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季,修訂法律館大量翻譯、草擬各式西式法典與草案;民國初年,除法典編纂會、法律編查會、修訂法律館等專職編修法律機構外,另有當時最高審判機關——大理院(1912-1928)——以判決例與解釋例,引進近代西方法律概念於司法實踐。最引本文關注的,即是刑事訴訟自白之轉化,特別是當時學者、實務家本於自身固有文化中對於自白之理解,面對近代西方法律思維下的自白概念,其繼受如何可能?對此所衍生出來的議題有三:其一,傳統中國之「自白」為何?其於刑獄之意義為何?其二,晚清民初刑事訴訟自白之繼受如何進行?當時的法律工作者如何討論之?其三,自白之意涵於中、西文化究竟為何? 刑事訴訟自白的繼受,不僅是刑事證據法之重大變革,更涉及對於被告作為主體與否的認知,因此本文以此為討論對象,探討刑事訴訟自白於晚清民初法律繼受的生成及其發展,分別於第二章重構傳統中國刑獄斷案對於招供的認知與需求,第三章論及晚清民初刑事訴訟自白繼受之各方論述並考察民初大理院對此之見解,第四章則以法律思想史的徑路反思自白於中、西方文化脈絡之意涵,最後作出結論。 傳統中國刑獄斷案中,招供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一般多認為傳統中國斷獄過分地強調招供以致於「屈打成招」、「押人取供」的現象層出不窮,也因此導出了傳統中國於刑案審理時濫用刑訊的陋習,但並非所有刑獄皆如是,而以人命、賊盜重案為限。傳統中國之招供並不等同於繼受歐陸法而來的自白概念,不只是具有證據之性質,更是審判官做成看語的必要要件。然而,正因為對於犯人招供之必需,清代律典規定於一定條件下得對犯人施以刑訊,目的在於取得犯人招認、供詞以完成看語。制度化的目的也在於避免承審問刑官員之濫權可能。 晚清變法修律之時,除修訂法律館大量譯介外國法律制度與法律理論外,朝廷聘請外國法學者,協助立法。制度上,...
碩士[[abstract]]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局因為美國及蘇聯兩強及其所影響之國際組織與國家不斷發生衝突與紛爭,造成長期紛亂與分裂,危機次數之頻繁與影響之深遠,在在使得人類社會所籌劃的國際組織...
法官之闡明義務對象、範圍涉及民事訴訟上法院與當事人間任務分擔之問題,而為民事訴訟法上必須探討之議題。我國民事訴訟法於西元1999年、2000年及2003年進行全面性修正後(下稱「新法」),已呈現出不同...
[[abstract]]英國宗教改革廢除有關靈魂淨化的教義。該教義為死者提供一處「中間場所」讓亡靈得以滌清罪行,也讓生者藉由為亡靈禱告記取死者。代禱教堂消失與靈魂淨化儀式的廢止,使得為死者代禱求取亡魂...
在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受到相當關注的今日,學界對於此套制度運作的檢討與論述亦出現了相當大的重視,而關於環評制度運作的探討,除了在立法論層次上進行制度設計與制度興革的論述之外,另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面向,則為...
本文主要對新交易環境與交易形態中契約成立的傳統法律制度之適用以及方法之轉變進行探討。通過對以下四項問題的討論分析,提出台灣與大陸傳統民法理論中未能解決的實務問題,從比較法分析中找尋目前法律體系下可能的...
藉由對訴訟制度為內部與外部的分析,判決及其拘束力係實體法與程序法交織的產物,而訴訟整體運作又包含在政治、社會脈絡之中,既判力的強制效力必須在巨觀層次與微觀層次探求其正當性。依此,本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
碩士[[abstract]]本文以《中論》和《老子》為底本,以因果邏輯之分析理路,並且特別強調以改變初發價值概念之角度,將二文本中實踐的可能性、採取何做為而得以實踐,之內容更顯明出來,並於分析後,歸納...
碩士[[abstract]]七○年代,台灣文學在創作與流傳上,有了根本的改變,促成改變的主因,是報紙副刊的崛起。副刊本是正規新聞之外的花絮調劑,然而七○年代的特殊條件,卻讓副刊成為社會上能見度最高、影...
博士[[abstract]]本論文係探究美國在1950-60年代,亦即杜魯門政府到艾森豪政府任內,其為對抗蘇聯共產集團所採取的圍堵政策之演進。經由研究顯示,圍堵政策的內涵在杜魯門時期從原先的重點圍堵轉...
碩士[[abstract]]二戰後,世界朝向美蘇兩強對峙的道路邁進,開啟了冷戰兩極體系的年代。受制於雅爾達體系,美國雖深感蘇聯在東歐地區的擴張威脅卻是束手無策。在亞洲的中國,陷入一場生存戰。國民黨與中...
本研究探討對抗隱喻在法律文本中的呈現,進而分析我國新的刑事訴訟制度實施後對法律語言使用、意識及行為認知所產生的影響。從認知建構正負面不同的視角,本文同時釐清對抗隱喻在建構訴訟概念上的兩種角色。 20...
今日欲討論李贄的學術思想,可說是莫所適從,眾論紛紜。若回到歷史現場來看,李贄之所以不見容於世,最主要原因,仍是其混融三教,又非儒非佛,使人莫知所從,驚駭耳目。故其雖研讀佛教,薙髮出家,但仍塵緣不斷,不...
我國自2003年9月改採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刑事訴訟制度,引進證據排除法則、傳聞法則,並採行交互詰問制度,由於變革非常大,或許因新修正條文簡略,經過3年6個月之實務運作,法官對新法之適用,仍存有某些...
既有的書畫史研究,較少進行古代書畫家的生活型態、創作環境與實際創作活動和作品之間相互因果關係之探討,本計劃則以古代書畫家在公私的水上旅途中的船(書畫船)上所創作的書畫作品為中心,進而探討其間的因果關係...
碩士[[abstract]]近年來金融市場因國際化與自由化之影響,競爭日益白熱化,銀行行員的工作價值觀常變成爭議和衝突的來源。以理財專員(以下簡稱理專)而言,倫理原則之所以難以適從,是因為理財專員在接...
碩士[[abstract]]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局因為美國及蘇聯兩強及其所影響之國際組織與國家不斷發生衝突與紛爭,造成長期紛亂與分裂,危機次數之頻繁與影響之深遠,在在使得人類社會所籌劃的國際組織...
法官之闡明義務對象、範圍涉及民事訴訟上法院與當事人間任務分擔之問題,而為民事訴訟法上必須探討之議題。我國民事訴訟法於西元1999年、2000年及2003年進行全面性修正後(下稱「新法」),已呈現出不同...
[[abstract]]英國宗教改革廢除有關靈魂淨化的教義。該教義為死者提供一處「中間場所」讓亡靈得以滌清罪行,也讓生者藉由為亡靈禱告記取死者。代禱教堂消失與靈魂淨化儀式的廢止,使得為死者代禱求取亡魂...
在環境影響評估制度受到相當關注的今日,學界對於此套制度運作的檢討與論述亦出現了相當大的重視,而關於環評制度運作的探討,除了在立法論層次上進行制度設計與制度興革的論述之外,另一個相當重要的問題面向,則為...
本文主要對新交易環境與交易形態中契約成立的傳統法律制度之適用以及方法之轉變進行探討。通過對以下四項問題的討論分析,提出台灣與大陸傳統民法理論中未能解決的實務問題,從比較法分析中找尋目前法律體系下可能的...
藉由對訴訟制度為內部與外部的分析,判決及其拘束力係實體法與程序法交織的產物,而訴訟整體運作又包含在政治、社會脈絡之中,既判力的強制效力必須在巨觀層次與微觀層次探求其正當性。依此,本文分為三大部分:第一...
碩士[[abstract]]本文以《中論》和《老子》為底本,以因果邏輯之分析理路,並且特別強調以改變初發價值概念之角度,將二文本中實踐的可能性、採取何做為而得以實踐,之內容更顯明出來,並於分析後,歸納...
碩士[[abstract]]七○年代,台灣文學在創作與流傳上,有了根本的改變,促成改變的主因,是報紙副刊的崛起。副刊本是正規新聞之外的花絮調劑,然而七○年代的特殊條件,卻讓副刊成為社會上能見度最高、影...
博士[[abstract]]本論文係探究美國在1950-60年代,亦即杜魯門政府到艾森豪政府任內,其為對抗蘇聯共產集團所採取的圍堵政策之演進。經由研究顯示,圍堵政策的內涵在杜魯門時期從原先的重點圍堵轉...
碩士[[abstract]]二戰後,世界朝向美蘇兩強對峙的道路邁進,開啟了冷戰兩極體系的年代。受制於雅爾達體系,美國雖深感蘇聯在東歐地區的擴張威脅卻是束手無策。在亞洲的中國,陷入一場生存戰。國民黨與中...
本研究探討對抗隱喻在法律文本中的呈現,進而分析我國新的刑事訴訟制度實施後對法律語言使用、意識及行為認知所產生的影響。從認知建構正負面不同的視角,本文同時釐清對抗隱喻在建構訴訟概念上的兩種角色。 20...
今日欲討論李贄的學術思想,可說是莫所適從,眾論紛紜。若回到歷史現場來看,李贄之所以不見容於世,最主要原因,仍是其混融三教,又非儒非佛,使人莫知所從,驚駭耳目。故其雖研讀佛教,薙髮出家,但仍塵緣不斷,不...
我國自2003年9月改採改良式當事人進行主義之刑事訴訟制度,引進證據排除法則、傳聞法則,並採行交互詰問制度,由於變革非常大,或許因新修正條文簡略,經過3年6個月之實務運作,法官對新法之適用,仍存有某些...
既有的書畫史研究,較少進行古代書畫家的生活型態、創作環境與實際創作活動和作品之間相互因果關係之探討,本計劃則以古代書畫家在公私的水上旅途中的船(書畫船)上所創作的書畫作品為中心,進而探討其間的因果關係...
碩士[[abstract]]近年來金融市場因國際化與自由化之影響,競爭日益白熱化,銀行行員的工作價值觀常變成爭議和衝突的來源。以理財專員(以下簡稱理專)而言,倫理原則之所以難以適從,是因為理財專員在接...
碩士[[abstract]]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世局因為美國及蘇聯兩強及其所影響之國際組織與國家不斷發生衝突與紛爭,造成長期紛亂與分裂,危機次數之頻繁與影響之深遠,在在使得人類社會所籌劃的國際組織...
法官之闡明義務對象、範圍涉及民事訴訟上法院與當事人間任務分擔之問題,而為民事訴訟法上必須探討之議題。我國民事訴訟法於西元1999年、2000年及2003年進行全面性修正後(下稱「新法」),已呈現出不同...
[[abstract]]英國宗教改革廢除有關靈魂淨化的教義。該教義為死者提供一處「中間場所」讓亡靈得以滌清罪行,也讓生者藉由為亡靈禱告記取死者。代禱教堂消失與靈魂淨化儀式的廢止,使得為死者代禱求取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