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1951-2007年逐月的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资料,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对我国东部夏季6-8月降水量作可预测性研究.用全球大气与热带太平洋相耦合的数值模式(CGCM)输出的500 hPa高度场作为因子场,利用建立的预报模型作预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以北半球东亚40 °E~180 °地区的500 hPa高度场是较佳的降尺度因子场.预报模型的建立与使用的提取主分量个数和资料时期有关,提取主分量数在4~7、样本容量取32~43时有较好的预测效果.试验结果还表明,以CGCM模式输出的500 hPa高度场作为因子场进行预测,有一定的预测能力.行业科研专项;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基金共同资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4483-4882
在总结前人关于中国夏季雨型划分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夏季雨型的划分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东部季风区夏季(6~8月)降水的客观气候规律及业务预报应用需要,利用经验正交分解、主成分分析...
利用1961~2005年中国565个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夏季(6~8月)降水进行了日雨量分级研究.按日雨量大小依次分成痕量(无记录)、微量(≤1 mm/d)、小雨(1...
异常降水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其他生产活动.文中计算分析了中国160个测站的一些反映降水变化的常规统计量,认为这些统计量难以反映出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文中从非线性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相隔1...
利用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中国160个站的月降水资料,根据夏季各种降水型的特征,寻找环流型与降水型的同期及前期关系,确定降水分型的物理意义和前期环流型对降水预报的指示意义,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可预报性...
本文将1951~2007年500 hPa格点资料构成的表征区域系统的环流特征量作为降尺度因子,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以环流特征量作为因子场,建立逐月的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量的预报模型.从最佳...
利用1951-2008年我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季度降水预报的气候得分.又用1978年以来我国历年汛期业务降水预报结果检验了其预报能力和技巧.多年来.我国业务汛期降水季度预报有一定的预报技巧,但...
通过对精选的1961-2000年中国西部48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ISODATA模糊聚类,将中国西部夏季降水分为两类雨型.第1类雨型的主要特征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偏多;第2类雨型与之相反.分析了...
该文对我国汛期降水量和气温缺测资料及资料均一性恢复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对单个气候地区(东北区),以及全国6个气候地区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进行缺测1~5年恢复试验.对东北地区内所有站点的试验表明,逐...
利用观测资料和史料所重建的中国东部(110°E以东)71站1880-2004年的四季降水量序列,通过EOF分析得到了各个季节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形态,并且按其特点分为两类,冬春秋季为...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51-2000年的夏季中国区域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
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880~189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1900~1950年根据降...
该文将典型相关分析应用于中国汛期的降水场预报,并对其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和回报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式对我国汛期的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文章对模式的输出量对我国夏季的降水场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诊断分析,...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别分析了北半球副高指数和北半球极涡指数对我国夏季降水(6~8月)的影响,并详细讨论了对我国夏季降水影响重大的具体关系,以及它们影响的区域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受...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u850...
降水是影响区域自然及经济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及沈阳3站1906~2007年降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近百年降水量变化的统计特征及其趋势。哈尔滨、长...
在总结前人关于中国夏季雨型划分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夏季雨型的划分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东部季风区夏季(6~8月)降水的客观气候规律及业务预报应用需要,利用经验正交分解、主成分分析...
利用1961~2005年中国565个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夏季(6~8月)降水进行了日雨量分级研究.按日雨量大小依次分成痕量(无记录)、微量(≤1 mm/d)、小雨(1...
异常降水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其他生产活动.文中计算分析了中国160个测站的一些反映降水变化的常规统计量,认为这些统计量难以反映出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文中从非线性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相隔1...
利用500 hPa高度场资料和中国160个站的月降水资料,根据夏季各种降水型的特征,寻找环流型与降水型的同期及前期关系,确定降水分型的物理意义和前期环流型对降水预报的指示意义,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可预报性...
本文将1951~2007年500 hPa格点资料构成的表征区域系统的环流特征量作为降尺度因子,使用降尺度技术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以环流特征量作为因子场,建立逐月的我国东部夏季降水量的预报模型.从最佳...
利用1951-2008年我国160站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季度降水预报的气候得分.又用1978年以来我国历年汛期业务降水预报结果检验了其预报能力和技巧.多年来.我国业务汛期降水季度预报有一定的预报技巧,但...
通过对精选的1961-2000年中国西部48站夏季降水资料进行ISODATA模糊聚类,将中国西部夏季降水分为两类雨型.第1类雨型的主要特征为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部分地区偏多;第2类雨型与之相反.分析了...
该文对我国汛期降水量和气温缺测资料及资料均一性恢复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对单个气候地区(东北区),以及全国6个气候地区用逐步回归和逐步判别方法进行缺测1~5年恢复试验.对东北地区内所有站点的试验表明,逐...
利用观测资料和史料所重建的中国东部(110°E以东)71站1880-2004年的四季降水量序列,通过EOF分析得到了各个季节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形态,并且按其特点分为两类,冬春秋季为...
为了检验区域气候模式对我国夏季降水的模拟能力,利用高分辨率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1951-2000年的夏季中国区域降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初始值及边界值取自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NCEP)和国家大气中...
根据降水量观测记录及史料,建立了我国110°E以东35个站1880~1998年完整的四季及年降水量序列.1880~1899年主要依靠史料及少数站降水量观测;1900~1950年根据降...
该文将典型相关分析应用于中国汛期的降水场预报,并对其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和回报检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模式对我国汛期的降水有较好的预报能力.文章对模式的输出量对我国夏季的降水场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诊断分析,...
利用奇异值分解方法(SVD)分别分析了北半球副高指数和北半球极涡指数对我国夏季降水(6~8月)的影响,并详细讨论了对我国夏季降水影响重大的具体关系,以及它们影响的区域情况.研究发现,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受...
利用1951-2000年NCEP/NCAR风场和高度场再分析资料及全国160站降水量资料,采用奇异值分解、相关和合成分析方法, 研究6-8月南半球500 hPa高度、高低层纬向风距平差异常(△u850...
降水是影响区域自然及经济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利用东北地区哈尔滨、长春及沈阳3站1906~2007年降水量实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近百年降水量变化的统计特征及其趋势。哈尔滨、长...
在总结前人关于中国夏季雨型划分的研究成果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夏季雨型的划分进行了新的尝试.根据东部季风区夏季(6~8月)降水的客观气候规律及业务预报应用需要,利用经验正交分解、主成分分析...
利用1961~2005年中国565个台站的逐日降水量观测资料,运用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我国夏季(6~8月)降水进行了日雨量分级研究.按日雨量大小依次分成痕量(无记录)、微量(≤1 mm/d)、小雨(1...
异常降水直接影响着农业和其他生产活动.文中计算分析了中国160个测站的一些反映降水变化的常规统计量,认为这些统计量难以反映出降水异常的变化特征.文中从非线性动力学和统计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相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