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产业结构分析一般将影响力因子作为优势产业选择的积极因素.但在实际中,对于处于衰退阶段的产业,较大的影响力往往意味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阻滞作用.利用部门增加值进行加权的加权影响力系数的概念和方法,并结合产业增长率提出了对各产业部门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的象限分析模型.运用所提出的模型,利用新疆42部门投入产出表对新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石油天然气开采、化学工业等5个产业部门为强影响力-高增长速度部门,对国民经济拉动动作用明显;农林牧渔、建筑等4个产业部门为强影响力-低增长速度部门,对国民经济增长有较大的阻滞作用,有可能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问题;仪器仪表及文化用品制造、通信设备与计算机制造等12个产业部门为低影响力-高增长速度部门,具有培育成为主导产业的潜力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1年和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大类在八大区域尺度上的份额变化进行对比讨论和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①研究时段内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②主...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最基本的属性,不均衡性过大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利用地理联系率、Pearson相关系数、基尼系数和崔王指数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衡的时间特征;采用重心模型和...
以新疆为例,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78—2009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及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绿洲内各县域...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基尼系数、人均收入差异系数、"崔王指数"、锡尔系数4种区域差异演化指数的计算,结合GIS空间分异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以新疆为例,讨论干旱区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并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2000年之后呈快速增大...
以1952-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新疆解放以来的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与同期全国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52年以来,新...
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中的相关方法,对伊犁河谷1956-2008年期间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针对伊犁河谷产业结构演进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指标计算分析了三次产业及...
中央战略引领下由众多地方政府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在。识别其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关系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文构建产业高度化指数来衡量中国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将其...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要途径之一.文中运用钱纳里发展模型,并通过计算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指数,论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
依托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能矿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疆区域开发的核心动力之一.对1995-2008年新疆能矿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的研究发现:①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
通过主成分分析、集中度系数、非均衡系数以及改进的重力模型对新疆各城市的交通运输综合水平、复合流量的集中程度和基于复合流量的城市引力及引力节点分析,得出结论:①1985-2005年新疆城市交通运输综合水...
依据2000年和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新疆兵团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全兵...
在改革开放30年尤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承载力相对低下,生态环境的“瓶颈效应”也就更为突出.依据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新...
「東部」、「中部」、「西部」という3地域区分の方法は、中国中央政府が1980年代後半はじめて提起したものである。ところが、この3地域区分は「改革・開放」以後今日までの中国における地域別の経済発展と経済...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1年和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大类在八大区域尺度上的份额变化进行对比讨论和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①研究时段内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②主...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最基本的属性,不均衡性过大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利用地理联系率、Pearson相关系数、基尼系数和崔王指数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衡的时间特征;采用重心模型和...
以新疆为例,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78—2009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及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绿洲内各县域...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基尼系数、人均收入差异系数、"崔王指数"、锡尔系数4种区域差异演化指数的计算,结合GIS空间分异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以新疆为例,讨论干旱区经济增长对城市化和生态环境压力的影响,并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的经济增长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生态环境压力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复杂,2000年之后呈快速增大...
以1952-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新疆解放以来的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与同期全国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52年以来,新...
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中的相关方法,对伊犁河谷1956-2008年期间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针对伊犁河谷产业结构演进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指标计算分析了三次产业及...
中央战略引领下由众多地方政府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所在。识别其演变特征及动力机制,关系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增长。本文构建产业高度化指数来衡量中国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并将其...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要途径之一.文中运用钱纳里发展模型,并通过计算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指数,论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
依托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能矿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疆区域开发的核心动力之一.对1995-2008年新疆能矿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的研究发现:①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
通过主成分分析、集中度系数、非均衡系数以及改进的重力模型对新疆各城市的交通运输综合水平、复合流量的集中程度和基于复合流量的城市引力及引力节点分析,得出结论:①1985-2005年新疆城市交通运输综合水...
依据2000年和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新疆兵团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全兵...
在改革开放30年尤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承载力相对低下,生态环境的“瓶颈效应”也就更为突出.依据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新...
「東部」、「中部」、「西部」という3地域区分の方法は、中国中央政府が1980年代後半はじめて提起したものである。ところが、この3地域区分は「改革・開放」以後今日までの中国における地域別の経済発展と経済...
依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对2001年和2009年制造业各行业大类在八大区域尺度上的份额变化进行对比讨论和聚类分析,初步得到以下结论:①研究时段内的制造业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主体;②主...
不均衡性是人口与经济分布最基本的属性,不均衡性过大影响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文章利用地理联系率、Pearson相关系数、基尼系数和崔王指数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人口-经济分布不均衡的时间特征;采用重心模型和...
以新疆为例,首先运用熵值法对1978—2009年间的城市化综合水平与生态环境综合质量进行测度与分析,然后利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及方差分解模型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动态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