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既是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市的过程,也是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提高的过程,其对"生活用能需求"的影响相应地有结构效应和收入效应.文章据此构建了一个包含控制变量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 D P交互作用的"生活用能需求"模型,并运用中国2003-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经济发展初期,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转移对生活用能具有正效应,但会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减弱,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结构效应为负.(2)人均GD P对"生活用能需求"的正向影响在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步减弱,但收入效应始终为正.因此总体看,城镇化会提高"生活用能需求",但这主要是由于收入水平提高的结果;仅从人口结构的变动看,在中国目前的发展阶段,人口由农村转移至城市有利于节能.(3)城镇化进程中收入水平提高和人口结构变化对居民"生活用能需求"的不同影响存在地区差异.文章的研究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镇化节能的国家战略提供了经验支持.Urbanization course is not only a process of population transformation from rural areas to urban areas ,but also the o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increase i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come .And its effect on residential ener...
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
在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情况下,运用四阶段S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0-2010年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和自然效应(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的理论节能减排潜力与实...
利用1961~2000年北京13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北京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过去40年北京城区、郊区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合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基本设施投资额、房...
以工业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用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非农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等3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率,分析1995-2012年间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地区差...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也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较大转变,这必然对能源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清楚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对中国...
针对细粒度、多类别的用户用电行为分析问题,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正则化矩阵分解的居民用户用电行为分析算法,探索用户用电的群体特点,为个性化的、更优的电力调度提供决策支持依据.该模型首先基于矩阵分解理论将用...
选取京津冀地区1985-2012年能源消费和人口城镇化率数据,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对三地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需求之间动态波动效应作实证分析....
城市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基础理论相关的研究忽视了城市体系中某一城市规模往往受到其他城市规模、距离的影响.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市人口"作为城市人...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区各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相对集中于宝山...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探讨了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规律.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OIS的定量研究方法,以城市分形理论为基础,结合对城市实体地域空间在不同方向上的拓展分析,系...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
林伯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济学博士;王喜枝,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杜之利,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经济学...
近年來,各國開始重視環保與氣候變遷等議題;同時,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對於包括我國在內天然能源匱乏的國家造成極大負擔,在綠色能源尚未能被廣泛運用的情況下,政府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政策。因應以上現況,「能源技術...
屋顶绿化是现代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缓解高密度建成区人为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策略选择.以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为工作区,利用高精度遥感数据结合设计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构建基础数据源;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为辨识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相同的区域,筛选监测网络中表征冗余信息的监测点.使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分别对北京市PM10和SO2监测网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获得北京市PM10和SO2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
在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情况下,运用四阶段S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0-2010年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和自然效应(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的理论节能减排潜力与实...
利用1961~2000年北京13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北京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过去40年北京城区、郊区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合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基本设施投资额、房...
以工业能源消耗和居民生活能源消耗产生的碳排放作为研究对象,用建成区占总面积的比例、非农工业人口和城镇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比例等3个指标来衡量城市化率,分析1995-2012年间城市化过程中碳排放的地区差...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也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较大转变,这必然对能源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清楚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对中国...
针对细粒度、多类别的用户用电行为分析问题,提出了基于地理信息正则化矩阵分解的居民用户用电行为分析算法,探索用户用电的群体特点,为个性化的、更优的电力调度提供决策支持依据.该模型首先基于矩阵分解理论将用...
选取京津冀地区1985-2012年能源消费和人口城镇化率数据,利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S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方法,对三地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化率与能源消费需求之间动态波动效应作实证分析....
城市规模结构是城市体系研究的重要内容.经济基础理论相关的研究忽视了城市体系中某一城市规模往往受到其他城市规模、距离的影响.本文以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市人口"作为城市人...
基于多时段TM遥感影像资料,通过有关城市扩展度量指标和网格样方法等空间分析手段的综合应用,论文对上海地区城市扩展规模、强度和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上海市区各时期城市用地扩展相对集中于宝山...
以四川省南充市为例,探讨了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心城市的空间拓展规律.基于多时相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OIS的定量研究方法,以城市分形理论为基础,结合对城市实体地域空间在不同方向上的拓展分析,系...
利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第一手问卷调查数据,研究开发区居住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研究表明:开发区居住人口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外来人口已成为开发区后期居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开发区的住房类型构...
林伯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济学博士;王喜枝,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研究助理;杜之利,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助理教授,经济学...
近年來,各國開始重視環保與氣候變遷等議題;同時,能源價格不斷上漲,對於包括我國在內天然能源匱乏的國家造成極大負擔,在綠色能源尚未能被廣泛運用的情況下,政府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政策。因應以上現況,「能源技術...
屋顶绿化是现代城市改善生态环境条件,缓解高密度建成区人为活动负面影响的重要策略选择.以深圳市福田中心区为工作区,利用高精度遥感数据结合设计资料查询和实地调查构建基础数据源;在总结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为辨识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变化规律相同的区域,筛选监测网络中表征冗余信息的监测点.使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分别对北京市PM10和SO2监测网络进行分析与评价.分析获得北京市PM10和SO2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
摘要: [目的]目前关于幸福感的文献,多以研究产生幸福感的前置因素为主,但是对幸福感的逆向效应的研究常常被忽视.幸福感和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作用.文章通过对中国农村居民炊事能源消费的...
在考虑自然环境差异的情况下,运用四阶段SBM模型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2000-2010年的生态全要素能源效率、碳排放效率和自然效应(自然环境的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省区的理论节能减排潜力与实...
利用1961~2000年北京13个台站的气候观测资料及北京统计年鉴资料,分析了过去40年北京城区、郊区的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等气候因子的年际、季节变化趋势,结合北京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基本设施投资额、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