931年香港的苏浙人士只有3768...
生活在「世界最宜居城市」是怎樣的一回事?香港有約350萬人住在公共房屋,佔總人口大概五成。他們的居所,為求成本效益,都是千篇一律的建築規格與設計。雖然樓高入雲,但面積細小,而且居住密度極高,蝸居其內,...
香港自 1997 年回归以来实行“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治理方式已超过20 年。在这期间,香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生了的转变引发了香港市民不满的情绪,从而导致街头政治的崛起。2015 年 12 ...
香港法律制度可以說是香港社會非常重要的資產,對確保香港平穏過渡、維持香港社會秩序、推動香港的經濟繁榮、保障基本人權、實踐社會公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一個法則的有效作運作,不單有賴於法制中有良好的法律...
讀香港史不再沉重! 本書捨棄長篇大論的敘事方式,精選100件對香港歷史發展有重要影響的事件。 每一件大事,讓我們了解到香港在中國現代化進程扮演的重要角色; 每一件大事,見證了東西文明...
本書收錄了十九世紀至1998年年底出版的有關香港歷史的中、英、日文書目接近3,000個。其中以學術論著為主(包括學位論文及譯著),單行本出版物為輔,計有:政府報告、公司社團紀念冊、人物傳記、回憶錄、日...
二十世紀初,隨著海運交通的發達,日本人出國外訪者日多,當中取道香港或來港工作、居住的人,較十九世紀後期大幅增加。 《日本人訪港見聞錄(1900 – 1940)》作者陳湛頤透過港、日、圖書館的藏書、...
“间隙空间”是那些跨越边界或使边界在此交错的中间地带。“间隙香港”项目关注香港的“休憩处”,即一种以超小尺度著称、通常置身于香港“犄角旮旯”之中的独特公共空间类型。休憩处并非优雅从容地“融入”城市:它...
《勾結共謀的殖民權力》,是羅永生於2009年的著作Collaborative Colonial Power – The Making of the Hong Kong Chinese 的中譯版。本書探...
马家辉《龙头凤尾》讲述河石镇青年陆南才南下香港闯荡的故事。身处乱离年代,陆南才从人力车夫发迹成为帮会堂主,私底下也与殖民情报官张迪臣展开秘密恋情。题材广涉殖民历史、战争离乱、会党轶事、同性恋爱、嫖赌饮...
本文為「SHKS」(Society for Hong Kong Studies)與《端傳媒》長期合作的稿件。SHKS成立於2017年,是由全球21個國家、250多位學者組成的多學科、多院校合作的獨立研...
香港 “回歸” 中國十年了,香港人是否只會以過去式來談論殖民經驗?還是,分析殖民主義的視角,仍然對一個身處後殖民處境的國際大都會有參考的價值、反省的需要,甚至現實的意義? 殖民及後殖民分析,是文化研究...
[[abstract]]香港以城市為本命,「消失與發現」在漫長的殖民歷史與九七回歸中國之後更形加速,而這一條香港製造的實線,恰好與董啟章於97年陸續完成並在2011、2012年完整出版的《V城系列》之...
摘要:本文旨在专门解读东亚地区的帝国主义嬗变,这是自20世纪30年代迄今为止的一个全球化现象。作者通过研究二战日本占领和冷战对作为英帝国殖民地的香港的影响,以及对香港契约和香港夹缝问题的探讨,论述了帝...
對不同背景的香港市民來說,「七十年代香港」有一種特殊意義──那是香港社會的黃金歲月,那是大家的「好日子」。 而在差不多所有關於香港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的論述中,都有七十年代這一環節,而且佔上一個相...
与上海相比,除了1925至1927年发生的省港大罢工以外,香港在1941年日本占领前夕和1945年日本投降以后,都是一个相对稳定和安全的社会,吸引不少上海移民来港。1931年香港的苏浙人士只有3768...
生活在「世界最宜居城市」是怎樣的一回事?香港有約350萬人住在公共房屋,佔總人口大概五成。他們的居所,為求成本效益,都是千篇一律的建築規格與設計。雖然樓高入雲,但面積細小,而且居住密度極高,蝸居其內,...
香港自 1997 年回归以来实行“一国两制”和“高度自治”治理方式已超过20 年。在这期间,香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发生了的转变引发了香港市民不满的情绪,从而导致街头政治的崛起。2015 年 12 ...
香港法律制度可以說是香港社會非常重要的資產,對確保香港平穏過渡、維持香港社會秩序、推動香港的經濟繁榮、保障基本人權、實踐社會公義,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一個法則的有效作運作,不單有賴於法制中有良好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