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生态足迹原理和方法,用1999~2004年承德市统计数据计算出7年来承德市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1999~2004年承德市人均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1999~2004年承德市人均生态足迹大于土地生态承载力为生态赤字,必须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树立科学发展观,走集约、节约、高效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从横向比较看,承德市6年平均人均生态足迹仅为全球1993年平均水平的43.69%,是北京、天津、河北1990~2003年平均水平的48.17%、50.98%、50.98%,是全国1999年水平的91.98%,说明承德市的经济发展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在京津冀地区属于相对发展滞后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737-402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
通过系统性的整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生态足迹理论方法除了存在评价模型的静态性、模型参数选择的弹性不足、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忽略、生态账户涵盖不全面、评价结果与可持续的非对等性和忽略土地质量...
У статті охарактеризовано екологічний слід в сучасних умовах. Проведено аналіз світової динаміки еко...
本文对1998-2008年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及其组成、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和生物资源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生物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量度问题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倡导的生态足迹分析法,以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量化指标、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的普适性而日益流行.系统...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
生态承载力研究是解决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关注的热点与前沿领域.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即对复合生态系统支持...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尽管生态足迹分...
在收集武汉市1978-2004年城市人均生态足迹、能源消费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揭示出能源消费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总人口数与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呈显著相关...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阈值范围之内.传统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存在着考虑不全面、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等不足,因而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出发对人类活动的可持...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以低碳校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校园发展已经成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趋势.如何测度、评价和建设低碳校园是当前高校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生...
采用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考察了广东省1978-2006年人均消费足迹和人均产出承载力变化过程,发现都是增长的过程,且产出承载力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足迹增长.分别对生物资源账户、能源账户、工业账户...
为探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深圳市经济环境系统在1992-2007年期间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的规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将物质强度与物质效率与其他区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在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中,生态足迹形象地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1)生态足迹的理论背景、相关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能值分析法、产品生命...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
通过系统性的整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生态足迹理论方法除了存在评价模型的静态性、模型参数选择的弹性不足、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忽略、生态账户涵盖不全面、评价结果与可持续的非对等性和忽略土地质量...
У статті охарактеризовано екологічний слід в сучасних умовах. Проведено аналіз світової динаміки еко...
本文对1998-2008年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及其组成、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和生物资源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生物资源...
可持续发展的量度问题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William和其博士生Wackernagel倡导的生态足迹分析法,以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量化指标、创新的思路和方法的普适性而日益流行.系统...
在介绍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81~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比较稳定,人均生态足迹从1981年到1996年逐步上升...
生态承载力研究是解决资源-环境矛盾、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地理学、生态学和经济学关注的热点与前沿领域.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内涵,即对复合生态系统支持...
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定量评估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关键领域,基于生态足迹计算的发展能力指标是较有效的评价指标之一.本研究应用生态足迹模型,按不同土地类型与不同消费类型计算了2005年深圳的生态足迹,分析了生态...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评估是当前国际生态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生态足迹从生物生产的角度可以定量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生态持续性程度,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一种生物物理量衡量方法.尽管生态足迹分...
在收集武汉市1978-2004年城市人均生态足迹、能源消费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等指标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揭示出能源消费量、第三产业占GDP比重、总人口数与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呈显著相关...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阈值范围之内.传统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存在着考虑不全面、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等不足,因而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出发对人类活动的可持...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际社会的认可度逐渐提高,以低碳校园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可持续校园发展已经成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种趋势.如何测度、评价和建设低碳校园是当前高校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生...
采用基于能值改进的生态足迹模型,考察了广东省1978-2006年人均消费足迹和人均产出承载力变化过程,发现都是增长的过程,且产出承载力的增长速度高于消费足迹增长.分别对生物资源账户、能源账户、工业账户...
为探讨区域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对深圳市经济环境系统在1992-2007年期间的物质输入与物质输出的规模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将物质强度与物质效率与其他区域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
在可持续发展的定量研究中,生态足迹形象地反映了人类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阐述了:(1)生态足迹的理论背景、相关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与能值分析法、产品生命...
生态足迹方法是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并发展迅速的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本文基于1984~2005年厦门地区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对厦门西海域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生态承载力...
通过系统性的整合以往的研究成果,认为生态足迹理论方法除了存在评价模型的静态性、模型参数选择的弹性不足、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被忽略、生态账户涵盖不全面、评价结果与可持续的非对等性和忽略土地质量...
У статті охарактеризовано екологічний слід в сучасних умовах. Проведено аналіз світової динаміки ек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