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型電子產業市場商機龐大,從2000年開始的筆記型電腦,直到2008年的平板電腦,一直到現在的平價手機,動輒百萬台以上的銷售量,讓己經上櫃上市或期待IPO的公司為之瘋狂,市場需求量大,出貨量也高,但同時隨之而來的是,需要非常快速的反應與及時的量產能力,企業在這樣高度競爭的市場下,相對需要的是非常快速的專案開發與研發速度。在產品壽命週期短,高風險及競爭者眾多的狀況,許多歐美大廠 , 例如Black Berry、DELL computer、甚至台灣的大型OEM電子品牌大廠都受到來自低成本國家,例如中國大陸的強大壓力及挑戰,然而在技術門檻相對較低的消費性電子連接器產業,這樣的情況又更加嚴重。 20年前在台灣剛開始主導全球主機板市場的年代,會做連接器的廠商不多,外資連接器商擁有相當好的利潤。15年前鴻海開始大舉攻進以外商為主的CPU socket連接器市場,讓外資連接器商開始有不小的壓力,時至今日,連接器技術愈來愈不是高科技,而成本更低的陸資連接器廠商也開始入場搶市,讓原本在供應鏈中獲利就不高的連接器外資及台資廠壓力更為沉重。 由此,如何讓生產連接器的公司能更有效的選擇及管理產品開發專案,節省開發成本,提高資源運用效率,對於即有的連接器廠就是愈來愈重要的課題。本研究以一家製造連接器超過五十年以上的外資連接器企業為例,將其如何從原有的產品開發流程導入精實產品開發,及導入後對企業財務及業務的指標影響與變化。而研究結果証明,在導入精實產品開發後,企業的業務指標的確有相當大的進步,且人力成本也隨之下降,如果能再經由改善後的成果加強與精進,將更能使企業在惡劣的環境下繼續獲利。Consumer electronics industry is a huge market. Since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