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布里希(Gombrich)在《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開宗明義:“世上只有‘藝術家’而沒有‘藝術’。” 藝術展覽歷來對人們來說是為了介紹古代的大師或當今的天才,所展示的是藝術作品的經典,即藝術之為藝術的成就和創新。由此看來,嶺南大學梁方靄雲藝術廊於2008年4月舉行“重遇越南社群藝術”(C.A.R.E.)展覽則完全是另一回事。 C.A.R.E.並沒展示任何藝術家的名字,不推介任何天才,也不突出任何卓越技術或藝術創造;相反,這個展覽強調展品所處的時代情境,並且探討藝術生產過程的意義。 C.A.R.E.是嶺南大學哲學系視覺藝術學士課程和園泉基督徒藝術家團契合作的成果。展覽展出的各類繪畫和手工藝品,超過二百件,均是園泉從香港船民羈留營在1988至1991年所舉辦的“越營藝穗計劃”為數共八百件作品中挑選出來的。 “越營藝穗計劃”由香港本地藝術家主辦,而作品則是男女老幼越南人在至為艱難的環境中製作出來的。 除了少數例外,C.A.R.E.的展品均以一個五位數字署名,每個數字就是一個名字,代表一名逃離越南,經歷數星期渡船的惶恐方抵達香港的船民。他們被編號烙印一刻,本名被象徵性地廢除,如同其自由和國民身份亦給抹掉。1982年,香港政府採取“禁閉營政策”,越南船民一旦上岸,便須馬上被羈留在各個臨時搭建的禁閉營內。囚禁期間,每個船民都以數字為記認。對於大多數船民來說,與其說莫失莫忘其本名,不如說痛苦得不願想起。C.A.R.E.的展品就是船民承受著身份和自由喪失的生命困境時所創作的。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of Art, Gombrich claims that “There reality is no such thing as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