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abstract]]1944年二戰結束前的夏天,為處理戰後經濟與財務危機,44個同盟國代表團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列敦森林召開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羅斯福政府領導盟國共同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以及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IBRD),爾後稱之為布列敦森林體系。由於世界黃金產量不足以支撐國際金融體系中不斷增長的貨幣流量,兩個國際金融組織提供了黃金與美元之間的固定匯率。美國政府並保證以每1美元換取35盎司黃金,促使美元成為戰後的國際儲備貨幣。 本論文採用學者艾里遜所提出的決策模式理論,即「理性行為模式」、「組織行為模式」以及「政府政治模式」作為理論架構。以此分析羅斯福政府在布列敦森林體系之決策過程中與盟國之間的互動、美國的利益考量、組織部門的文化與能力、以及官僚的議價過程。 在理性模式中,羅斯福政府拒絕英國凱因斯爵士所提出的國際清算聯盟 (ICU)和其他盟國提議的計畫,而堅持以國際貨幣基金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來穩定戰後國際經濟金融體系。在組織模式中,國務院與財政部為爭奪經濟與金融政策的領導權而互別苗頭。國務院因本身組織文化就不擅長金融事務,使羅斯福總統較為信任財政部,因該部門經常處理金融事務及擁有較多的金融專家。在政府政治模式中,財政部長摩根索掌握了主導權。羅斯福總統在從政前與財長摩根索即為家族好友,摩根索並常與總統在私底下討論國家政策。反之,國務卿赫爾只是羅斯福總統所指派的政府官員。此外,摩根索的特別助理懷特所繪製的戰後經濟金融藍圖深受羅斯福總統的青睞。 因此,經由以上三種決策模式之分系,本論文的主旨為,羅斯福政府為穩定戰後國際經濟金融體系進而建立了以美國為主的布列敦森林體系,符合其國家利益。財政部的組織文化與能力較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