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老子》和《中論》在思維上所顯現的特點,乃是老學與中觀學研究者關注的面向之一。本文主要依據《老子》與《中論》文本裡所出現的對反語詞,作為探討的入手處,藉以認識《老子》和《中論》如何對這些相對概念進行思辨、推演或否定,並從中對比其背後所含有的哲學思想。本文指出,對於世間的對反概念,《老子》與《中論》分別提出兩種不同因應的方式。如就《老子》而言,萬物皆由兩對立面相依而成,此兩面會往其對立面轉化,而互有損益、消長;因此,如何在這些兩兩對立的世間中進退得度、取得平衡,並得以保全長生、無為而無不為,應是其所關心的。《中論》卻從對反二邊遮除的思維運作中,使揚棄一切二元性見解。由此可知,同樣面對世間相對二法,《老子》之「道」和《中論》之「空」提供了兩種迥然不同的理論模型,恰可作為對照。[[abstract]]The unique thought models of the Laozi and the Mulamadhyamakakarika have alway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of Daoism and the Buddhist middle way. In this paper, I take the oppositional terms employed in these two texts as a starting point for an analysis of how their respective modes of reasoning, deduction and negation operate, and thereby attempt to show some contrasting f...
[[abstract]]有關〈孟子〉書中孟子、告子的四個辯論,歷來討論甚多,本文嘗試再做詮釋,認為「性猶杞柳」及「性猶湍水」之辯,都是二人就同一比喻而各說各話:告子認為人性無善無不善,以人性為仁義,必...
[[abstract]]羅亞娜教授對於先秦認知思想的處理方式,是從名、實、知、行範疇為特定觀點來考察,由儒、墨、名、道家的名實認知思想進行比較,進而取得先秦整體的認知思想輪廓,指出此與西方知識論的差異...
唐崎は古代より日本海側からの海上交通の要所として、そして祓えの霊地として多くの作品に記述が見える。山王日吉大社の起源としても描かれるこの地は、平安時代には天皇や宮中周辺の人々などをはじめ多くの人々が、...
[[abstract]]依牟宗三先生的理論,生命的學問乃與人心、人性、人格、人倫、人際、人文、人世、人道等等具有實踐性的學問,其思想指引我們重視生命主體、啟迪生命理想、開悟生命智慧、充足生命內涵、指引...
[[abstract]]一般而言,道家對語言的權力宰控和意識形態具有高度的批判性,「道」本身則因為超越語言而具有不可言說性。然而道家並不走向絕對的語言否定論,在面對傳道而不得不有所說的情況下,筆者認為...
[[abstract]]宋明理學的義理奠定,周敦頤、張橫渠、程明道和程伊川四人思想有其關鍵性的影響,而位居四子之首的周敦頤尤其不可忽略。宋明理學相較於先秦儒學自有其不同之面貌,然其之所以謂之新儒學是否...
本文的主旨在於以「無為而治」論作為孔子與老子政治思想的總原理,從而組織和比較兩者的各項政治主張。全文共分六個部份,分別敘述如下:緒論。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目的與假設,並將研究的範圍和對象做一限定。第一...
[[abstract]]近年來對動物權的探討,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與生命教育的興起,而有了更多深刻的研究,其主要的探討內容聚焦於兩個問題:一是動物是否具有道德性格?即動物是否能理性思考?動物能否行使道德...
[[abstract]] 老子對於生命的感動關懷,一開始就特別留意到生命的病痛及其所由來者,並且真心誠意的研議對策,以期許眾生都能夠永遠免於此病痛,這無異更突顯了作為人間醫王的角色寫照。是故本文從療...
[[abstract]] 從佛教經典來看,聲聞典範與菩薩典範之間有異同的辯證關係。本文擇取兩類《大般涅槃經》為研究課題,透過「阿難」(Ananda)與「阿闍世」(Ajatasattu)二位人物為線索...
[[abstract]]勞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史(一)》中,對莊子思想有十分特殊之理解與詮釋,認為莊子乃是對認知我、形軀我、德性我之否定,進而主張對情意我的堅持與肯定。基本上,勞先生之所以會有如此之肯斷...
[[abstract]]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德勒茲似乎以不同的方式在他的所有著作中反覆地提問著「何謂事件?」這個問題。在《意義的邏輯》中,此問題以「何謂一個事件的表達?」被提出。於書中德勒茲展現了「意義...
[[abstract]] 本文的研究範圍以洛神為核心,從洛水女神宓妃,思考女神原型存在於民族意識中的形象及其所發展而成的文學作品,運用符號學理論解讀神話文學文本,思考女性價值在文化的符碼中的意識形態...
老庄哲学语境中的“德”含义复杂且深邃,比如说“玄德”概念及其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由来已久的德的观念,可谓思想史进程中“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围绕着老庄哲学的“德”,有若干问题值得深入探究:第一,道与德之...
[[abstract]]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詔太常、將以下,及諸生、諸儒會於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史稱「白虎觀會議」。由於史書記載會議事跡者詳,文獻卷帙者略,後世稱引有:「白虎通」、「白虎通...
[[abstract]]有關〈孟子〉書中孟子、告子的四個辯論,歷來討論甚多,本文嘗試再做詮釋,認為「性猶杞柳」及「性猶湍水」之辯,都是二人就同一比喻而各說各話:告子認為人性無善無不善,以人性為仁義,必...
[[abstract]]羅亞娜教授對於先秦認知思想的處理方式,是從名、實、知、行範疇為特定觀點來考察,由儒、墨、名、道家的名實認知思想進行比較,進而取得先秦整體的認知思想輪廓,指出此與西方知識論的差異...
唐崎は古代より日本海側からの海上交通の要所として、そして祓えの霊地として多くの作品に記述が見える。山王日吉大社の起源としても描かれるこの地は、平安時代には天皇や宮中周辺の人々などをはじめ多くの人々が、...
[[abstract]]依牟宗三先生的理論,生命的學問乃與人心、人性、人格、人倫、人際、人文、人世、人道等等具有實踐性的學問,其思想指引我們重視生命主體、啟迪生命理想、開悟生命智慧、充足生命內涵、指引...
[[abstract]]一般而言,道家對語言的權力宰控和意識形態具有高度的批判性,「道」本身則因為超越語言而具有不可言說性。然而道家並不走向絕對的語言否定論,在面對傳道而不得不有所說的情況下,筆者認為...
[[abstract]]宋明理學的義理奠定,周敦頤、張橫渠、程明道和程伊川四人思想有其關鍵性的影響,而位居四子之首的周敦頤尤其不可忽略。宋明理學相較於先秦儒學自有其不同之面貌,然其之所以謂之新儒學是否...
本文的主旨在於以「無為而治」論作為孔子與老子政治思想的總原理,從而組織和比較兩者的各項政治主張。全文共分六個部份,分別敘述如下:緒論。旨在說明研究的動機、目的與假設,並將研究的範圍和對象做一限定。第一...
[[abstract]]近年來對動物權的探討,隨著自然環境的變遷與生命教育的興起,而有了更多深刻的研究,其主要的探討內容聚焦於兩個問題:一是動物是否具有道德性格?即動物是否能理性思考?動物能否行使道德...
[[abstract]] 老子對於生命的感動關懷,一開始就特別留意到生命的病痛及其所由來者,並且真心誠意的研議對策,以期許眾生都能夠永遠免於此病痛,這無異更突顯了作為人間醫王的角色寫照。是故本文從療...
[[abstract]] 從佛教經典來看,聲聞典範與菩薩典範之間有異同的辯證關係。本文擇取兩類《大般涅槃經》為研究課題,透過「阿難」(Ananda)與「阿闍世」(Ajatasattu)二位人物為線索...
[[abstract]]勞先生在其《中國哲學史(一)》中,對莊子思想有十分特殊之理解與詮釋,認為莊子乃是對認知我、形軀我、德性我之否定,進而主張對情意我的堅持與肯定。基本上,勞先生之所以會有如此之肯斷...
[[abstract]]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德勒茲似乎以不同的方式在他的所有著作中反覆地提問著「何謂事件?」這個問題。在《意義的邏輯》中,此問題以「何謂一個事件的表達?」被提出。於書中德勒茲展現了「意義...
[[abstract]] 本文的研究範圍以洛神為核心,從洛水女神宓妃,思考女神原型存在於民族意識中的形象及其所發展而成的文學作品,運用符號學理論解讀神話文學文本,思考女性價值在文化的符碼中的意識形態...
老庄哲学语境中的“德”含义复杂且深邃,比如说“玄德”概念及其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由来已久的德的观念,可谓思想史进程中“哲学突破”的重要标尺.围绕着老庄哲学的“德”,有若干问题值得深入探究:第一,道与德之...
[[abstract]]東漢章帝建初四年(79),詔太常、將以下,及諸生、諸儒會於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史稱「白虎觀會議」。由於史書記載會議事跡者詳,文獻卷帙者略,後世稱引有:「白虎通」、「白虎通...
[[abstract]]有關〈孟子〉書中孟子、告子的四個辯論,歷來討論甚多,本文嘗試再做詮釋,認為「性猶杞柳」及「性猶湍水」之辯,都是二人就同一比喻而各說各話:告子認為人性無善無不善,以人性為仁義,必...
[[abstract]]羅亞娜教授對於先秦認知思想的處理方式,是從名、實、知、行範疇為特定觀點來考察,由儒、墨、名、道家的名實認知思想進行比較,進而取得先秦整體的認知思想輪廓,指出此與西方知識論的差異...
唐崎は古代より日本海側からの海上交通の要所として、そして祓えの霊地として多くの作品に記述が見える。山王日吉大社の起源としても描かれるこの地は、平安時代には天皇や宮中周辺の人々などをはじめ多くの人々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