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王國維(1877-1927)青年時期致力於詞體創作和詞學論著,其《人間詞》和《人間詞話》的絕大部份,幾乎是同一時間內寫定的,而且都取得了後來眾多學者普遍而高度的稱許。本文借助於美國解構主義批評家哈羅德.布魯姆(Harold Bloom,1930-)有關詩歌影響理論的若干觀點,對《人間詞》的文學成就提出一些考察,結合王氏的詩(詞)論,指出他在自我期許成為大詞家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故意誤讀前人的作品,以建構自己對人生理想之無盡追求的內涵核心,由此而走上以「造境」為創作手段的路子。他的詞論明顯偏重五代、北宋的作家與作品,照布氏「創造父親」的觀念看,也可能是為自己的創作理念找根源,他的詞學理論除了可以獨立看待為中國近代詞論的傑作之外,可能也是他對自己的創作偏向所提出的辯解。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views from the Influence Theory of Harold Bloom (1930-) of the American School of Deconstruction, and the theory of Wang Guowei (1877-1927) to examine the literary achievements of Wang's Ren Jian Ci (Poetry of Humanity). In his ambition to become a great poet, Wang purposefully misread works by his precursors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core content of his endless pursuit for ...
[[abstract]]劉辰翁(1232-1297)身處宋末元初朝代更迭之際,不論是文學思想、文學風格、創作的藝術或審美趣味等諸多層面,皆具變異性、過渡性與轉折性的特徵,深具研究開發的價值。本論文以劉...
[[abstract]]楊簡是南宋名儒陸九淵首徒,他繼承也改造了陸氏的心學思想,進而建立了完全意義上的心本體學說。這樣的一位心學家,卻擁有極多的解經成果,《慈湖詩傳》正是其中的一部名作。本文觀察《慈湖...
[[abstract]] 本論文探討明遺民思想家覺浪道盛、方以智師徒二人「怨」的詩學精神。所謂「怨」,乃淵源於孔子所說的「興觀群怨」,然道盛與方以智「怨」的相關論述卻迥異於傳統注說,展現了新穎的詮釋...
张冠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文摘要】20世纪初,王国维一改中国传统文学观中褒扬诗、词等抒情文学而贬抑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的倾向,将叙事文学放在抒情文学之上,这一文学类型...
王夫之晚年作《楚辭通釋》,固有借屈原抒發「七尺從天乞活埋」亡國悲憤之意,然若僅僅視為反映楚辭「情志映照」詮釋傳統,或是明清之際遺民書寫之體現,尚不足以概括此書意義與價值。本文重新探討此書,先就楚辭學的...
[[abstract]]中國詩學鑑賞想要超越,就必須思考從詩人和作品的思想、設計、考據來做全面視角的觀察。鑑賞詩歌既要掌握作者「心境」與作品所表現的「詩境」,還要考慮欣賞者的「悟境」,三者都是極重要的...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王弘撰是明末清初关中地区著名的遗民,也是蜚声于世的文学家、理学家、书法家、金石学家,在理学、诗学、易学、书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明清易代、政权更替,使他放弃了原本属意仕途的报国热忱,选择远离市朝,以游...
[[abstract]] 儒家心學主要奠基在道德主體意識上,無論是天道或人道,盡皆收攝至本心上來,那是一心之伸展,一心之潤澤,至極處,乃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
[[abstract]]楊簡原本和陸象山平輩論交,是在三十二歲與陸象山的一次對話中,忽然有了對本心的覺悟經驗之後,才毅然決定拜象山為師。由於這層關係,歷來在論及楊簡思想時,常常側重於他如何繼承了象山心...
[[abstract]]王船山學貫天人,兼重理氣才情,特具哲學深度及忠貞人格。而其身世遭遇、時空背景及憂憤情懷,與屈原實有相近之處,故其所撰述之《楚辭通釋》,頗多創獲,而富含研究價值。本文意圖通觀全書...
[[abstract]]在王充的思想中「命論」佔了其中很大一個篇幅,本文先分別討論《論衡》中「命與性」、「命與時」以及「性與氣」之間的關係。雖然王充的論述有時過於繳繞龐雜,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抽繹出「性...
[[abstract]]在王充的思想中「命論」佔了其中很大一個篇幅,本文先分別討論《論衡》中「命與性」、「命與時」以及「性與氣」之間的關係。雖然王充的論述有時過於繳繞龐雜,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抽繹出「性...
[[abstract]]在王充的思想中「命論」佔了其中很大一個篇幅,本文先分別討論《論衡》中「命與性」、「命與時」以及「性與氣」之間的關係。雖然王充的論述有時過於繳繞龐雜,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抽繹出「性...
[[abstract]] 筆者在研閱《四庫全書總目》時,留意到紀昀不時引用王士禛的著作內容,作為論斷的依據;在論述明末清初詩家作品時,也經常述及詩家與王士禛的關係,或是引述王士禛對詩家的評論,甚至將...
[[abstract]]劉辰翁(1232-1297)身處宋末元初朝代更迭之際,不論是文學思想、文學風格、創作的藝術或審美趣味等諸多層面,皆具變異性、過渡性與轉折性的特徵,深具研究開發的價值。本論文以劉...
[[abstract]]楊簡是南宋名儒陸九淵首徒,他繼承也改造了陸氏的心學思想,進而建立了完全意義上的心本體學說。這樣的一位心學家,卻擁有極多的解經成果,《慈湖詩傳》正是其中的一部名作。本文觀察《慈湖...
[[abstract]] 本論文探討明遺民思想家覺浪道盛、方以智師徒二人「怨」的詩學精神。所謂「怨」,乃淵源於孔子所說的「興觀群怨」,然道盛與方以智「怨」的相關論述卻迥異於傳統注說,展現了新穎的詮釋...
张冠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中文摘要】20世纪初,王国维一改中国传统文学观中褒扬诗、词等抒情文学而贬抑小说、戏曲等叙事文学的倾向,将叙事文学放在抒情文学之上,这一文学类型...
王夫之晚年作《楚辭通釋》,固有借屈原抒發「七尺從天乞活埋」亡國悲憤之意,然若僅僅視為反映楚辭「情志映照」詮釋傳統,或是明清之際遺民書寫之體現,尚不足以概括此書意義與價值。本文重新探討此書,先就楚辭學的...
[[abstract]]中國詩學鑑賞想要超越,就必須思考從詩人和作品的思想、設計、考據來做全面視角的觀察。鑑賞詩歌既要掌握作者「心境」與作品所表現的「詩境」,還要考慮欣賞者的「悟境」,三者都是極重要的...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王弘撰是明末清初关中地区著名的遗民,也是蜚声于世的文学家、理学家、书法家、金石学家,在理学、诗学、易学、书画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明清易代、政权更替,使他放弃了原本属意仕途的报国热忱,选择远离市朝,以游...
[[abstract]] 儒家心學主要奠基在道德主體意識上,無論是天道或人道,盡皆收攝至本心上來,那是一心之伸展,一心之潤澤,至極處,乃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宇宙內事乃己分內事,己分內...
[[abstract]]楊簡原本和陸象山平輩論交,是在三十二歲與陸象山的一次對話中,忽然有了對本心的覺悟經驗之後,才毅然決定拜象山為師。由於這層關係,歷來在論及楊簡思想時,常常側重於他如何繼承了象山心...
[[abstract]]王船山學貫天人,兼重理氣才情,特具哲學深度及忠貞人格。而其身世遭遇、時空背景及憂憤情懷,與屈原實有相近之處,故其所撰述之《楚辭通釋》,頗多創獲,而富含研究價值。本文意圖通觀全書...
[[abstract]]在王充的思想中「命論」佔了其中很大一個篇幅,本文先分別討論《論衡》中「命與性」、「命與時」以及「性與氣」之間的關係。雖然王充的論述有時過於繳繞龐雜,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抽繹出「性...
[[abstract]]在王充的思想中「命論」佔了其中很大一個篇幅,本文先分別討論《論衡》中「命與性」、「命與時」以及「性與氣」之間的關係。雖然王充的論述有時過於繳繞龐雜,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抽繹出「性...
[[abstract]]在王充的思想中「命論」佔了其中很大一個篇幅,本文先分別討論《論衡》中「命與性」、「命與時」以及「性與氣」之間的關係。雖然王充的論述有時過於繳繞龐雜,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抽繹出「性...
[[abstract]] 筆者在研閱《四庫全書總目》時,留意到紀昀不時引用王士禛的著作內容,作為論斷的依據;在論述明末清初詩家作品時,也經常述及詩家與王士禛的關係,或是引述王士禛對詩家的評論,甚至將...
[[abstract]]劉辰翁(1232-1297)身處宋末元初朝代更迭之際,不論是文學思想、文學風格、創作的藝術或審美趣味等諸多層面,皆具變異性、過渡性與轉折性的特徵,深具研究開發的價值。本論文以劉...
[[abstract]]楊簡是南宋名儒陸九淵首徒,他繼承也改造了陸氏的心學思想,進而建立了完全意義上的心本體學說。這樣的一位心學家,卻擁有極多的解經成果,《慈湖詩傳》正是其中的一部名作。本文觀察《慈湖...
[[abstract]] 本論文探討明遺民思想家覺浪道盛、方以智師徒二人「怨」的詩學精神。所謂「怨」,乃淵源於孔子所說的「興觀群怨」,然道盛與方以智「怨」的相關論述卻迥異於傳統注說,展現了新穎的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