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997~2011年黄河尾闾河道及河口实测水深、距离、径流量及泥沙量等数据,分析了调水调沙工程实施10年来对尾闾河道及近岸水下岸坡冲淤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调水调沙工程的长期实施改善了黄河尾闾河道的水沙搭配状况,形成了有利于河道冲刷的水沙条件,使尾闾河道整体处于冲刷状态。水下岸坡的冲淤状况也受到明显影响:在距入海口较近处,泥沙来源丰富,并在25~35km内不断淤积,淤积速率在10年间介于0.18~0.63m/a;在距入海口较远处,泥沙补给较少致使水下岸坡在35km内受到冲刷,冲刷速率在10年间介于0.045~0.18m/a。研究发现,调水调沙工程的长期实施,不但有利于延长黄河现行入海流路的..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7月在黄河第16次调水调沙事件后,开展了水文、化学与生物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温度、营养盐浓度整体呈现由河口向离岸区域逐渐递减...
通过对黄河流域宁夏灌区段河水水质和氮污染物含量的研究发现:40年来黄河水中各主要离子和总离子浓度不断升高,同时无机氮污染物(NH4-N、NO2-N和NO3-N)含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以宁夏灌区为例...
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区"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经历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
通过总结黄河下游输沙效率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黄河下游流量和输沙过程的实测资料,对流量过程中的相对变差给出了波动比的量化指标,并分析了此指标对黄河下游输沙效率的影响,发现原型河道中流量波动比在0.6左右...
从上游来水来沙状态、下游河道输沙目标、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和水利枢纽调控调度4个层次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效率.根据1950~1997年期间的实测资料,分别讨论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在自然、受控、复杂...
在回顾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现状、研究的总体目标、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基础上,指出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有:黄河下游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共适应机制及实现技术;常态中小流量下黄河下游河槽输沙...
水利水保措施的水沙效应评价方法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揭示水土保持和水利措施减少径流和泥沙综合特征的指标,提出了能明确反映水利、水保措施减少单位泥沙量时减少的径流量的减沙水代价(RRS)概念。RRS...
泥沙输移比是研究流域泥沙侵蚀与泥沙入河量关系的指标.通过对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上泥沙输移比的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杏子河流域泥沙输移比大于1,而黄...
以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为例,应用信息熵原理分析了各级流域尺度上土壤水力侵蚀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通过比较各因子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过程的空间...
基于1950-2007年黄河利津站水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Mann-Whitney-Pettitt(MWP)与贝氏变点分析方法来分析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河全年入...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黄河监测站及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 R)中国济南站的水化学资料,对黄河流域44个主要水文站自六十年代以来河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黄河流域河水各主要离子及离子...
以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的主要支流为例,利用其近30年的水文测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流域地貌条件下的河流水保前后含沙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河流含沙量受水土保持的影响显著...
采用延河甘谷驿水文站控制区1965-2002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与以往以年代为基准期的分段方法不同,本研究根据河流含沙量距平累计值变化特征,把延河水沙变化...
根据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R Program)资料和我国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水文(1950-2000)和水质监测数据(1960-2000),研究了黄河下游"断流&q...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7月在黄河第16次调水调沙事件后,开展了水文、化学与生物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温度、营养盐浓度整体呈现由河口向离岸区域逐渐递减...
通过对黄河流域宁夏灌区段河水水质和氮污染物含量的研究发现:40年来黄河水中各主要离子和总离子浓度不断升高,同时无机氮污染物(NH4-N、NO2-N和NO3-N)含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以宁夏灌区为例...
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区"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经历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
通过总结黄河下游输沙效率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黄河下游流量和输沙过程的实测资料,对流量过程中的相对变差给出了波动比的量化指标,并分析了此指标对黄河下游输沙效率的影响,发现原型河道中流量波动比在0.6左右...
从上游来水来沙状态、下游河道输沙目标、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和水利枢纽调控调度4个层次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效率.根据1950~1997年期间的实测资料,分别讨论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在自然、受控、复杂...
在回顾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现状、研究的总体目标、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基础上,指出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有:黄河下游中水河势稳定控制与特殊洪水行洪共适应机制及实现技术;常态中小流量下黄河下游河槽输沙...
水利水保措施的水沙效应评价方法是人们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揭示水土保持和水利措施减少径流和泥沙综合特征的指标,提出了能明确反映水利、水保措施减少单位泥沙量时减少的径流量的减沙水代价(RRS)概念。RRS...
泥沙输移比是研究流域泥沙侵蚀与泥沙入河量关系的指标.通过对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上泥沙输移比的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杏子河流域泥沙输移比大于1,而黄...
以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为例,应用信息熵原理分析了各级流域尺度上土壤水力侵蚀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空间相关性,通过比较各因子在不同空间尺度上与土壤侵蚀的相关性.定量分析了土壤侵蚀过程的空间...
基于1950-2007年黄河利津站水沙数据,采用Mann-Kendall检验以及Mann-Whitney-Pettitt(MWP)与贝氏变点分析方法来分析黄河入海水沙通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河全年入...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黄河监测站及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 R)中国济南站的水化学资料,对黄河流域44个主要水文站自六十年代以来河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黄河流域河水各主要离子及离子...
以黄河中游河口-龙门区间的主要支流为例,利用其近30年的水文测验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对不同流域地貌条件下的河流水保前后含沙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黄土丘陵区河流含沙量受水土保持的影响显著...
采用延河甘谷驿水文站控制区1965-2002年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资料,分析了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沙变化的影响。与以往以年代为基准期的分段方法不同,本研究根据河流含沙量距平累计值变化特征,把延河水沙变化...
根据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R Program)资料和我国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水文(1950-2000)和水质监测数据(1960-2000),研究了黄河下游"断流&q...
为研究黄河调水调沙对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2013年7月在黄河第16次调水调沙事件后,开展了水文、化学与生物综合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邻近海域温度、营养盐浓度整体呈现由河口向离岸区域逐渐递减...
通过对黄河流域宁夏灌区段河水水质和氮污染物含量的研究发现:40年来黄河水中各主要离子和总离子浓度不断升高,同时无机氮污染物(NH4-N、NO2-N和NO3-N)含量也呈不断上升趋势.本文以宁夏灌区为例...
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区"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经历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