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动态外部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认为动态外部性对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中国经济转型.利用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的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动态外部性和我国城市产业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产业专业化和本地竞争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产业增长,但是当专业化和竞争超过一定水平之后将不利于产业增长;相反,多元化程度只有达到较高水平之后才会显著促进产业增长.本研究还发现动态外部性对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参与全球化程度高、地方保护较强的产业以及位于经济自主权较大的城市的产业影响尤为显著.本文清晰地表明我国经济转轨为动态外部性的发生创造了条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3726-7372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偏离份额法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1年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从产业结构红利和需求收入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此关系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转变对区域经济共同发生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三个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以M-U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到政府治理结构之中,...
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必须提升和转型,相应地,'以文化促进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为主要课题之一.谈论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文化因素,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
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城市化曲线和产业结构演变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理论上,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大体对应.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提前了.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没有跟上步...
基于1998 ~ 2007年的中国工业普查数据,整合了集聚效应和企业选择效应,考察中国城市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总体上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但现有文献忽视了选择效应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和政策界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几乎彻底否定。本文的出发点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迂回生产提高轻工业的效率,重工业的发展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必要的补贴有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在一个动态一般均衡...
著名的奥肯定律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奥肯定律研究的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而中国则是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
从2013年起,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呈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现代经济特征。这是中国在高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和提升的结果,并对新时期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系列深远...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就不同时期而言,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
伴随经济转型的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过程是中国产业结构重组的重要力量.基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结构在不同产业层次的趋同问题.总体而言,多数省区与全国产业结构保持着较高的相...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
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是由主导产业有序更替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不断演进来实现的.由于煤炭产业存在着明显的生命周期现象,所以以煤炭产业为主导地位的煤炭城市适时培育、发展新的非煤主导产业显得尤为重要.抚顺市的煤炭...
按照产业结构高度指标来衡量,北京是我国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地区,本文着力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2003年至2007年支撑北京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产业变迁规律和演化...
当前,我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数量水平上,还是在经济质态结构上,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加速完成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
本文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了1952~2002年中国区域经济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以及改革开放后典型年份的各省区内部地区经济差异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波动明显,省际差异自改革开...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偏离份额法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1年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从产业结构红利和需求收入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此关系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转变对区域经济共同发生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三个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以M-U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到政府治理结构之中,...
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必须提升和转型,相应地,'以文化促进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为主要课题之一.谈论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文化因素,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
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城市化曲线和产业结构演变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理论上,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大体对应.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提前了.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没有跟上步...
基于1998 ~ 2007年的中国工业普查数据,整合了集聚效应和企业选择效应,考察中国城市生产效率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证实,总体上中国城市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集聚效应,但现有文献忽视了选择效应的影响...
改革开放初期,学术界和政策界对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几乎彻底否定。本文的出发点是,由于投入要素的迂回生产提高轻工业的效率,重工业的发展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必要的补贴有利于整个经济的发展。在一个动态一般均衡...
著名的奥肯定律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奥肯定律研究的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而中国则是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
从2013年起,中国的产业结构已经开始呈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最大、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的现代经济特征。这是中国在高速经济增长中产业结构不断演进和提升的结果,并对新时期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一系列深远...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就不同时期而言,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
伴随经济转型的市场化、全球化和分权化过程是中国产业结构重组的重要力量.基于2004年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深入探讨了中国制造业结构在不同产业层次的趋同问题.总体而言,多数省区与全国产业结构保持着较高的相...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
一个城市经济的发展是由主导产业有序更替从而推动产业结构不断演进来实现的.由于煤炭产业存在着明显的生命周期现象,所以以煤炭产业为主导地位的煤炭城市适时培育、发展新的非煤主导产业显得尤为重要.抚顺市的煤炭...
按照产业结构高度指标来衡量,北京是我国继上海之后第二个已经基本完成工业化进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地区,本文着力于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分析2003年至2007年支撑北京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的产业变迁规律和演化...
当前,我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数量水平上,还是在经济质态结构上,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加速完成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
本文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了1952~2002年中国区域经济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以及改革开放后典型年份的各省区内部地区经济差异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波动明显,省际差异自改革开...
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偏离份额法等方法,研究了1979-2011年北京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且从产业结构红利和需求收入弹性两个方面分析了此关系产生的原因.研究发现: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之...
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转变对区域经济共同发生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三个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以M-U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到政府治理结构之中,...
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必须提升和转型,相应地,'以文化促进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提高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为主要课题之一.谈论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文化因素,需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