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华语语系”(Sinophone)作为一个新的研究平台以及方法论,其影响力已渐渐受到西方和亚洲学界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知道华语语系的理论和其操作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史书美和王德威这两位致力于推广“华语语系”概念的学者,他们对华语语系的诠释有些差异,最具争议性的是“是否包括中国”的命题。两位学者选择从不同的策略性研究位置和运用不同的策略,来建构他们的华语语系。同时,不同策略的选择,间接透露了两位学者的文化位置以及终极关怀。 本文将透过比较两位学者之间的不同观点,探讨他们在华语语系理论建构中的对话位置和对话关系。对于华语语系的建构,史书美和王德威两位教授之间的不同观点,应是“互补”和“共进”的关系,而并不是“对立/敌对”的关系。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the relatively new concept of ‘Sinophone’ has significantly grown to become one of the most commonly used platform as well as methodology for the studies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us, it is both necessary and important to learn and appreciate the concept behind of Sinophone and the theory. Professor Shu-mei Shih and David Der-wei Wong are presently recognized amongst the most distinguished and dedic...
[[abstract]]本論文主要是探討華語副詞「都」的語義及其教學語法。長期以來語言學家對「都」的語義有不少的研究,我們將整理分析這些研究的內涵,綜合歸納並建立本論文對「都」的語義解釋及分類。再者,...
本文針對梁?超、林獻堂、戴季陶等三位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日本經驗,從比較的觀點分析他們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的思想變遷,進而探討其日本觀之異同。主要論述內容為(一)以臺灣被日本殖民的時空為範疇,針對梁?超的〈...
曩昔學界對於漢學的討論,焦點大多集中在少數代表學者之上,且所得往往停留在概括式的描述為止。因此本文以王鳴盛(1722-1797)《尚書後案‧洪範》為考察對象,站在漢學的視角,深入發掘其核心理念,詳加探...
An analysis of modern studies of the Chinese worldview allows us to highlight the general positive a...
[[abstract]]朱熹對中國傳統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和其門人共同編著了《資治通鑑綱目》一書(後文稱《通鑑綱目》),創立了一種結合《春秋》經傳與編年體的「綱目體」史書形式。本文主要是以《通鑑綱目》...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中国和台湾的环境纪录片导演在非常不同的政治与言论自由标准的背景下制作揭示环境问题的环境纪录片。虽然中国近年来出产了不少环境纪录片,代表中国逐渐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但由于言论自由的限制,对比起台湾,中国...
华语是一种媒介,即可与中国保持紧密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被所在之地与所接触的不同文化而改变。近十年开始有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投入华语语系的研究,试图以“华语”作为一种“统一”的媒介,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种类”...
《雌木兰代父从军》(以下简称《雌木兰》),是由徐渭以《木兰诗》为基础所创作的明代著名杂剧。《雌木兰》与徐渭其他三部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女状元辞凰得凤》并称为《四声猿》。此剧无论...
牟宗三将真谛“阿摩罗识自性清净心”解释为“心本清净”,以此为核心观念,将其溯源至弥勒学,并综合真谛译著,赋予“阿摩罗自性清净心”以“本觉”义,最终将真谛学定位为“善绍弥勒学,而向真心派走”。印顺对牟宗...
[[abstract]]宋朝儒者返回先秦儒者所開立的基本方向,上承孔孟成德之教,而更臻於精微,除了張顯原始儒家的道德規範之外,更開發出細密的工夫論,以使人於求聖之路上能夠有所遵循。宋代理學發展至二程,...
[[abstract]]楊簡是南宋名儒陸九淵首徒,他繼承也改造了陸氏的心學思想,進而建立了完全意義上的心本體學說。這樣的一位心學家,卻擁有極多的解經成果,《慈湖詩傳》正是其中的一部名作。本文觀察《慈湖...
本論文以1872年朱偁、任薰《博古花卉圖四屏》作為主要材料,首先針對全形拓的目標與視覺效果進行分析,指明全形拓與既有圖繪的關鍵差異在於拓片能夠呈現器面的質感,而《博古花卉圖四屏》拓片的選擇說明對於器物...
[[abstract]] 《禮記‧月令》的成書時代及來源問題向來眾說紛紜,漢代頗盛行成於周初的周公之手說,東漢名儒馬融、蔡邕等人皆持此說。不過同時代的鄭玄卻從《月令》「官名、時、事不合周法」等處進行...
[[abstract]]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為什麼選擇《閱微草堂筆記》的敘事做為研究。第二章紀昀與《閱微草堂筆記》,從紀昀的生平及學術成就探討《閱微草堂筆記》的編撰及內容和《閱微草堂...
[[abstract]]本論文主要是探討華語副詞「都」的語義及其教學語法。長期以來語言學家對「都」的語義有不少的研究,我們將整理分析這些研究的內涵,綜合歸納並建立本論文對「都」的語義解釋及分類。再者,...
本文針對梁?超、林獻堂、戴季陶等三位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日本經驗,從比較的觀點分析他們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的思想變遷,進而探討其日本觀之異同。主要論述內容為(一)以臺灣被日本殖民的時空為範疇,針對梁?超的〈...
曩昔學界對於漢學的討論,焦點大多集中在少數代表學者之上,且所得往往停留在概括式的描述為止。因此本文以王鳴盛(1722-1797)《尚書後案‧洪範》為考察對象,站在漢學的視角,深入發掘其核心理念,詳加探...
An analysis of modern studies of the Chinese worldview allows us to highlight the general positive a...
[[abstract]]朱熹對中國傳統史學的最大貢獻,就是和其門人共同編著了《資治通鑑綱目》一書(後文稱《通鑑綱目》),創立了一種結合《春秋》經傳與編年體的「綱目體」史書形式。本文主要是以《通鑑綱目》...
[[abstract]] 本文主要探討「天倪、天均、兩行、天府、葆光」的意涵,經由討論,獲知:它們皆寓藏絕待義理,皆指向無有對待的絕對之境,可做為「道」的輔助說明: (一)天倪:自然的分際,不同於常...
中国和台湾的环境纪录片导演在非常不同的政治与言论自由标准的背景下制作揭示环境问题的环境纪录片。虽然中国近年来出产了不少环境纪录片,代表中国逐渐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但由于言论自由的限制,对比起台湾,中国...
华语是一种媒介,即可与中国保持紧密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被所在之地与所接触的不同文化而改变。近十年开始有愈来愈多的学者开始投入华语语系的研究,试图以“华语”作为一种“统一”的媒介,研究世界各地不同“种类”...
《雌木兰代父从军》(以下简称《雌木兰》),是由徐渭以《木兰诗》为基础所创作的明代著名杂剧。《雌木兰》与徐渭其他三部剧《狂鼓史渔阳三弄》、《玉禅师翠乡一梦》、《女状元辞凰得凤》并称为《四声猿》。此剧无论...
牟宗三将真谛“阿摩罗识自性清净心”解释为“心本清净”,以此为核心观念,将其溯源至弥勒学,并综合真谛译著,赋予“阿摩罗自性清净心”以“本觉”义,最终将真谛学定位为“善绍弥勒学,而向真心派走”。印顺对牟宗...
[[abstract]]宋朝儒者返回先秦儒者所開立的基本方向,上承孔孟成德之教,而更臻於精微,除了張顯原始儒家的道德規範之外,更開發出細密的工夫論,以使人於求聖之路上能夠有所遵循。宋代理學發展至二程,...
[[abstract]]楊簡是南宋名儒陸九淵首徒,他繼承也改造了陸氏的心學思想,進而建立了完全意義上的心本體學說。這樣的一位心學家,卻擁有極多的解經成果,《慈湖詩傳》正是其中的一部名作。本文觀察《慈湖...
本論文以1872年朱偁、任薰《博古花卉圖四屏》作為主要材料,首先針對全形拓的目標與視覺效果進行分析,指明全形拓與既有圖繪的關鍵差異在於拓片能夠呈現器面的質感,而《博古花卉圖四屏》拓片的選擇說明對於器物...
[[abstract]] 《禮記‧月令》的成書時代及來源問題向來眾說紛紜,漢代頗盛行成於周初的周公之手說,東漢名儒馬融、蔡邕等人皆持此說。不過同時代的鄭玄卻從《月令》「官名、時、事不合周法」等處進行...
[[abstract]]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為什麼選擇《閱微草堂筆記》的敘事做為研究。第二章紀昀與《閱微草堂筆記》,從紀昀的生平及學術成就探討《閱微草堂筆記》的編撰及內容和《閱微草堂...
[[abstract]]本論文主要是探討華語副詞「都」的語義及其教學語法。長期以來語言學家對「都」的語義有不少的研究,我們將整理分析這些研究的內涵,綜合歸納並建立本論文對「都」的語義解釋及分類。再者,...
本文針對梁?超、林獻堂、戴季陶等三位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日本經驗,從比較的觀點分析他們在近代化的過程中的思想變遷,進而探討其日本觀之異同。主要論述內容為(一)以臺灣被日本殖民的時空為範疇,針對梁?超的〈...
曩昔學界對於漢學的討論,焦點大多集中在少數代表學者之上,且所得往往停留在概括式的描述為止。因此本文以王鳴盛(1722-1797)《尚書後案‧洪範》為考察對象,站在漢學的視角,深入發掘其核心理念,詳加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