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目的為探討水稻良種繁殖三級制度中各級種子之遺傳一致性;以對於2004 至2005 年台灣地區良質米水稻品種具有完全鑑別力之23 個SSR 標誌為分析工具,而各品種遺傳組成之標準資料,係以2004 年第二期作良種繁殖更新計畫中所生產之原原種種子為基礎。標準資料顯示大多品種原始種子與原原種之遺傳組成一致,且為單一基因型,僅台稉11、16 號與台農秈22 號以及高雄139、145號品種內並存多種基因型。以2005 年第一期作所衍生的77 處原種田,探討良種繁殖制度下各原種種子的變異性,各品種與其基礎資料相互比較後,結果顯示大體上品種之原種均與上一期作之原原種遺傳組成一致,但台稉9 號原種與其原原種部份不一致,及台稉16 號品種內多基因型並存現象發生變異,與部分台農71號原種出現特異基因型。最後建議藉由延後一季單株選拔,在F5 世代仍進行單株選拔,待F6 (F5:6) 世代才混合收穫,其種子整齊度將由87.5%提升至93.75%,避免日後逐年進行去偽去雜的工作。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is to determine the genetic consistency of seeds produced under three-step propagation system. Twenty-three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markers which have full discrimination power on 22 superior rice varieties produced in Taiwan during 2004 and 2005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Breeder’s s...
稻米品質改良一直以來都是國內水稻育種的主要目標,為了育成具有日本 ‘越光’ 米品質且適合台灣栽培環境之良質米品種,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自1997 年第二期作以 ‘農林22 號’ 與 ‘農林1 號’ 進行雜...
稻米為國人主食,為因應進口米之衝擊與配合消費趨勢,開發品質與產量兼具且耐抗病蟲害等逆境之水稻新品種,乃為當前育種改良的主要目標之一。「台農81 號」原品系名稱為嘉農育981027 號,係行政院農委會農...
為探討75個新育成秈稻品系對白葉枯病之抵抗性及其利用價值,於1973分別在臺北、臺中、嘉義及屏東等四個地區進行抗病與米質檢定,及產量等調查工作,以供各場所從事秈稻育種之參考。 1. 供試品系中抗白葉枯...
本研究採用兩種秈稻(Pl 為嘉農秈11 號;P2 為臺中在來1 號),兩種稉稻(P3 為臺南5 號;P4 為臺農67 號)及其雜交後代(F2 )為材料,研究同型及異型品種間雜交組合後代各種數量性狀之遺...
以包括親本與正反交組合之9 × 9 全互交F1材料探討大粒水稻主要性狀之遺傳。抽穗期、株高、每株穗數及一穗頴花數等4個重要農藝性狀親本間遺傳變異均極大,此變異係由累加性與顯性效應所引起。除抽穗期外,餘...
為明瞭水稻五種數量性狀在不同栽培密度及氮肥量環境下之變異及遺傳變異情形,利用臺南3號(穗數型)與嘉農242號(穗重型)品種及其雜交後裔第二代為村料,進行試驗。 統計結果顯示,此五種性狀在親本及F2族羣...
以 Griffing 及 Jinks-Hayman 氏等兩套全互交分析方法,分析包括親本與正反交組合之 9 × 9 全互交材料,以探討水稻單株穀產量、生物產量及收穫指數之遺傳行為。此三個性狀親本間之遺...
本研究以秈×稉與稉×秈等兩個雜交組合之F2集團為材料,探討秈稉稻雜交後代產量構成要素對單株穀產量變異之決定程度,結果發現:兩種組合中,單株穀產量與產量構成要素間均呈極顯著之正相關。路徑係數分析結果則顯...
以水稻品種Mira(Pl)× Norin20(P2)之兩個親本及其Fl 與F2等四個集團為材料,探討控制水稻穀粒長之遺傳行為。經使用遺傳分析析出法分析之結果發現:兩說本穀粒長之差異係由兩對有效因子對所...
褐飛蝨為水稻的主要害蟲,除栽培稻外,野生稻為另一可提供培育抗褐飛蝨的重要基因庫。本試驗由栽培品種台農67號為輪迴親本,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為貢獻親,所建立的134個導入系統 (BC...
高等植物的器官分化雖發生於發芽之後,但其生長藍圖卻早於胚發育時期即已建立,為瞭解植物胚發育之分子機制及器官形成模式與基因表現,本文利用差異表現法 (differential display) 選殖與水...
以包括親本與正反交組合之9 × 9 全互交F1材料探討大粒水稻穀粒性狀之遺傳。數據經以Griffing 及Jinks-Hayman 等兩套不同方法分析,結果發現糙米粒長、粒寬、長寬比及千粒重等4 穀粒...
本研究利用經二次疊氮化鈉突變誘發所培育之IR64’ 誘變庫為材料,於水稻幼苗期利用28% PEG 6000 模擬缺水逆境之水耕液栽培方式,由2,500 個突變體迅速篩選出152 個耐旱突變品系,其後再...
水稻品種臺農67 號由花滿培養產生的綠苗(AC1S0)113 株中,有54.0 %是四倍體及單倍體;有44.2 %是二倍體:包括38.9%的正常植株,3.5%稔性降低,1.8%有粒型、葉型及葉綠素之突...
1.本研究係觀察岡彥-教授所蒐集自東亞各地之品種,經秋水仙精處理後,所育成的同源四元體及由於其間之交配而育成的異源四元體花粉母細胞之染色體之接合型,二次接合及染色體之分離等。 2.四個相同染色體多形成...
稻米品質改良一直以來都是國內水稻育種的主要目標,為了育成具有日本 ‘越光’ 米品質且適合台灣栽培環境之良質米品種,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自1997 年第二期作以 ‘農林22 號’ 與 ‘農林1 號’ 進行雜...
稻米為國人主食,為因應進口米之衝擊與配合消費趨勢,開發品質與產量兼具且耐抗病蟲害等逆境之水稻新品種,乃為當前育種改良的主要目標之一。「台農81 號」原品系名稱為嘉農育981027 號,係行政院農委會農...
為探討75個新育成秈稻品系對白葉枯病之抵抗性及其利用價值,於1973分別在臺北、臺中、嘉義及屏東等四個地區進行抗病與米質檢定,及產量等調查工作,以供各場所從事秈稻育種之參考。 1. 供試品系中抗白葉枯...
本研究採用兩種秈稻(Pl 為嘉農秈11 號;P2 為臺中在來1 號),兩種稉稻(P3 為臺南5 號;P4 為臺農67 號)及其雜交後代(F2 )為材料,研究同型及異型品種間雜交組合後代各種數量性狀之遺...
以包括親本與正反交組合之9 × 9 全互交F1材料探討大粒水稻主要性狀之遺傳。抽穗期、株高、每株穗數及一穗頴花數等4個重要農藝性狀親本間遺傳變異均極大,此變異係由累加性與顯性效應所引起。除抽穗期外,餘...
為明瞭水稻五種數量性狀在不同栽培密度及氮肥量環境下之變異及遺傳變異情形,利用臺南3號(穗數型)與嘉農242號(穗重型)品種及其雜交後裔第二代為村料,進行試驗。 統計結果顯示,此五種性狀在親本及F2族羣...
以 Griffing 及 Jinks-Hayman 氏等兩套全互交分析方法,分析包括親本與正反交組合之 9 × 9 全互交材料,以探討水稻單株穀產量、生物產量及收穫指數之遺傳行為。此三個性狀親本間之遺...
本研究以秈×稉與稉×秈等兩個雜交組合之F2集團為材料,探討秈稉稻雜交後代產量構成要素對單株穀產量變異之決定程度,結果發現:兩種組合中,單株穀產量與產量構成要素間均呈極顯著之正相關。路徑係數分析結果則顯...
以水稻品種Mira(Pl)× Norin20(P2)之兩個親本及其Fl 與F2等四個集團為材料,探討控制水稻穀粒長之遺傳行為。經使用遺傳分析析出法分析之結果發現:兩說本穀粒長之差異係由兩對有效因子對所...
褐飛蝨為水稻的主要害蟲,除栽培稻外,野生稻為另一可提供培育抗褐飛蝨的重要基因庫。本試驗由栽培品種台農67號為輪迴親本,野生稻Oryza officinalis為貢獻親,所建立的134個導入系統 (BC...
高等植物的器官分化雖發生於發芽之後,但其生長藍圖卻早於胚發育時期即已建立,為瞭解植物胚發育之分子機制及器官形成模式與基因表現,本文利用差異表現法 (differential display) 選殖與水...
以包括親本與正反交組合之9 × 9 全互交F1材料探討大粒水稻穀粒性狀之遺傳。數據經以Griffing 及Jinks-Hayman 等兩套不同方法分析,結果發現糙米粒長、粒寬、長寬比及千粒重等4 穀粒...
本研究利用經二次疊氮化鈉突變誘發所培育之IR64’ 誘變庫為材料,於水稻幼苗期利用28% PEG 6000 模擬缺水逆境之水耕液栽培方式,由2,500 個突變體迅速篩選出152 個耐旱突變品系,其後再...
水稻品種臺農67 號由花滿培養產生的綠苗(AC1S0)113 株中,有54.0 %是四倍體及單倍體;有44.2 %是二倍體:包括38.9%的正常植株,3.5%稔性降低,1.8%有粒型、葉型及葉綠素之突...
1.本研究係觀察岡彥-教授所蒐集自東亞各地之品種,經秋水仙精處理後,所育成的同源四元體及由於其間之交配而育成的異源四元體花粉母細胞之染色體之接合型,二次接合及染色體之分離等。 2.四個相同染色體多形成...
稻米品質改良一直以來都是國內水稻育種的主要目標,為了育成具有日本 ‘越光’ 米品質且適合台灣栽培環境之良質米品種,農委會農業試驗所自1997 年第二期作以 ‘農林22 號’ 與 ‘農林1 號’ 進行雜...
稻米為國人主食,為因應進口米之衝擊與配合消費趨勢,開發品質與產量兼具且耐抗病蟲害等逆境之水稻新品種,乃為當前育種改良的主要目標之一。「台農81 號」原品系名稱為嘉農育981027 號,係行政院農委會農...
為探討75個新育成秈稻品系對白葉枯病之抵抗性及其利用價值,於1973分別在臺北、臺中、嘉義及屏東等四個地區進行抗病與米質檢定,及產量等調查工作,以供各場所從事秈稻育種之參考。 1. 供試品系中抗白葉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