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子》书中,“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理解为“复归、回返”之意。此种意义上的“复”又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一是宇宙论层面的“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认为变化纷纭的万物最终都会返回到它的本根———道;二是人生境界上的“复”:“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认为人生的修养境界应该是回复到虚静柔弱的婴儿状态;三是社会政治领域的“复”:“复归于朴”,“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认为理想的政治是回复到朴素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形态。这三个层次实质上是统一的,即人生境界上的“复归”和社会政治方面的“复归”都是万物复归于道分别在人生和政治方面的具体体现。In the book "Laozi", "fu" can be understood as "re-turn" in most cases, and this meaning can be understood from such three levels as the level of universe theory, holding that the all changing things will eventually return to its essence—Tao, the level of life state, holding that life state should return to the placid infant state, and the level of the political field, holding that the ideal of politics is a small cou...
韓非是戰國時代韓國的庶公子,王弼是漢末三國時代魏國的豪門之後,相隔六百多年,而都留下了對《老子》哲學的詮釋之作。韓非有《解老》、《喻老》,王弼有《老子注》,又各自在詮釋中改造了老子的哲學建立了自己的思...
[[abstract]]宋儒解說《詩經》之思維方式與論理呈現,與當時流行的理學思潮有密切的關連。本文以輔廣《詩童子問》與楊簡《慈湖詩傳》為研究對象,對南宋理學派別下的《詩經》學異同進行考察,藉以了解《...
朱子在道体思想的论述中,提出了所谓“与道为体”思想。万物“与道为体”指道体之发见流行处,在此意义上“与道为体”可谓道体之“用”。但是,“与道为体”之“体”指形体,道之本然之体无形体,有形体之万物不能成...
在老子哲学中,道作为功能本体,通过自然无为、守弱用反的方式创生万物并范导、辅助着万物的自造自作.而在社会政治领域,圣人作为"有道者",虽然其行为举措亦步亦趋于道的功...
本文认为方东美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家哲学思想的精神,其理由是:方东美对孔 子后从孟子直到当代新儒家整个儒家传统基本上持一种批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否定的态度,而 他对于道家思想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的作...
王夫之作為晚明實用之學的政治思想家,從實學的角度反思、批判了宋明的心性之學。在《老子衍》與《張子正蒙注》兩個文本中,王夫之藉由批判佛、老的虛無、生滅,重新與先秦儒學接軌。 王夫之從道(理)氣、理欲、與...
[[abstract]]勞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史(一)》中,對莊子思想有十分特殊之理解與詮釋,認為莊子乃是對認知我、形軀我、德性我之否定,進而主張對情意我的堅持與肯定。基本上,勞先生之所以會有如此之肯斷...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abstract]] 老子的思想體系博大精深,而其珍貴在其從平凡細微處反省之普世的哲理;「守柔不爭」、「有生於無」以及「致虛守靜」等義理皆是為安頓人之生命而發,而唯有人心先安定了,方可向外開展出...
[[abstract]]一般而言,道家對語言的權力宰控和意識形態具有高度的批判性,「道」本身則因為超越語言而具有不可言說性。然而道家並不走向絕對的語言否定論,在面對傳道而不得不有所說的情況下,筆者認為...
[[abstract]] 中國哲學是關懷生命的學問,而老子所處年代與今日不安的年代相似,老子對政治與生命的關懷,提出他的治道思想,以期能解除各種生命的不安與困境,是故本論文以生命治療的觀點來探究老子...
老庄哲学语境中的“德”含义复杂且深邃,比如说“玄德”概念及其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由来已久的德的观念,可谓思想史进程中“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围绕着老庄哲学的“德”,有若干问题值得深入探究:第一,道与德之...
"无"和"有"是《老子》一书中重要的本体论概念.本体论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对一切事物存在及运行真理的一种超越性追问活动.《老...
本文以老子思想的「道」觀念為問題意識,採國學進路與哲學進路為研究方法,探討「道」的理論內涵。本文首先分析天道與道在古典文獻的義涵,進而比較老子之「道」的蘊義,說明道的形而上意義主要理解為價值觀念的依據...
孔子筆削魯史,寄寓勸懲,微辭隱義,都不說破,蓋有言外之意。於是董仲舒有「無傳而著」之提示,啖、趙學派有「獨抱遺經」之主張,胡安國有「史外傳心」之論斷。研治《春秋》,捐棄《三傳》,獨抱麟經,可否求得孔子...
韓非是戰國時代韓國的庶公子,王弼是漢末三國時代魏國的豪門之後,相隔六百多年,而都留下了對《老子》哲學的詮釋之作。韓非有《解老》、《喻老》,王弼有《老子注》,又各自在詮釋中改造了老子的哲學建立了自己的思...
[[abstract]]宋儒解說《詩經》之思維方式與論理呈現,與當時流行的理學思潮有密切的關連。本文以輔廣《詩童子問》與楊簡《慈湖詩傳》為研究對象,對南宋理學派別下的《詩經》學異同進行考察,藉以了解《...
朱子在道体思想的论述中,提出了所谓“与道为体”思想。万物“与道为体”指道体之发见流行处,在此意义上“与道为体”可谓道体之“用”。但是,“与道为体”之“体”指形体,道之本然之体无形体,有形体之万物不能成...
在老子哲学中,道作为功能本体,通过自然无为、守弱用反的方式创生万物并范导、辅助着万物的自造自作.而在社会政治领域,圣人作为"有道者",虽然其行为举措亦步亦趋于道的功...
本文认为方东美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家哲学思想的精神,其理由是:方东美对孔 子后从孟子直到当代新儒家整个儒家传统基本上持一种批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否定的态度,而 他对于道家思想在整个中国学术史上的作...
王夫之作為晚明實用之學的政治思想家,從實學的角度反思、批判了宋明的心性之學。在《老子衍》與《張子正蒙注》兩個文本中,王夫之藉由批判佛、老的虛無、生滅,重新與先秦儒學接軌。 王夫之從道(理)氣、理欲、與...
[[abstract]]勞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史(一)》中,對莊子思想有十分特殊之理解與詮釋,認為莊子乃是對認知我、形軀我、德性我之否定,進而主張對情意我的堅持與肯定。基本上,勞先生之所以會有如此之肯斷...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abstract]] 老子的思想體系博大精深,而其珍貴在其從平凡細微處反省之普世的哲理;「守柔不爭」、「有生於無」以及「致虛守靜」等義理皆是為安頓人之生命而發,而唯有人心先安定了,方可向外開展出...
[[abstract]]一般而言,道家對語言的權力宰控和意識形態具有高度的批判性,「道」本身則因為超越語言而具有不可言說性。然而道家並不走向絕對的語言否定論,在面對傳道而不得不有所說的情況下,筆者認為...
[[abstract]] 中國哲學是關懷生命的學問,而老子所處年代與今日不安的年代相似,老子對政治與生命的關懷,提出他的治道思想,以期能解除各種生命的不安與困境,是故本論文以生命治療的觀點來探究老子...
老庄哲学语境中的“德”含义复杂且深邃,比如说“玄德”概念及其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由来已久的德的观念,可谓思想史进程中“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围绕着老庄哲学的“德”,有若干问题值得深入探究:第一,道与德之...
"无"和"有"是《老子》一书中重要的本体论概念.本体论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对一切事物存在及运行真理的一种超越性追问活动.《老...
本文以老子思想的「道」觀念為問題意識,採國學進路與哲學進路為研究方法,探討「道」的理論內涵。本文首先分析天道與道在古典文獻的義涵,進而比較老子之「道」的蘊義,說明道的形而上意義主要理解為價值觀念的依據...
孔子筆削魯史,寄寓勸懲,微辭隱義,都不說破,蓋有言外之意。於是董仲舒有「無傳而著」之提示,啖、趙學派有「獨抱遺經」之主張,胡安國有「史外傳心」之論斷。研治《春秋》,捐棄《三傳》,獨抱麟經,可否求得孔子...
韓非是戰國時代韓國的庶公子,王弼是漢末三國時代魏國的豪門之後,相隔六百多年,而都留下了對《老子》哲學的詮釋之作。韓非有《解老》、《喻老》,王弼有《老子注》,又各自在詮釋中改造了老子的哲學建立了自己的思...
[[abstract]]宋儒解說《詩經》之思維方式與論理呈現,與當時流行的理學思潮有密切的關連。本文以輔廣《詩童子問》與楊簡《慈湖詩傳》為研究對象,對南宋理學派別下的《詩經》學異同進行考察,藉以了解《...
朱子在道体思想的论述中,提出了所谓“与道为体”思想。万物“与道为体”指道体之发见流行处,在此意义上“与道为体”可谓道体之“用”。但是,“与道为体”之“体”指形体,道之本然之体无形体,有形体之万物不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