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我國社區大學的蓬勃發展,起因於民間教改經驗的累積與社會改造運動的轉型,這兩大力量的結合,凝聚出社區大學的具體意念與做法。而其導火線則是教育部規劃社區學院,與民間版的社區大學相去甚遠。是以長期推動民間教改人士黃武雄、顧忠華、林孝信等人,結合當時在新竹李丁讚等人的力量,積極倡導,由下而上,在理念與時空配合得宜下,1998年9月28日在台北市成立第一所社區大學-文山社區大學。自此,形成一股風潮,全國社區大學如風起雲湧般地設置。其以解放知識、改造社會為基本理念,並且期望建構公民社會,改變了台灣長期對政治、社會、教育等各方面的思維,企盼藉由相關問題的重新思考,能對台灣的現況產生結構性的變化與影響。 南投縣社區大學成立於2000年9月21日,距文山社區大學成立兩年,是台灣「921」世紀百年大震後一年的時間。「921大地震」造成台灣重大災難,位於震央帶的南投縣更首當其衝。災後百廢待興,縣政府計畫以成立社區大學協助災民進行「心靈重建」,並透過社區大學的學習,培養賴以維生的「第二專長」。由於時間緊迫,又急需龐大資源進行社區大學的籌備,決定由教育局主辦,並配合社會局、文化局等相關單位,完全以「公部門」經營,開創我國「公辦公營」社區大學先例。 南投縣政府整合轄下各部門,及各國中小學的相關人力、物力、財力、資訊資源,並且在行政制度上的完全支持;同時也取得縣議會的認同;加上境內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會同鄰近各大專院校,在課程規劃與師資上的協助;於是,合眾機構單位的力量,戮力完成南投縣社區大學的籌設,並且一開始就成立三所分校、第二學期馬上又新增三所分校,至2005學年度第二學期,總計成立九所分校,漸漸達到十三個鄉鎮市都有分校的目標,讓廣大的民眾都有學習受教的機會,營造學習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