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葛洪《抱朴子.內篇》引入道家「玄」、「一」、「道」等概念鋪陳其形上理論,將「玄」視為形上理論的第一義,「道」則仰賴「一」以作用發顯萬物。整個宇宙萬物由「氣」構成,並且分、天、地人三界,而氣是有變化之能,這是神仙道教的丹鼎養生之術的重要基礎。 葛洪的神仙思想除了極力證明神仙長生的真實存在之外,並總結過去道教的養生方術之道,闡述神仙道教的方法論問題,建立了較有系統的理論。所以在形上理論的拓展以及神仙思想的建立上,《抱朴子》在道教史上有重要地位。但是在形上理論與神仙思想之間的關係上,葛洪尚有疏漏之處。其中最關鍵的是葛洪的神仙命定說讓其形上理論與神仙思想無法圓融通會,另外在形神互依的觀點上,下士尸解能否判為「神仙」,亦是有疑之處。[[abstract]]Gehong's Baopuzi: Inner Chapter incorporates Daoist notions such as Xuan (‘Mystery’), Yi (‘One’), and Dao (‘Way’) to establish and demonstrate his metaphysical ideas. He sees Xuan as the primary concept in his metaphysics, and the Dao depends upon Yi in its functional manifestation and the creation of all things. The whole universe is made up of Qi, and is divided into three realms: Heaven, Earth and Humani...
[[abstract]] 老子對於生命的感動關懷,一開始就特別留意到生命的病痛及其所由來者,並且真心誠意的研議對策,以期許眾生都能夠永遠免於此病痛,這無異更突顯了作為人間醫王的角色寫照。是故本文從療...
[[abstract]]在日本近代化浪潮中,日本淨土真宗進入了與西洋哲學思想接軌的時代。清澤滿之習得西歐哲學,將其吸收消化為自身語言後重探真宗的潛在思想,並藉此試圖尋找出佛教與哲學之間的交涉可能性及佛...
本論文意在探討莊子的處世之道,並隨文釐清詮釋上常見的種種疑難。莊子之學,原即為曲線的、反省的智慧,是精神發展之類「辯證式」的思想,所謂「調適而上遂」是也。因此,其所欲傳達予吾人的處世原則,無論是「緣督...
方以智(1611-1671)為明末清初重要思想家。本文旨在探討方氏《東西均》的生死哲學。方氏論「生死」有狹義與廣義,狹義是指人生命存在與否,廣義則就氣的變化談小生死與大生死。對於會通三教,雖然方氏曾出...
[[abstract]] 中國哲學是關懷生命的學問,而老子所處年代與今日不安的年代相似,老子對政治與生命的關懷,提出他的治道思想,以期能解除各種生命的不安與困境,是故本論文以生命治療的觀點來探究老子...
99學年度新聘教師論文著作[[abstract]]本文嘗試重建荀子哲學的人觀,並以此為核心,反思荀子哲學的歷史定位、其道德規範之依歸、道德哲學之性質、道德理想在修養與教化上扮演的功能,以及反思荀子哲學...
白先勇的小说经常讲述败落的故事,家庭或是个人今非昔比的失落感,本文倾向于把这种生存境遇和情状概括为"没落"。它是一种失败的哀怨,抹不去的怀旧,向后看的精神意向。它表达了另一种历史与...
[[abstract]]人活著,恐懼什麼?為什麼恐懼?如果不恐懼,能不能好好活著?此種戒慎恐懼的心情係本文之研究起點,也是結論。死亡係一條回歸之路,到哪裡去,使人感到安心和無所恐懼?活著並不是最辛苦的...
[[abstract]]「會通儒道」是魏晉玄學的主要論題,士人在儒道關係的思索討論過程中,企圖建立一個調和儒道的理想社會。而道教對於這個議題,一方面本有「治身」與「治國」合一的淵源,道教吸收儒家的道德...
[[abstract]]本文旨在探究一生以任真自得、復返自然為生命本質的陶淵明,如何以詩思開展生死世界。文分四個主要段落:第一部分探討陶淵明如何承繼漢晉以來普遍的歎逝風潮,進而承擔起面對死亡的怖懼。第...
本文以老子思想的「道」觀念為問題意識,採國學進路與哲學進路為研究方法,探討「道」的理論內涵。本文首先分析天道與道在古典文獻的義涵,進而比較老子之「道」的蘊義,說明道的形而上意義主要理解為價值觀念的依據...
[[abstract]]許多人會認為永生當然是值得期待的,甚至可以說永生或許是人們內心最期待能實現的願望。但威廉斯卻以〈馬克普洛斯檔案〉為例,論證永生帶來的最終結果並非是祝福,由於永生會不斷地重複生活...
M.F.A.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human activities that were created to overcome their in...
本文嘗試重建荀子哲學的人觀,並以此為核心,反思荀子哲學的歷史定位、其道德規範之依歸、道德哲學之性質、道德理想在修養與教化上扮演的功能,以及反思荀子哲學中人與世界的關係。首先指出歷來對荀子人觀的詮釋局限...
Maģistra darba tēma „Nemirstība kā ideāls Ge Hun darbos” veltīta domātāja un alķīmijas meistara Ge H...
[[abstract]] 老子對於生命的感動關懷,一開始就特別留意到生命的病痛及其所由來者,並且真心誠意的研議對策,以期許眾生都能夠永遠免於此病痛,這無異更突顯了作為人間醫王的角色寫照。是故本文從療...
[[abstract]]在日本近代化浪潮中,日本淨土真宗進入了與西洋哲學思想接軌的時代。清澤滿之習得西歐哲學,將其吸收消化為自身語言後重探真宗的潛在思想,並藉此試圖尋找出佛教與哲學之間的交涉可能性及佛...
本論文意在探討莊子的處世之道,並隨文釐清詮釋上常見的種種疑難。莊子之學,原即為曲線的、反省的智慧,是精神發展之類「辯證式」的思想,所謂「調適而上遂」是也。因此,其所欲傳達予吾人的處世原則,無論是「緣督...
方以智(1611-1671)為明末清初重要思想家。本文旨在探討方氏《東西均》的生死哲學。方氏論「生死」有狹義與廣義,狹義是指人生命存在與否,廣義則就氣的變化談小生死與大生死。對於會通三教,雖然方氏曾出...
[[abstract]] 中國哲學是關懷生命的學問,而老子所處年代與今日不安的年代相似,老子對政治與生命的關懷,提出他的治道思想,以期能解除各種生命的不安與困境,是故本論文以生命治療的觀點來探究老子...
99學年度新聘教師論文著作[[abstract]]本文嘗試重建荀子哲學的人觀,並以此為核心,反思荀子哲學的歷史定位、其道德規範之依歸、道德哲學之性質、道德理想在修養與教化上扮演的功能,以及反思荀子哲學...
白先勇的小说经常讲述败落的故事,家庭或是个人今非昔比的失落感,本文倾向于把这种生存境遇和情状概括为"没落"。它是一种失败的哀怨,抹不去的怀旧,向后看的精神意向。它表达了另一种历史与...
[[abstract]]人活著,恐懼什麼?為什麼恐懼?如果不恐懼,能不能好好活著?此種戒慎恐懼的心情係本文之研究起點,也是結論。死亡係一條回歸之路,到哪裡去,使人感到安心和無所恐懼?活著並不是最辛苦的...
[[abstract]]「會通儒道」是魏晉玄學的主要論題,士人在儒道關係的思索討論過程中,企圖建立一個調和儒道的理想社會。而道教對於這個議題,一方面本有「治身」與「治國」合一的淵源,道教吸收儒家的道德...
[[abstract]]本文旨在探究一生以任真自得、復返自然為生命本質的陶淵明,如何以詩思開展生死世界。文分四個主要段落:第一部分探討陶淵明如何承繼漢晉以來普遍的歎逝風潮,進而承擔起面對死亡的怖懼。第...
本文以老子思想的「道」觀念為問題意識,採國學進路與哲學進路為研究方法,探討「道」的理論內涵。本文首先分析天道與道在古典文獻的義涵,進而比較老子之「道」的蘊義,說明道的形而上意義主要理解為價值觀念的依據...
[[abstract]]許多人會認為永生當然是值得期待的,甚至可以說永生或許是人們內心最期待能實現的願望。但威廉斯卻以〈馬克普洛斯檔案〉為例,論證永生帶來的最終結果並非是祝福,由於永生會不斷地重複生活...
M.F.A.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human activities that were created to overcome their in...
本文嘗試重建荀子哲學的人觀,並以此為核心,反思荀子哲學的歷史定位、其道德規範之依歸、道德哲學之性質、道德理想在修養與教化上扮演的功能,以及反思荀子哲學中人與世界的關係。首先指出歷來對荀子人觀的詮釋局限...
Maģistra darba tēma „Nemirstība kā ideāls Ge Hun darbos” veltīta domātāja un alķīmijas meistara Ge H...
[[abstract]] 老子對於生命的感動關懷,一開始就特別留意到生命的病痛及其所由來者,並且真心誠意的研議對策,以期許眾生都能夠永遠免於此病痛,這無異更突顯了作為人間醫王的角色寫照。是故本文從療...
[[abstract]]在日本近代化浪潮中,日本淨土真宗進入了與西洋哲學思想接軌的時代。清澤滿之習得西歐哲學,將其吸收消化為自身語言後重探真宗的潛在思想,並藉此試圖尋找出佛教與哲學之間的交涉可能性及佛...
本論文意在探討莊子的處世之道,並隨文釐清詮釋上常見的種種疑難。莊子之學,原即為曲線的、反省的智慧,是精神發展之類「辯證式」的思想,所謂「調適而上遂」是也。因此,其所欲傳達予吾人的處世原則,無論是「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