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观测资料和史料所重建的中国东部(110°E以东)71站1880-2004年的四季降水量序列,通过EOF分析得到了各个季节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形态,并且按其特点分为两类,冬春秋季为一类,夏季为一类.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和观测的1951-2004年的500 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大气环流对各季降水异常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季的降水异常分布形态与高空环流形势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并且近百年来这种对应关系比较稳定.最后研究了各季降水量空间结构的周期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各个季节降水量空间分布形态都存在高频的年际变化和低频的年代际变化.功率谱和子波分析表明,高频集中于2~4年、5~8年,而低频则集中在15年、20~25年、60年,共同代表了中国季节降水异常变化的主要周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5620-6294
研究Madden-Julian 振荡(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冬季降水的调制,分析了可能的遥相关机制.通过对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站点观测降水资料的合成分析,发现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冬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
利用1905~2005年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降水时间序列资料,采用距平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性变化规律,并对东北地区近期降水状况进行了预测...
针对2009年开始的我国西南地区大旱,选择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5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西南五省126个气象站1970-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并分析西南五省2009-2011年逐旬的降水...
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880~189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1900~1950年根据降...
降水是影响区域自然及经济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及沈阳3站1906~2007年降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近百年降水量变化的统计特征及其趋势。哈尔滨、长...
基于1980—2012年1457个站点小时降雨数据,研究我国中东部地区5—9月降雨集聚指数(PC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PCI与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小时降雨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PCI变化的降...
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降水量长期变化剧烈.论文综合整理了17个年降水量代用资料序列,其中11个为树木年轮,4个为史料,2个为冰芯积累量.所有序列均采用10年平均值,对1880~197...
利用1951-2007年逐月的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资料,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量作可预测性研究.用全球大气与热带太平洋相耦合的数值模式(CGCM)输出的5...
通过对精选的1961-2000年中国西部48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ISODATA模糊聚类,将中国西部夏季降水分为两类雨型.第1类雨型的主要特征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偏多;第2类雨型与之相反.分析了...
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500hPa高度场资料和1951-200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际尺度上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在东亚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自北向南的...
在气候降水数据集中, 中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数据精度一直偏低, 如全球降水气候项目数据集(GPCP)数据1998年年平均相对误差在100°E以西达到100%以上, 由于这一地区人烟稀少,...
利用中国486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 采用分层聚类和相似分析方法, 兼顾降水的年内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对中国降水进行了气候区划.利用动态分析分层聚类过程中组内和组间平均相关系数...
对华北地区1951年以来的降水测站记录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发现47年来,华北夏季和秋季降水都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夏季和年总降水在1964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以后降水显著减少。19...
利用1951-2008年我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季度降水预报的气候得分.又用1978年以来我国历年汛期业务降水预报结果检验了其预报能力和技巧.多年来.我国业务汛期降水季度预报有一定的预报技巧,但...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u850...
研究Madden-Julian 振荡(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冬季降水的调制,分析了可能的遥相关机制.通过对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站点观测降水资料的合成分析,发现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冬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
利用1905~2005年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降水时间序列资料,采用距平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性变化规律,并对东北地区近期降水状况进行了预测...
针对2009年开始的我国西南地区大旱,选择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5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西南五省126个气象站1970-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并分析西南五省2009-2011年逐旬的降水...
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880~189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1900~1950年根据降...
降水是影响区域自然及经济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及沈阳3站1906~2007年降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近百年降水量变化的统计特征及其趋势。哈尔滨、长...
基于1980—2012年1457个站点小时降雨数据,研究我国中东部地区5—9月降雨集聚指数(PCI)的时空分布特征,探索PCI与不同降雨强度和不同持续时间小时降雨变量之间的关系,揭示影响PCI变化的降...
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降水量长期变化剧烈.论文综合整理了17个年降水量代用资料序列,其中11个为树木年轮,4个为史料,2个为冰芯积累量.所有序列均采用10年平均值,对1880~197...
利用1951-2007年逐月的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资料,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量作可预测性研究.用全球大气与热带太平洋相耦合的数值模式(CGCM)输出的5...
通过对精选的1961-2000年中国西部48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ISODATA模糊聚类,将中国西部夏季降水分为两类雨型.第1类雨型的主要特征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偏多;第2类雨型与之相反.分析了...
利用重建的1880-1950年500hPa高度场资料和1951-2004年的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年际尺度上东亚地区夏季大气环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夏季在东亚沿岸存在一个明显的自北向南的...
在气候降水数据集中, 中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数据精度一直偏低, 如全球降水气候项目数据集(GPCP)数据1998年年平均相对误差在100°E以西达到100%以上, 由于这一地区人烟稀少,...
利用中国486个测站1960-2000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 采用分层聚类和相似分析方法, 兼顾降水的年内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对中国降水进行了气候区划.利用动态分析分层聚类过程中组内和组间平均相关系数...
对华北地区1951年以来的降水测站记录进行了趋势分析、相关分析和小波分析。发现47年来,华北夏季和秋季降水都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夏季和年总降水在1964年前后发生了一次明显的变化,以后降水显著减少。19...
利用1951-2008年我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季度降水预报的气候得分.又用1978年以来我国历年汛期业务降水预报结果检验了其预报能力和技巧.多年来.我国业务汛期降水季度预报有一定的预报技巧,但...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u850...
研究Madden-Julian 振荡(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地区冬季降水的调制,分析了可能的遥相关机制.通过对中国气象局发布的站点观测降水资料的合成分析,发现MJO对于中国东南部冬季降水有显著的影响:...
利用1905~2005年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的降水时间序列资料,采用距平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东北地区降水变化的多时间尺度的周期性性变化规律,并对东北地区近期降水状况进行了预测...
针对2009年开始的我国西南地区大旱,选择云南、广西、四川、重庆、贵州5个省份作为研究区域,利用西南五省126个气象站1970-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计算并分析西南五省2009-2011年逐旬的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