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 90 年代,西方翻译理论界出现了“文化转向”。其中,勒菲弗尔翻译操控理论就是翻译研究“文化转向”下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主要探讨翻译在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以及译作给译入语文化带来的影响。安德烈·勒菲弗尔是翻译操控论的一面旗手,他对这一理论的形成以及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勒菲弗尔将翻译视为对原作的改写,是对原作“操控”,打破了以原文作为标准评价翻译的传统思维。他指出翻译不能真实地反映原文的风貌,主要是因为它始终受到三大因素的操纵:意识形态、诗学观和赞助人的力量。本文借重当代翻译研究学派重要学者安德烈·勒菲弗尔的制约翻译与改写的三要素理论,通过对中国古代重要文化典籍《论语》的两个英译本(辜鸿铭译本,埃德拉·庞德译本) 的比较研究,从两个译本的译文特色探讨影响《论语》英译的重要力量及其表现。通过两个译本的对比研究发现,辜鸿铭和庞德在翻译论语时都分别受到了意识形态,诗学规范和赞助人不同程度的影响。从意识形态层面来看,辜鸿铭受到原语晚清时期社会主流意识的影响,选择向西方译介论语,从文化层面改变西方社会上层人士对中国文化的重新认识,实现爱国救民的根本目的;庞德受到 二十世纪初世界大战和经济危机的混乱社会秩序的影响,选择英译论语,企图从东方儒学经典中追寻根治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病。从诗学层面来看,辜鸿铭受到目的语诗学的影响,译文选材主题符合维多利亚时期文学的道德教诲功能;庞德受到他所倡导的意象主义诗学运动的主张,译文简洁,融入意象。从赞助人层面来看, 辜鸿铭和庞德在翻译论语时所受到赞助人的影响非常有限。两位译者在翻译论语时,主要受到不同时代意识形态和诗学因素的影响,译本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而这些都是因为演绎着的文化背景。辜鸿铭的论语翻译主要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译文呈现出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