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七年(1126)秋,金國南下攻打北宋,享祚一百餘年的北宋政權就此土崩瓦解。靖康二年(1127)春,宋徽宗、欽宗被金人押解由汴京一路北上至五國城,開始了長達十餘年的囚禁生活,史稱「北狩」。本文以「北狩」這一歷史事件為研究對象,探討兩宋之際的國難敘事及北狩的歷史記憶。北狩的書寫是對帝王蒙塵的書寫。首先,本文探討靖康之變及北狩是如何顛覆傳統的帝王敘事,而後在國難的書寫與集體記憶中,又是如何重新建構帝王權力與帝國的秩序的。北宋滅亡,社會動蕩,華夷秩序再調整,文學敘事中呈現出對王權的認同危機。世變中的儀式展演呈現出王權瓦解的過程。民間文學中通過重塑帝王形象來展現亡國反思,通過帝王與天命的敘事寓言國家命運。南宋建立後,宋高宗利用北狩的讖應敘事塑造自身形象,取得政權合法性,重構華夷體系。北狩的遷徙不僅是宋帝的放逐史,也是以女性為主體的貢品遷移史。被俘虜的女性作為戰俘進獻至金國。本文關注性別角色與國難敘事的關係,討論女性形象在世變中的意義、道德選擇與情感、對性別界限的挑戰等。她們被迫走出閨房,見證國難並述說流離。故宋女子寄託著士人的懷舊、哀悼、自辯與政治反思。在世變與離亂中,「貞節」成為一種政治話語,女性以此而進入政治史的書寫中。女性、身體等主題在國變敘事中成為華夷對峙與道德論述的象徵符號。國難敘事中展現了對烈女、貞女、女鬼等形象的塑造,展現了男性士大夫對於性別的世變想像。北狩是由中原遷往異域的旅程,二帝、北行女性、從亡與使金士大夫皆由於異域而產生身份與觀念上的轉變。華夷之辨的書寫牽扯出文化與政治交織下的族群認同與身份認同。北狩之人實寫異域創傷經驗,而南渡之人則建構異域想像,二者間的差異與互動展現了不同身份與處境下故宋之人的需求。在異域中,歷史、傳說與記憶間的互動為北狩書寫提供了新的素材...
本文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为目标的美国V-DAY组织两个全球女权运动项目的媒介——战胜暴力日运动的《阴道独白》戏剧和十亿人站起来运动的《打破锁链》舞蹈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现象为研究线索,将《阴道独白》和《挣脱...
十九世紀末,清政府先後割讓香港島及九龍半島,以及租借新界給英國。早期英國在香港建立「二元法制」,一方面頒布英國法律,要求居港英人及外國僑民遵守,另一方面容許華人沿襲中國法例及習慣,並准其在不違反英國法...
本文並不同於孟森等的史家立場,將民國流行的清朝「四大疑案」: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奪位與乾隆出身海寧等作為辯駁對象;而是將清末民初記載疑案的筆記野史與長篇歷史演義,作為小說創作的「現象」考察,觀察小...
朱佐朝(生卒年不詳),字良卿,明末清初重要戲曲家,蘇州派主要成員。有別於自上世紀已受前人學者留意的李玉,朱佐朝的研究至今寥寥可數,有待開展。他具有士人與職業劇作家的雙重身份,作品表達個人思想,還要顧及...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戲」就被中國知識分子視作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能成為中國與世界上其他西方國家交流的窗口。從1934年開始,英國倫敦就掀起一股“Lady Precious Stream”(《寶...
[[abstract]]北管是台灣流傳最廣遠的樂種與劇種,也是台灣繼承大陸漢人音樂的最大宗,其內涵主要圍繞著戲曲演出,並兼及「排場」(坐樂)絲竹、清唱及迎神賽會等吹打遊藝表演,內容多元豐富,而其中亂彈...
本文以晚明天台宗的發展為主題,并試圖通過浙江這一個案的研究來探究晚明時期中國佛教發展的特點。晚明佛教的復興運動是一個各種佛教發展"模式"競爭的場所。在這裡,不同的人物或派別基於他們所理解的時代需要而有...
袁宏,字彥伯,東晉人,時有「一代文宗」之譽,史才亦為當世所推重,現存最完整的作品為編年體史書《後漢紀》,記載東漢一朝自「光武帝崛起」至「曹丕代漢」的史事。《後漢紀》的內容,依性質可粗略分為「史事敘述」...
欲探討中戲曲的淵源、形成與發展,首先要弄清楚一些前提,即何謂戲劇,何謂戲曲。而戲曲既為綜合之藝術,則其雛型之「小戲」只能以一二元素為基礎,由此而吸納或結合其他元素而成立。由於「小戲」構成之主要元素可以...
本文探討1940年代地方文學書寫,藉由台灣與朝鮮對照呈現當時地方書寫產生的特殊背景:不同立場對地方書寫的期待、作家1940年代書寫時如何表現。藉上述的角度,試圖呈現殖民地地方書寫的意義。 殖民地文學...
[[abstract]]司馬光《資治通鑑》敘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編撰於北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因變法而黨爭對立的時代中,其內容除了詳於政治、兵戎之事,以供當道者資鑑法戒之外,也蘊涵司馬光重視「中正」與...
中 文 摘 要 中國人的嘲諷特性,原來便相當有趣。除了歷代史書都有宮庭俳優的記載外,專門收集各地笑話的「笑話書」也持續出版。這些文獻內容,成為我們今日了解中國歷代嘲諷特性及演變的重要依據。這個...
本論文通過香港出版的左派文藝期刊探討「六七暴動」前後左派文化界的調整或異動。有別於過往將左派視作一個整體的論述或研究,本論文選取三份分屬香港左派出版界、北京僑委中國通訊社、廣州在港地下組織的左派文藝期...
本文為一建築歷史評論。現今臺灣建築史研究對象分工日趨細密,但誠如霍布斯邦(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所言,所有的劃分都具有政治目的(Hobsbawm,2002),聚焦單一議題...
現代文學與現代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是在具體操作中,往往被分開來,各自獨立開展研究。自「文化研究」興起,學界方才將兩者結合起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界關注英國畫家比亞茲萊(Aubrey B...
本文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为目标的美国V-DAY组织两个全球女权运动项目的媒介——战胜暴力日运动的《阴道独白》戏剧和十亿人站起来运动的《打破锁链》舞蹈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现象为研究线索,将《阴道独白》和《挣脱...
十九世紀末,清政府先後割讓香港島及九龍半島,以及租借新界給英國。早期英國在香港建立「二元法制」,一方面頒布英國法律,要求居港英人及外國僑民遵守,另一方面容許華人沿襲中國法例及習慣,並准其在不違反英國法...
本文並不同於孟森等的史家立場,將民國流行的清朝「四大疑案」: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奪位與乾隆出身海寧等作為辯駁對象;而是將清末民初記載疑案的筆記野史與長篇歷史演義,作為小說創作的「現象」考察,觀察小...
朱佐朝(生卒年不詳),字良卿,明末清初重要戲曲家,蘇州派主要成員。有別於自上世紀已受前人學者留意的李玉,朱佐朝的研究至今寥寥可數,有待開展。他具有士人與職業劇作家的雙重身份,作品表達個人思想,還要顧及...
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戲」就被中國知識分子視作中國文化的精髓所在,能成為中國與世界上其他西方國家交流的窗口。從1934年開始,英國倫敦就掀起一股“Lady Precious Stream”(《寶...
[[abstract]]北管是台灣流傳最廣遠的樂種與劇種,也是台灣繼承大陸漢人音樂的最大宗,其內涵主要圍繞著戲曲演出,並兼及「排場」(坐樂)絲竹、清唱及迎神賽會等吹打遊藝表演,內容多元豐富,而其中亂彈...
本文以晚明天台宗的發展為主題,并試圖通過浙江這一個案的研究來探究晚明時期中國佛教發展的特點。晚明佛教的復興運動是一個各種佛教發展"模式"競爭的場所。在這裡,不同的人物或派別基於他們所理解的時代需要而有...
袁宏,字彥伯,東晉人,時有「一代文宗」之譽,史才亦為當世所推重,現存最完整的作品為編年體史書《後漢紀》,記載東漢一朝自「光武帝崛起」至「曹丕代漢」的史事。《後漢紀》的內容,依性質可粗略分為「史事敘述」...
欲探討中戲曲的淵源、形成與發展,首先要弄清楚一些前提,即何謂戲劇,何謂戲曲。而戲曲既為綜合之藝術,則其雛型之「小戲」只能以一二元素為基礎,由此而吸納或結合其他元素而成立。由於「小戲」構成之主要元素可以...
本文探討1940年代地方文學書寫,藉由台灣與朝鮮對照呈現當時地方書寫產生的特殊背景:不同立場對地方書寫的期待、作家1940年代書寫時如何表現。藉上述的角度,試圖呈現殖民地地方書寫的意義。 殖民地文學...
[[abstract]]司馬光《資治通鑑》敘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編撰於北宋積貧積弱、內憂外患,因變法而黨爭對立的時代中,其內容除了詳於政治、兵戎之事,以供當道者資鑑法戒之外,也蘊涵司馬光重視「中正」與...
中 文 摘 要 中國人的嘲諷特性,原來便相當有趣。除了歷代史書都有宮庭俳優的記載外,專門收集各地笑話的「笑話書」也持續出版。這些文獻內容,成為我們今日了解中國歷代嘲諷特性及演變的重要依據。這個...
本論文通過香港出版的左派文藝期刊探討「六七暴動」前後左派文化界的調整或異動。有別於過往將左派視作一個整體的論述或研究,本論文選取三份分屬香港左派出版界、北京僑委中國通訊社、廣州在港地下組織的左派文藝期...
本文為一建築歷史評論。現今臺灣建築史研究對象分工日趨細密,但誠如霍布斯邦(Eric John Ernest Hobsbawm)所言,所有的劃分都具有政治目的(Hobsbawm,2002),聚焦單一議題...
現代文學與現代藝術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可是在具體操作中,往往被分開來,各自獨立開展研究。自「文化研究」興起,學界方才將兩者結合起來,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文學界關注英國畫家比亞茲萊(Aubrey B...
本文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为目标的美国V-DAY组织两个全球女权运动项目的媒介——战胜暴力日运动的《阴道独白》戏剧和十亿人站起来运动的《打破锁链》舞蹈在中国跨文化传播现象为研究线索,将《阴道独白》和《挣脱...
十九世紀末,清政府先後割讓香港島及九龍半島,以及租借新界給英國。早期英國在香港建立「二元法制」,一方面頒布英國法律,要求居港英人及外國僑民遵守,另一方面容許華人沿襲中國法例及習慣,並准其在不違反英國法...
本文並不同於孟森等的史家立場,將民國流行的清朝「四大疑案」:太后下嫁、順治出家、雍正奪位與乾隆出身海寧等作為辯駁對象;而是將清末民初記載疑案的筆記野史與長篇歷史演義,作為小說創作的「現象」考察,觀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