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儒家心學對於易理的探討自始便相當熱衷,從陸象山開始,每一位心學家皆感興趣於探討《周易》的義理,「心即易,易即心」、「心為易之原」是他們的共同宗旨。但大部分探討的內容均集中在卦爻辭之意義解說,有關易圖原理的解說少有人論及。嘗試討論這方面議題的心學家,王畿是其中之一,他有數篇專文嘗試解析《河圖》、《洛書》的宇宙論意涵;明末劉宗周也有關於這方面的闡述,但二人的說明仍嫌簡略,唯明代中葉的心學家萬廷言紹承陽明後學「歸寂派」之心學義理,以反復未發之中為宗,退藏於密則是他解《易》的通則,於《河圖》、《洛書》、五行等有深刻的剖析與研究,甚能將易數、五行生剋及方位變動與心學結合起來,成功論證出心體果為宇宙氣化之根源。[[abstract]]The mind-heart schools of Confucianism really liked to study from Lu, Xiang-Shan beginning, everyone was interested in exploring the principle of Yi-Jing, and their experiences all tended “Heart is Yi, and Yi is heart too” “Heart is the source of Yi dao” this purpose, but most researches of these mind-heart scholars had focused on the explanations of diagrams and yaos, there were few people discussed the principle of th...
[[abstract]]楊簡原本和陸象山平輩論交,是在三十二歲與陸象山的一次對話中,忽然有了對本心的覺悟經驗之後,才毅然決定拜象山為師。由於這層關係,歷來在論及楊簡思想時,常常側重於他如何繼承了象山心...
[[abstract]]上篇為張昊先生年譜,包括︰先生家系、居鄉里時期(一歲∼十五歲 ,1913∼1936年)、湖北時期(十六歲∼三十六歲,1937∼ 1946年)、 海外時期(三十六歲∼六十八歲,1...
[[abstract]]在學界所熟悉並盛稱的焦循以易名家之外,他同時也是清儒中最能繼承、發揚戴震新義理學的學者。過去學界對於清學思想性以及由戴震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多未持肯定態度與深入認識;實則清...
[[abstract]] 儒家心學主要奠基在道德主體意識上,無論是天道或人道,盡皆收攝至本心上來,那是一心之伸展,一心之潤澤,至極處,乃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
[[abstract]]宋明理學的義理奠定,周敦頤、張橫渠、程明道和程伊川四人思想有其關鍵性的影響,而位居四子之首的周敦頤尤其不可忽略。宋明理學相較於先秦儒學自有其不同之面貌,然其之所以謂之新儒學是否...
[[abstract]] 《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慮周」的文學理論專著,可以分成「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文評論」四個相互關聯而又可單獨立論的主題,本論文所研究的對象一篇,即屬於「文評論...
[[abstract]]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為什麼選擇《閱微草堂筆記》的敘事做為研究。第二章紀昀與《閱微草堂筆記》,從紀昀的生平及學術成就探討《閱微草堂筆記》的編撰及內容和《閱微草堂...
[[abstract]]本文擬以探討李退溪與李栗谷的「人心道心」之說與朱子所理解的「人心道心」之差異。退溪認為道心人心之概念可以與「四端七情」進行類比,而栗谷則是重新詮釋了人心道心之思想,提出了「人心...
[[abstract]]勞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史(一)》中,對莊子思想有十分特殊之理解與詮釋,認為莊子乃是對認知我、形軀我、德性我之否定,進而主張對情意我的堅持與肯定。基本上,勞先生之所以會有如此之肯斷...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abstract]] 觀世音菩薩是變化最為豐富的一位菩薩,在中國歷史上,觀音菩薩的繪畫風格常以不同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觀音信仰的體系,在中國所依據不同的佛典文獻系統,所呈現出來的觀音菩薩形象與思...
[[abstract]] 現今的社會充滿著急躁與不安,互相的猜忌與欺瞞為爭權奪利不擇手段的事件屢見不鮮,對物質的無盡追求,以及沉重的外在壓力,使得人心的空洞逐漸增大,在無限的痛苦掙扎後只剩一具空殼。...
[[abstract]]中國詩學鑑賞想要超越,就必須思考從詩人和作品的思想、設計、考據來做全面視角的觀察。鑑賞詩歌既要掌握作者「心境」與作品所表現的「詩境」,還要考慮欣賞者的「悟境」,三者都是極重要的...
本文将分五个部分以论邵雍之易数思想: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
[[abstract]]「會通儒道」是魏晉玄學的主要論題,士人在儒道關係的思索討論過程中,企圖建立一個調和儒道的理想社會。而道教對於這個議題,一方面本有「治身」與「治國」合一的淵源,道教吸收儒家的道德...
[[abstract]]楊簡原本和陸象山平輩論交,是在三十二歲與陸象山的一次對話中,忽然有了對本心的覺悟經驗之後,才毅然決定拜象山為師。由於這層關係,歷來在論及楊簡思想時,常常側重於他如何繼承了象山心...
[[abstract]]上篇為張昊先生年譜,包括︰先生家系、居鄉里時期(一歲∼十五歲 ,1913∼1936年)、湖北時期(十六歲∼三十六歲,1937∼ 1946年)、 海外時期(三十六歲∼六十八歲,1...
[[abstract]]在學界所熟悉並盛稱的焦循以易名家之外,他同時也是清儒中最能繼承、發揚戴震新義理學的學者。過去學界對於清學思想性以及由戴震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多未持肯定態度與深入認識;實則清...
[[abstract]] 儒家心學主要奠基在道德主體意識上,無論是天道或人道,盡皆收攝至本心上來,那是一心之伸展,一心之潤澤,至極處,乃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
[[abstract]]宋明理學的義理奠定,周敦頤、張橫渠、程明道和程伊川四人思想有其關鍵性的影響,而位居四子之首的周敦頤尤其不可忽略。宋明理學相較於先秦儒學自有其不同之面貌,然其之所以謂之新儒學是否...
[[abstract]] 《文心雕龍》是一部「體大慮周」的文學理論專著,可以分成「文原論」、「文體論」、「文術論」、「文評論」四個相互關聯而又可單獨立論的主題,本論文所研究的對象一篇,即屬於「文評論...
[[abstract]]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為什麼選擇《閱微草堂筆記》的敘事做為研究。第二章紀昀與《閱微草堂筆記》,從紀昀的生平及學術成就探討《閱微草堂筆記》的編撰及內容和《閱微草堂...
[[abstract]]本文擬以探討李退溪與李栗谷的「人心道心」之說與朱子所理解的「人心道心」之差異。退溪認為道心人心之概念可以與「四端七情」進行類比,而栗谷則是重新詮釋了人心道心之思想,提出了「人心...
[[abstract]]勞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史(一)》中,對莊子思想有十分特殊之理解與詮釋,認為莊子乃是對認知我、形軀我、德性我之否定,進而主張對情意我的堅持與肯定。基本上,勞先生之所以會有如此之肯斷...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abstract]] 觀世音菩薩是變化最為豐富的一位菩薩,在中國歷史上,觀音菩薩的繪畫風格常以不同形式呈現在大眾面前,觀音信仰的體系,在中國所依據不同的佛典文獻系統,所呈現出來的觀音菩薩形象與思...
[[abstract]] 現今的社會充滿著急躁與不安,互相的猜忌與欺瞞為爭權奪利不擇手段的事件屢見不鮮,對物質的無盡追求,以及沉重的外在壓力,使得人心的空洞逐漸增大,在無限的痛苦掙扎後只剩一具空殼。...
[[abstract]]中國詩學鑑賞想要超越,就必須思考從詩人和作品的思想、設計、考據來做全面視角的觀察。鑑賞詩歌既要掌握作者「心境」與作品所表現的「詩境」,還要考慮欣賞者的「悟境」,三者都是極重要的...
本文将分五个部分以论邵雍之易数思想:首先,以天地之数和圆方之数作为天地源起之象征,并以此二数分为十六大位,以穷究天地体用之变化。其次,以阴阳奇偶之数作为天圆地方之数的基础,并以阴阳刚柔之四象、八卦配合...
[[abstract]]「會通儒道」是魏晉玄學的主要論題,士人在儒道關係的思索討論過程中,企圖建立一個調和儒道的理想社會。而道教對於這個議題,一方面本有「治身」與「治國」合一的淵源,道教吸收儒家的道德...
[[abstract]]楊簡原本和陸象山平輩論交,是在三十二歲與陸象山的一次對話中,忽然有了對本心的覺悟經驗之後,才毅然決定拜象山為師。由於這層關係,歷來在論及楊簡思想時,常常側重於他如何繼承了象山心...
[[abstract]]上篇為張昊先生年譜,包括︰先生家系、居鄉里時期(一歲∼十五歲 ,1913∼1936年)、湖北時期(十六歲∼三十六歲,1937∼ 1946年)、 海外時期(三十六歲∼六十八歲,1...
[[abstract]]在學界所熟悉並盛稱的焦循以易名家之外,他同時也是清儒中最能繼承、發揚戴震新義理學的學者。過去學界對於清學思想性以及由戴震領軍的「乾嘉新義理學」,多未持肯定態度與深入認識;實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