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中的相关方法,对伊犁河谷1956-2008年期间产业结构演进的特征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针对伊犁河谷产业结构演进的三个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研究.利用指标计算分析了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就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升级转换等层面的动态演进过程,然后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计算了1956-1978年、1979-1992年和1993-2008年三个代表时段产业结构演进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伊犁河谷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具有以下特点:1.一产比重一直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二产业比重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第三产业比第二产业上升快,但内部结构不合理;2.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发展表现出极强的不均衡性;3.产业结构转换速度逐渐变缓,特别是1993年以后,随着经济活动日趋正常化、规模化、成熟化,产业结构转换速度相对较小;4.产业结构一直是靠着传统的农牧业在发展演进,落后的工业和不发达的第三产业严重制约着伊犁河谷产业结构的演进
采用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综合指标体系、城镇非农人口指数和经济职能指数等对新疆绿洲城镇的时空动态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新疆的城镇首位度始终处于增长态势,乌鲁木齐的首位度不断增长...
以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数据为基础,先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2002-2008年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之间的关联...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基尼系数、人均收入差异系数、"崔王指数"、锡尔系数4种区域差异演化指数的计算,结合GIS空间分异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以1952-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新疆解放以来的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与同期全国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52年以来,新...
传统的产业结构分析一般将影响力因子作为优势产业选择的积极因素.但在实际中,对于处于衰退阶段的产业,较大的影响力往往意味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阻滞作用.利用部门增加值进行加权的加权影响力系数的概念和方法...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要途径之一.文中运用钱纳里发展模型,并通过计算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指数,论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不仅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而且也是生态系统环境的命脉,如何协调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获得互利共赢的结果,对流域内两国经济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及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绿洲内各县域...
在改革开放30年尤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承载力相对低下,生态环境的“瓶颈效应”也就更为突出.依据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新...
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集聚作用总体不断增强.热点区的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
通过主成分分析、集中度系数、非均衡系数以及改进的重力模型对新疆各城市的交通运输综合水平、复合流量的集中程度和基于复合流量的城市引力及引力节点分析,得出结论:①1985-2005年新疆城市交通运输综合水...
依托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能矿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疆区域开发的核心动力之一.对1995-2008年新疆能矿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的研究发现:①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
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禀赋是支撑区域人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0年新疆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新疆15个地区(州、...
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利用等活动,对资源地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其支柱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和投资的扩大,增加...
依据2000年和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新疆兵团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全兵...
采用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综合指标体系、城镇非农人口指数和经济职能指数等对新疆绿洲城镇的时空动态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新疆的城镇首位度始终处于增长态势,乌鲁木齐的首位度不断增长...
以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数据为基础,先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2002-2008年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之间的关联...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基尼系数、人均收入差异系数、"崔王指数"、锡尔系数4种区域差异演化指数的计算,结合GIS空间分异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
以1952-2008年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产业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相关方法,对新疆解放以来的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对其与同期全国产业结构演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952年以来,新...
传统的产业结构分析一般将影响力因子作为优势产业选择的积极因素.但在实际中,对于处于衰退阶段的产业,较大的影响力往往意味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巨大阻滞作用.利用部门增加值进行加权的加权影响力系数的概念和方法...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重要途径之一.文中运用钱纳里发展模型,并通过计算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指数,论述了工业化和城镇化协调...
伊犁河流域水资源不仅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而且也是生态系统环境的命脉,如何协调伊犁河流域水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获得互利共赢的结果,对流域内两国经济与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在综合考虑各县域人均GDP和GDP总量变化的基础上,运用ESDA空间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变化趋势及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类型。结果表明,绿洲内各县域...
在改革开放30年尤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新疆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得其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承载力相对低下,生态环境的“瓶颈效应”也就更为突出.依据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对新...
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985年以来新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较弱的空间自相关性,但集聚作用总体不断增强.热点区的空间结构主要集中在...
通过主成分分析、集中度系数、非均衡系数以及改进的重力模型对新疆各城市的交通运输综合水平、复合流量的集中程度和基于复合流量的城市引力及引力节点分析,得出结论:①1985-2005年新疆城市交通运输综合水...
依托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能矿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已成为新疆区域开发的核心动力之一.对1995-2008年新疆能矿产业发展及其对区域经济与环境的影响效应的研究发现:①石油天然气的开采、加工业在全国工业发展中...
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禀赋是支撑区域人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利用改进的相对资源承载力模型,计算2000-2010年新疆的相对资源人口承载力和相对资源经济承载力,探讨新疆15个地区(州、...
矿产资源勘察、开发、利用等活动,对资源地的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正面和负面效应.拥有丰富矿产资源的新疆,矿产资源开发已成为其支柱产业.矿产资源开发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和投资的扩大,增加...
依据2000年和2010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新疆兵团)土地利用数据,利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分析了新疆兵团生态服务价值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2000-2010年全兵...
采用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综合指标体系、城镇非农人口指数和经济职能指数等对新疆绿洲城镇的时空动态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新疆的城镇首位度始终处于增长态势,乌鲁木齐的首位度不断增长...
以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数据为基础,先用一般统计方法,分析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一般特点;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2002-2008年喀什地区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之间的关联...
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基尼系数、人均收入差异系数、"崔王指数"、锡尔系数4种区域差异演化指数的计算,结合GIS空间分异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探讨了新疆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