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R Program)资料和我国黄河水利委员会的水文(1950-2000)和水质监测数据(1960-2000),研究了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质与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90年代后期,在黄河下游流量急剧减少和"断流"情况下,河水中主要离子的含量急剧增加.另外,黄河下游"断流"河段水质参数随流量的变化有三种情况:易溶解化合物水质指标的含量随流量增加而降低(如EC,Cl-,SO2-4等);难溶化合物水质指标的含量随流量增加而增加(悬浮物、总磷和粪大肠杆菌等);其他水质指标含量的变化与径流量变化的关系不明显.对部分水质指标与径流量关系进行拟合研究,预测值与实测值吻合很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5423-4292
泥沙输移比是研究流域泥沙侵蚀与泥沙入河量关系的指标.通过对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上泥沙输移比的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杏子河流域泥沙输移比大于1,而黄...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指数评价河流水质,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为了针对特定河流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数,基于黄河干流1980年代和2008年生态调查数据,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和全球水质监测计划中国站点的水化学资料,对长江中游干流主要水文站和四川与贵州省境内长江主要支流下游的水文站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个别站点至90年代中期)的主要离子含量资料进...
根据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r Program)和我国水利部黄河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对1970s-1990s期间黄河下游河水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断流”现象之间的...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黄河监测站及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 R)中国济南站的水化学资料,对黄河流域44个主要水文站自六十年代以来河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黄河流域河水各主要离子及离子...
对我国"水文年鉴"上所载长江、黄河和松花江自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所有站点的水化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此时段内,就天然水主要离子成分而言,长江、黄河和松...
在对1958-2000年期间黄河水系100个站点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主要离子的地球化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区河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的差异达2~3个数量级,TDS的总平...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以苏子河流域内54个水质采样点为基点,生成6种尺度的河岸带缓冲区,并借助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8种景观指数.分别从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类型组成两方面,对景观指数与水质进行相关分...
从上游来水来沙状态、下游河道输沙目标、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和水利枢纽调控调度4个层次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效率.根据1950~1997年期间的实测资料,分别讨论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在自然、受控、复杂...
研究了黄河泥沙含量与COD、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等水质参数间的关系,揭示了当前黄河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描述耗氧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参数中,BOD5能真实地反映...
通过总结黄河下游输沙效率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黄河下游流量和输沙过程的实测资料,对流量过程中的相对变差给出了波动比的量化指标,并分析了此指标对黄河下游输沙效率的影响,发现原型河道中流量波动比在0.6左右...
本文表述了"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水污染程度的见解",黄河水中泥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增大了水质监测结果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
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区"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经历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
河川天然径流量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对陆地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研究和水资源利用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干流的陕县水文站为代表,根据79年(1919—1997年)天然径流量序列资料,对黄河天然径流...
泥沙输移比是研究流域泥沙侵蚀与泥沙入河量关系的指标.通过对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上泥沙输移比的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杏子河流域泥沙输移比大于1,而黄...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指数评价河流水质,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为了针对特定河流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数,基于黄河干流1980年代和2008年生态调查数据,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和全球水质监测计划中国站点的水化学资料,对长江中游干流主要水文站和四川与贵州省境内长江主要支流下游的水文站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个别站点至90年代中期)的主要离子含量资料进...
根据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r Program)和我国水利部黄河流域的水质监测数据,对1970s-1990s期间黄河下游河水主要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及其与"断流”现象之间的...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黄河监测站及全球水质监测计划(GEMS/WATE R)中国济南站的水化学资料,对黄河流域44个主要水文站自六十年代以来河水水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黄河流域河水各主要离子及离子...
对我国"水文年鉴"上所载长江、黄河和松花江自5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所有站点的水化学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在此时段内,就天然水主要离子成分而言,长江、黄河和松...
在对1958-2000年期间黄河水系100个站点水质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黄河主要离子的地球化学.结果表明,黄河流域各区河水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的差异达2~3个数量级,TDS的总平...
根据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针对黄河河流系统的主要功能目标,利用1950年以来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黄河下游河流各类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汛期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主要由输沙用水的需求决定,...
以苏子河流域内54个水质采样点为基点,生成6种尺度的河岸带缓冲区,并借助FRAGSTATS软件计算景观水平和类型水平上的8种景观指数.分别从景观空间格局与景观类型组成两方面,对景观指数与水质进行相关分...
从上游来水来沙状态、下游河道输沙目标、下游河道水流输沙能力和水利枢纽调控调度4个层次分析了黄河下游河道输沙用水效率.根据1950~1997年期间的实测资料,分别讨论了黄河下游不同河段在自然、受控、复杂...
研究了黄河泥沙含量与COD、高锰酸盐指数和BOD5等水质参数间的关系,揭示了当前黄河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监测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描述耗氧有机物污染程度的参数中,BOD5能真实地反映...
通过总结黄河下游输沙效率研究的相关成果,结合黄河下游流量和输沙过程的实测资料,对流量过程中的相对变差给出了波动比的量化指标,并分析了此指标对黄河下游输沙效率的影响,发现原型河道中流量波动比在0.6左右...
本文表述了"黄河水的COD值不能真实反映其水污染程度的见解",黄河水中泥沙的存在大大提高了COD和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值,增大了水质监测结果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加大了...
分析总结了黄泛平原区"水城"的景观形态和形成机制,指出这类城市是经历洪涝灾害的适应性景观.针对近年来"水城"景观被破坏和一系列错...
河川天然径流量变化与趋势预测研究对陆地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研究和水资源利用等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河干流的陕县水文站为代表,根据79年(1919—1997年)天然径流量序列资料,对黄河天然径流...
泥沙输移比是研究流域泥沙侵蚀与泥沙入河量关系的指标.通过对黄河、延河、杏子河、纸坊沟四级流域尺度上泥沙输移比的研究,分析了黄河流域泥沙输移比与流域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杏子河流域泥沙输移比大于1,而黄...
应用大型底栖动物指数评价河流水质,不同指数的评价结果差异较大.为了针对特定河流找到合适的评价指数,基于黄河干流1980年代和2008年生态调查数据,应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
根据我国水利部水文年鉴和全球水质监测计划中国站点的水化学资料,对长江中游干流主要水文站和四川与贵州省境内长江主要支流下游的水文站自6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个别站点至90年代中期)的主要离子含量资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