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鼎革的性质主要是由阶级矛盾引起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而并非像人们过去惯常理解的那样是一场民族革命。明中叶以后,在长期面临"北虏"之患的时代背景下,元明鼎革的历史记忆被重新唤起,并且自然而然地被解读为一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民族革命。明人对于蒙元王朝正统地位的认识与评价,也经历了一个从肯定到否定的转变过程。清末反满排满的时代氛围,使元明嬗代呈现出愈益浓厚的民族革命色彩,而明太祖则被塑造为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元明革命的民族主义想象再次向我们诠释了这一命题。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ARTICLE379-10
观音阁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北郊3公里处的昌江东岸,是迄今景德镇保存较好的明清窑址之一,2007年9~12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
何謂現當代中國之民族主義? 此種民族主義如何想像出「中華民族」這個共同體? 中國民族主義之話語是否在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有所變化? 本論文試圖通過有關民族主義之理論, 中國研究文獻與中國...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
在晚清时期,中国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诞生于晚清中国并非偶然,促使其兴起的现实因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理论因素既有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和天赋人权等学说,又有本土的夷夏之辨传统思想。可以...
[[abstract]]明代末期的南京,作為復社等黨社運動的舞臺,十分熱鬧。明王朝滅亡後,許多過去從外地前去遊玩的人士紛紛離開南京。順治十四年(1657)秋天,冒襄(1611-1693)隔了十幾年才在...
近年来不同学科对认同问题的讨论很多,但在历史学内部,较为引人注意的是与美国"新清史"有关的讨论,以及美国《近代中国》"华琛专号"引发的讨论,这些讨论是与海内外中...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由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及中国政府重建内部合法性的需要,中国民族主义再度兴起.中国民族主义存在空洞性、非理性和国家本位等倾向,因为它处于反抗西方和学习西方的困境...
本文对梁晨、李中清等提出的关于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完成了一场所谓“无声的革命”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工农子女上大学的比例在改革前与改革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增减趋势,不宜简单地总结为“50年里的一...
以现代"中华民族"概念为思维基础的"中华民族复兴"观念和有关话语,大约流行于20世纪30-40年代.它包括"危...
[[abstract]] 本文為系列論文「汪兆銘與民國政治」中之首篇,全文在回顧中華民國史中汪兆銘的一生浮沈與政治活動生涯,期望結合新舊歷史文獻與檔案,對其進行客觀敘述及評價。第一篇「革命生涯的崛起...
個人情報保護のため削除部分あり一三六八年、元末の混乱を収拾して、朱元璋は明王朝を創設した。王朝樹立の原動力となったのは、朱元璋が基盤とした江南地方の地主層であった。彼らの人的・物的支持があればこそ、明...
「袁世凱加筆民国憲法草案」は諸橋轍次博士(1883―1982)が保存していた墨跡文献の一つであり、新潟県三条市にある諸橋轍次記念館に現存している。本論文はこの「民国」が生まれる前の「憲法草案」について...
<大公报>是近代史上-份十分重要的报纸.自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创刊津门,至1912年2月23日,是英敛之实际主持<大公报>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恰恰就是清末立...
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系统的思想体系,它可以与各种思潮相结合,因而对于民族国家具有建构和解构的双重作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缺乏对公民民族主义的重视,对于民族主义的消极一面,有必要重新审视公民民族主义和传...
观音阁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北郊3公里处的昌江东岸,是迄今景德镇保存较好的明清窑址之一,2007年9~12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
何謂現當代中國之民族主義? 此種民族主義如何想像出「中華民族」這個共同體? 中國民族主義之話語是否在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有所變化? 本論文試圖通過有關民族主義之理論, 中國研究文獻與中國...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
在晚清时期,中国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民族主义思潮。民族主义诞生于晚清中国并非偶然,促使其兴起的现实因素是民族危机的加深,理论因素既有西方的民族主义理论和天赋人权等学说,又有本土的夷夏之辨传统思想。可以...
[[abstract]]明代末期的南京,作為復社等黨社運動的舞臺,十分熱鬧。明王朝滅亡後,許多過去從外地前去遊玩的人士紛紛離開南京。順治十四年(1657)秋天,冒襄(1611-1693)隔了十幾年才在...
近年来不同学科对认同问题的讨论很多,但在历史学内部,较为引人注意的是与美国"新清史"有关的讨论,以及美国《近代中国》"华琛专号"引发的讨论,这些讨论是与海内外中...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背景下,由于中国民众在外交领域产生强烈的挫折感及中国政府重建内部合法性的需要,中国民族主义再度兴起.中国民族主义存在空洞性、非理性和国家本位等倾向,因为它处于反抗西方和学习西方的困境...
本文对梁晨、李中清等提出的关于新中国成立50年来在高等教育领域完成了一场所谓“无声的革命”的观点提出了质疑。工农子女上大学的比例在改革前与改革后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增减趋势,不宜简单地总结为“50年里的一...
以现代&quot;中华民族&quot;概念为思维基础的&quot;中华民族复兴&quot;观念和有关话语,大约流行于20世纪30-40年代.它包括&quot;危...
[[abstract]] 本文為系列論文「汪兆銘與民國政治」中之首篇,全文在回顧中華民國史中汪兆銘的一生浮沈與政治活動生涯,期望結合新舊歷史文獻與檔案,對其進行客觀敘述及評價。第一篇「革命生涯的崛起...
個人情報保護のため削除部分あり一三六八年、元末の混乱を収拾して、朱元璋は明王朝を創設した。王朝樹立の原動力となったのは、朱元璋が基盤とした江南地方の地主層であった。彼らの人的・物的支持があればこそ、明...
「袁世凱加筆民国憲法草案」は諸橋轍次博士(1883―1982)が保存していた墨跡文献の一つであり、新潟県三条市にある諸橋轍次記念館に現存している。本論文はこの「民国」が生まれる前の「憲法草案」について...
<大公报>是近代史上-份十分重要的报纸.自1902年6月17日<大公报>创刊津门,至1912年2月23日,是英敛之实际主持<大公报>的时期,而这一时期恰恰就是清末立...
民族主义不是一种系统的思想体系,它可以与各种思潮相结合,因而对于民族国家具有建构和解构的双重作用.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中缺乏对公民民族主义的重视,对于民族主义的消极一面,有必要重新审视公民民族主义和传...
观音阁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北郊3公里处的昌江东岸,是迄今景德镇保存较好的明清窑址之一,2007年9~12月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对其进行了发掘。此次...
何謂現當代中國之民族主義? 此種民族主義如何想像出「中華民族」這個共同體? 中國民族主義之話語是否在習近平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以來有所變化? 本論文試圖通過有關民族主義之理論, 中國研究文獻與中國...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共产革命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相互衔接、演进的三个阶段,前一次革命为后一次革命“预留”了空间,后一次革命在前一次革命的基础上推进.正是这三次革命的相互关联、递进,共同构建了“中国革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