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中国的发展阶段,城市圈形成所产生的集聚效应、辐射效应和地方政府的治理结构转变对区域经济共同发生作用,本文尝试对这三个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以M-U型组织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到政府治理结构之中,通过构建理论模型论证城市圈形成之后,政府之间由于治理形式的变化而引起经济绩效的改进;其次,本文将使用Regression Discontinuity方法对城市圈的整体经济绩效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辐射效应和政府治理结构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积极影响要大于集聚效应的消极影响,城市圈的划分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城市圈中心城市的经济绩效,而且也能够提高城市圈内其它地区的经济绩效.教育部200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广东省"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5103-1123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于各种现象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并不存在总体上的经济过热。局部行业、局部地区虽然...
本文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用计算城市经济增长指数的方法,从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分三个阶段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4)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
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能源利用强度变化,强调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分权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中国省区能源消费差异显著,沿海省区能源效率较高,能源强度较低,而中西部省区,尤其是能源资源富...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动态外部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认为动态外部性对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中国经济转型.利用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的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动态外...
城市的空间发展与经济重构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分析了随就业结构变动,北京都市区不同部门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结构变动显示出北...
在转型期间,中国地区经济可能出现"短暂发散、最终趋同"的增长趋势。传统的经济趋同研究方法会错误地把这种情形当成经济中不存在趋同的证据。要正确地处理这种情形,必须考虑地区之间的异质性...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经历了人口、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空间重构,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城市人口郊区化速度在加快,城市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空间重构存在明显差别,城市人口空间重构过程的相似性特征减弱而差...
近年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然而登记和调查失业率均未出现显著上升,这个组合现象再次凸显奥肯定律在中国"水土不服"。基于对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市场转型关系的经验观察,提出...
本文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了1952~2002年中国区域经济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以及改革开放后典型年份的各省区内部地区经济差异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波动明显,省际差异自改革开...
著名的奥肯定律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奥肯定律研究的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而中国则是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
生态效率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交通管理中的有效工具。本文选用交通经济产出和交通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对深圳市交通运输业各阶段生态效率进行详细分析。评价结果有效地...
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城市化曲线和产业结构演变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理论上,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大体对应.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提前了.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没有跟上步...
一般认为中国首都圈的空间结构是京、津双核心。本文基于首都圈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中分县市区18个行业就业人口数据,运用区域密度函数,对首都圈地区分行业就业人口分布与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行业的区域...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于各种现象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并不存在总体上的经济过热。局部行业、局部地区虽然...
本文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用计算城市经济增长指数的方法,从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分三个阶段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4)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
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能源利用强度变化,强调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分权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中国省区能源消费差异显著,沿海省区能源效率较高,能源强度较低,而中西部省区,尤其是能源资源富...
本文利用2003-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圈所属省份的县市数据,使用断点回归法研究了城市圈的形成对城市圈整体经济绩效的影响以及城市圈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和路径。由于城市圈基本围绕中心城市...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动态外部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认为动态外部性对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中国经济转型.利用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的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动态外...
城市的空间发展与经济重构有密切的关系,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城市经济空间演化的直接动力.本研究分析了随就业结构变动,北京都市区不同部门就业空间分布的变化及对城市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就业结构变动显示出北...
在转型期间,中国地区经济可能出现"短暂发散、最终趋同"的增长趋势。传统的经济趋同研究方法会错误地把这种情形当成经济中不存在趋同的证据。要正确地处理这种情形,必须考虑地区之间的异质性...
从经验角度看,伴随我国各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的发展如火如荼.在理论界,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对促进经济增长作用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城...
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经历了人口、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空间重构,空间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中国城市人口郊区化速度在加快,城市常住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口的空间重构存在明显差别,城市人口空间重构过程的相似性特征减弱而差...
近年中国经济面临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然而登记和调查失业率均未出现显著上升,这个组合现象再次凸显奥肯定律在中国"水土不服"。基于对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与劳动力市场转型关系的经验观察,提出...
本文采用可以多层次分解的Theil系数测量了1952~2002年中国区域经济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以及改革开放后典型年份的各省区内部地区经济差异程度。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随时间波动明显,省际差异自改革开...
著名的奥肯定律研究了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在经济理论界受到广泛的重视。但是奥肯定律研究的是已经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情况,而中国则是处于市场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
生态效率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是将可持续发展的宏观目标融入交通管理中的有效工具。本文选用交通经济产出和交通生态足迹作为生态效率的指标,对深圳市交通运输业各阶段生态效率进行详细分析。评价结果有效地...
中国的人口转变过程、城市化曲线和产业结构演变都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在理论上,人口转变、城市化和产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大体对应.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缘故,我国的人口转变过程提前了.而城市化和工业化都没有跟上步...
一般认为中国首都圈的空间结构是京、津双核心。本文基于首都圈地区第二次经济普查中分县市区18个行业就业人口数据,运用区域密度函数,对首都圈地区分行业就业人口分布与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不同行业的区域...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出现了加速增长的势头。但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于各种现象的综合分析认为,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是正常的,并不存在总体上的经济过热。局部行业、局部地区虽然...
本文以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为样本,用计算城市经济增长指数的方法,从经济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两个方面,分三个阶段考察了改革开放以来(1978~2004)我国城市经济增长的整体状况和空间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从时...
分析了在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能源利用强度变化,强调经济转型背景下经济全球化、市场化和区域分权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中国省区能源消费差异显著,沿海省区能源效率较高,能源强度较低,而中西部省区,尤其是能源资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