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西第6次森林清查小班数据,运用基于实地样方数据拟合的森林植被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并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估算了1985-2003年江西中南部红壤丘陵区泰和和兴国县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湿地松、杉木林的生物量和碳储量,分析了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 2003年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林分面积31.04×104 hm2,总生物量22.20 Tg,植被碳储量13.07T gC,平均碳密度42.36 tC/hm2.(2) 1985-2003年研究区主要造林树种碳密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加了8.58 tC/hm2;1985、1994、2003年3个树种植被碳储量分别为4.91、11.41和13.07TgC,年均固碳量0.45 TgC/a.(3)海拔位于700-900 m之间的树种平均碳密度最大,坡度位于25-35°之间的树种平均碳密度最大.森林植被碳密度总体呈现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的分布.人工造林工程使江西红壤丘陵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增加显著,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能力明显增强
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天山北麓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0 ~100 cm土层天山北麓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差异显著,其均值处于3.65~35.73 k...
以江西兴国县第6次二类调查森林小班数据为基础(2003年),根据综合蓄水能力法,计算了兴国县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海拔和坡位条件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3...
为理解大尺度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工河流域农业绿洲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流域尺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理论变异函数符合...
利用我国第一次(1973~1976年)至第四次(1989~1993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我国近20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我国4次森...
利用LI-840以及LI-8100土壤呼吸测量仪,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草本层片碳通量以及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量,探讨了草本层片碳通量季节动态以及日过程的变化特征,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速率的年...
以天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对Biome-BGC模型的生理生态参数进行了校正,模拟了1959-2009年气候变化及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碳收支(NEP)和土壤...
根据第6次森林清查小班数据,运用BEF方法和平均生物量方法对2003年江西省兴国县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办法,构建了兴国县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拟合方程,在此基础上,估算了19...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植被平均碳密度方法,估算了我国6种主要灌丛植被的碳储量,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6种灌丛植被总面积为15 462.64×104hm2,总...
以秦岭南坡中段宁陕县林区2003年二类森林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推荐使用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从森林类型、林种、年龄和林分起源的角度,对该林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 a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库各组分和碳库管...
采用全自动微气候控制的"人工模拟气候实验系统"研究了增温和CO2浓度加倍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可溶...
灌丛的生态适应范围极为广泛,是中国山地和干旱地区极为常见的植被类型。近年来,由于退化植被的恢复及重建,中国灌丛植被的分布面积增长迅速,成为独具特色的植被类型。虽然灌丛植被分布广泛并且类型复杂多样,但它...
利用涡动相关系统测定新疆石河子棉区覆膜滴灌棉田的CO2通量,分析2010年棉花各生育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日变化特征,并将NEE拆分为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o),分析...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阐明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土壤的固碳机理,本文采用时空替代法,以撂荒2 a的坡耕地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林龄...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
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天山北麓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0 ~100 cm土层天山北麓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差异显著,其均值处于3.65~35.73 k...
以江西兴国县第6次二类调查森林小班数据为基础(2003年),根据综合蓄水能力法,计算了兴国县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海拔和坡位条件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3...
为理解大尺度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工河流域农业绿洲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流域尺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理论变异函数符合...
利用我国第一次(1973~1976年)至第四次(1989~1993年)森林资源清查资料,依据建立的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和蓄积量之间的回归方程,对我国近20a来森林的碳储量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我国4次森...
利用LI-840以及LI-8100土壤呼吸测量仪,对准噶尔盆地南缘草本层片碳通量以及沙丘不同部位的土壤呼吸速率进行了测量,探讨了草本层片碳通量季节动态以及日过程的变化特征,沙丘不同部位土壤呼吸速率的年...
以天山北坡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对Biome-BGC模型的生理生态参数进行了校正,模拟了1959-2009年气候变化及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碳收支(NEP)和土壤...
根据第6次森林清查小班数据,运用BEF方法和平均生物量方法对2003年江西省兴国县森林植被生物量和碳储量进行估算.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办法,构建了兴国县主要森林类型碳密度拟合方程,在此基础上,估算了19...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植被平均碳密度方法,估算了我国6种主要灌丛植被的碳储量,并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6种灌丛植被总面积为15 462.64×104hm2,总...
以秦岭南坡中段宁陕县林区2003年二类森林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推荐使用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从森林类型、林种、年龄和林分起源的角度,对该林区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
为了解侵蚀环境下植被恢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以典型侵蚀环境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生态恢复30 a植被长期定位试验点为研究对象,选取坡耕地为参照,分析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库各组分和碳库管...
采用全自动微气候控制的"人工模拟气候实验系统"研究了增温和CO2浓度加倍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可溶...
灌丛的生态适应范围极为广泛,是中国山地和干旱地区极为常见的植被类型。近年来,由于退化植被的恢复及重建,中国灌丛植被的分布面积增长迅速,成为独具特色的植被类型。虽然灌丛植被分布广泛并且类型复杂多样,但它...
利用涡动相关系统测定新疆石河子棉区覆膜滴灌棉田的CO2通量,分析2010年棉花各生育期净生态系统碳交换(NEE)的日变化特征,并将NEE拆分为生态系统总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呼吸(Reco),分析...
为了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生长年限的人工柠条林地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阐明黄土丘陵区柠条林土壤的固碳机理,本文采用时空替代法,以撂荒2 a的坡耕地为对照,对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不同林龄...
利用我国分省区的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和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公布的我国碳排放数据,对1995-2007年我国各省区的碳排放量、人均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碳排放和...
利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天山北麓不同土地覆被类型下的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0 ~100 cm土层天山北麓不同土地覆被类型的土壤碳密度差异显著,其均值处于3.65~35.73 k...
以江西兴国县第6次二类调查森林小班数据为基础(2003年),根据综合蓄水能力法,计算了兴国县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并比较分析了不同森林类型、海拔和坡位条件上森林涵养水源功能的差异,结果表明:1)2003...
为理解大尺度下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异特征,运用遥感与GIS技术,结合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三工河流域农业绿洲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①流域尺度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的理论变异函数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