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討1940年代地方文學書寫,藉由台灣與朝鮮對照呈現當時地方書寫產生的特殊背景:不同立場對地方書寫的期待、作家1940年代書寫時如何表現。藉上述的角度,試圖呈現殖民地地方書寫的意義。 殖民地文學中,捕捉在地特色、獨有風物的題材向來備受關注。1940年代更受日本帝國面臨發展困境,走向動員戰爭之路策略影響。使得文藝因應總力戰策動各層面投入戰爭,而背負增進帝國認同的任務。「新體制」與「大政翼贊會」的推行與成立,顯示當時精神統制擴大、也反映東亞協同、對抗西方文明的框架,將殖民地作為帝國外緣/前線的策略。地方特色的突顯與應用即受到這些政策與思維籠罩。 此時,殖民地文藝創作環境面對權力集中一元化,不僅創作語言受限、言論出版高壓管制;官方更積極介入文藝團體、舉辦獎項,加強國策宣傳。文藝創作空間、資源侷限下,新體制與大政翼贊會為殖民地文化界帶來發揮的機會。在地方書寫蘊含國民認同基礎、傳統根源等元素,既呼應政策對於國民文化,殖民地文化人亦可爭取活動機會。這一類書寫,最初以地方色、鄉土色展現地方特殊性的書寫為普遍認同,後隨戰爭國策要求提高,強調服膺日本精神、支援戰爭的內容。 殖民地這一波的地方書寫當中,題材、作品氛圍、敘事型態皆與以往略有不同。題材上,應和國策創作增加、探索傳統價值與批判西方、塑造道德模範反省文化的進程。作品氛圍與敘事型態上,揮去不見希望的氛圍,轉為明朗、健康、動人,更以人物或藉由回歸自然、致力生產、甚至參與戰爭找到生命的意義與希望。 本文即選取兩組作家作品為代表。呂赫若、俞鎮午運用風俗習慣、傳統禮節,表現殖民地特殊風貌,並以倫理、全體性角度肯定傳統價值。張文環、金史良以鄉土為基底,在堅毅樸實的生活中獲得力量。他們在地方書寫框架中,迴避國策密切相關的題材,書寫熟悉事物表...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在其名著《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裡曾有一項斷言,即傳統...
過去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時,常見以「臺灣人」對抗「臺灣總督府」的思考模式,本文企圖打破這樣的二元對立,加入在臺日人的角色,透過對一九二○年代前期「廢廳反對運動」、地方制度變革下「街庄協議會員選任問題...
現代文學與現代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是在具體操作中,往往被分開來,各自獨立開展研究。自「文化研究」興起,學界方才將兩者結合起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界關注英國畫家比亞茲萊(Aubrey B...
[[abstract]] 臺灣原住民族近百年來,歷經了清朝、日本、及國民政府,流失許多傳統文化。原住民族社會面對母體文化、社群關係及自然環境之疏離,使部落社會內部瓦解,母語文化之傳承及部落社區之發展...
[[abstract]]製藥產業相較其他產業而言,所受法令規範之外在環境影響較大,對我國西藥製藥業最具影響力的法令與規範,主要有健保藥價支付制度、WTO 與 GMP 制度等三方面。各國政府為保護自己國...
南方想像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慾望產物。在廣邈的南方想像中,台灣是帝國慾望主軸。明治中期開始,南方作為日本投射帝國慾望的一個想像地理,透過各種文本的鋪陳漸漸建構出一套南進論述。不論是公共政策的社會層面,或是...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文藝與政治之間有著密切而複雜的關係,此一問題在現代戲劇中尤其值得重視。過往戲劇研究長期位處邊緣,這與戲劇此一文類所獨具的綜合藝術特質不無關係,其橫跨文學、美術、音樂、表演等領域的跨藝...
《理想國》第六、七卷的主題,尤其是整個第六卷,通常被視為是一個知識論的討論,其中最主要的兩個談論即是線段譬喻與洞穴譬喻,因此如何正確地分別解讀兩者,並將兩者放在一個整全的框架下來理解,即是理解柏拉圖《...
本文旨在研究中文日常會話中語言及手勢之隱喻表達,並根據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探討語言與手勢之慣常隱喻表達以及兩者的互動關係...
本論文是從三方面切入進行思考:1、誠懇地檢討西方近代文明所帶來的危機;2、重新檢討儒家思想實踐的可能性;3、中國文化的重新認識。而這三條線正好可貫串閻錫山的一生,透過閻氏早期的學習環境(晚清至民初),...
中國在開放經濟之前10年,幾乎全面對外封閉,因此當中國在1978年開放經濟發展國際貿易時,其國內嚴重欠缺資金、技術、資源,甚至是國際市場,故在80年代初期,為了吸引外資、外商技術以及管理能力,中國政府...
[[abstract]] 筆者撰寫「口湖、四湖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之最初動機有遠因、近因,遠因是感於近年台灣文學區域研究之文化氛圍,近因是筆者身為雲林四湖在地人的歷史使命。筆者生於四湖長於四湖,無論...
中國是一個興起中的強權,中國領導人的世界觀與國際戰略,將深刻影響到未來世界秩序的形成,且影響力有增無減;尤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大陸突破以市場經濟與代議民主為核心的制式模式,試圖開創獨特的政經體制...
本論文主要在釐清中國安全決策組織及流程,進而從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研究途徑切入,探討一九九○年代中國領導人對其國際安全、周邊安全、台海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及環境安全威...
本研究嘗試從現代民主政治與教育兩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考察三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命題或觀點,分別是:涂爾幹的「教育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弗雷勒的「教育即是自由的實踐」,以及傅柯的「關懷自身的倫理作為自由的實...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在其名著《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裡曾有一項斷言,即傳統...
過去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時,常見以「臺灣人」對抗「臺灣總督府」的思考模式,本文企圖打破這樣的二元對立,加入在臺日人的角色,透過對一九二○年代前期「廢廳反對運動」、地方制度變革下「街庄協議會員選任問題...
現代文學與現代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是在具體操作中,往往被分開來,各自獨立開展研究。自「文化研究」興起,學界方才將兩者結合起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界關注英國畫家比亞茲萊(Aubrey B...
[[abstract]] 臺灣原住民族近百年來,歷經了清朝、日本、及國民政府,流失許多傳統文化。原住民族社會面對母體文化、社群關係及自然環境之疏離,使部落社會內部瓦解,母語文化之傳承及部落社區之發展...
[[abstract]]製藥產業相較其他產業而言,所受法令規範之外在環境影響較大,對我國西藥製藥業最具影響力的法令與規範,主要有健保藥價支付制度、WTO 與 GMP 制度等三方面。各國政府為保護自己國...
南方想像是日本帝國主義的慾望產物。在廣邈的南方想像中,台灣是帝國慾望主軸。明治中期開始,南方作為日本投射帝國慾望的一個想像地理,透過各種文本的鋪陳漸漸建構出一套南進論述。不論是公共政策的社會層面,或是...
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文藝與政治之間有著密切而複雜的關係,此一問題在現代戲劇中尤其值得重視。過往戲劇研究長期位處邊緣,這與戲劇此一文類所獨具的綜合藝術特質不無關係,其橫跨文學、美術、音樂、表演等領域的跨藝...
《理想國》第六、七卷的主題,尤其是整個第六卷,通常被視為是一個知識論的討論,其中最主要的兩個談論即是線段譬喻與洞穴譬喻,因此如何正確地分別解讀兩者,並將兩者放在一個整全的框架下來理解,即是理解柏拉圖《...
本文旨在研究中文日常會話中語言及手勢之隱喻表達,並根據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隱喻理論(Conceptual Metaphor Theory),探討語言與手勢之慣常隱喻表達以及兩者的互動關係...
本論文是從三方面切入進行思考:1、誠懇地檢討西方近代文明所帶來的危機;2、重新檢討儒家思想實踐的可能性;3、中國文化的重新認識。而這三條線正好可貫串閻錫山的一生,透過閻氏早期的學習環境(晚清至民初),...
中國在開放經濟之前10年,幾乎全面對外封閉,因此當中國在1978年開放經濟發展國際貿易時,其國內嚴重欠缺資金、技術、資源,甚至是國際市場,故在80年代初期,為了吸引外資、外商技術以及管理能力,中國政府...
[[abstract]] 筆者撰寫「口湖、四湖地區文學發展之研究」之最初動機有遠因、近因,遠因是感於近年台灣文學區域研究之文化氛圍,近因是筆者身為雲林四湖在地人的歷史使命。筆者生於四湖長於四湖,無論...
中國是一個興起中的強權,中國領導人的世界觀與國際戰略,將深刻影響到未來世界秩序的形成,且影響力有增無減;尤其,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大陸突破以市場經濟與代議民主為核心的制式模式,試圖開創獨特的政經體制...
本論文主要在釐清中國安全決策組織及流程,進而從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研究途徑切入,探討一九九○年代中國領導人對其國際安全、周邊安全、台海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軍事安全及環境安全威...
本研究嘗試從現代民主政治與教育兩百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考察三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命題或觀點,分別是:涂爾幹的「教育是一種社會化的過程」、弗雷勒的「教育即是自由的實踐」,以及傅柯的「關懷自身的倫理作為自由的實...
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 1920-1969)在其名著《儒家中國及其現代命運》(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裡曾有一項斷言,即傳統...
過去研究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時,常見以「臺灣人」對抗「臺灣總督府」的思考模式,本文企圖打破這樣的二元對立,加入在臺日人的角色,透過對一九二○年代前期「廢廳反對運動」、地方制度變革下「街庄協議會員選任問題...
現代文學與現代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是在具體操作中,往往被分開來,各自獨立開展研究。自「文化研究」興起,學界方才將兩者結合起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界關注英國畫家比亞茲萊(Aubrey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