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論文引用Hopper在1993年所提出的五項原則,論證漢語中「起來」、「下去」、「上來」的多義現象是反映語法化的現象。在「起來」、「下去」、「上來」語法化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許多語意和語法的痕跡,例如語意選擇的限制、受詞位置的限制、受詞限定的要求、與完成貌時貌標記使用的限制。根據Lehmann 1991年的研究,這些痕跡說明「起來」、「下去」、「上來」在語法化的過程中是由「子句中」向「子句間」變動。這樣的語意變動主要來自於概念上由空間向時間的比喻轉換。除此之外,在「起來」、「下去」、「上來」的句子中,這樣的轉換還受到不同的語意角色要求所限制。This thesis applies Hopper*s Principles (1993) to assert that the semantic varieties of Mandarin directional verbs qi-lai, xia-qu, and shang-lai are reflections of grammaticalization. The grammaticalization of Mandarin qi-lai, xia-qu, and shang-lai has left traces on selectional restriction, syntactic constraints on object positions, object definiteness, and requirements of perfective aspect marker. Based on Lehmann (1991), these trace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Mand...
情態動詞「會」在前人的研究當中,具有許多不同的功能,例如表能力、表預知、表一般特性等不同的功能。本論文採用Monosemy View,認為「會」在語言表面上所呈現出之不同用法,並不是武斷毫無關係的,而...
本文討論的是動趨式帯宾語的両種句法結構"Vx+NP+y"及"Vxy+NP"的語法意義。以往的研究一直是把二句式視為動詞帯復合趨向補語的結構,从復合趨向補語及宾語的位置関係的角度進行分析。本文認為"Vx...
本論文採用Traugott (2010)及Hopper and Traugott (2003)的語法化觀點,探討台灣華語「給我」、台灣閩南語「共我」、及台灣客語「摎ngai」句式在動前位置的祈使用法,...
本論文藉由動補語後方名詞,依理論架構重新分類趨向動補語V上,並探討其前後的搭配詞在分類底下與「上」之間的互動情形。首先,根據Talmy (2000) 所提出的動態事件理論區辨後方名詞,其乃是具有傳達出...
本論文試圖經由檢視過去對於漢語情態動詞的研究,找出最適合稱為「情態動詞」的十二個情態動詞,並以此為基礎建立適合漢語情態動詞的語意分類方式:主要分三大類—動力情態、義務情態、認知情態。同時也從共時與歷時...
International audienceDirectional complement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as subset of resultative comple...
汉语中的趋向补语,尤其是趋向补语的引中用法,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难点:一方面是趋向补语本身的意义抽象,不易掌握;另一方面是什么样的动词可以用于这些趋向补语,学生无从知道.利用构式语法理论以及认知隐喻...
本稿では、漢語サ変動詞の使役形である「漢語+させる」の頻度を中納言を用いて調べた。その結果、基本語彙と考えられる能力試験1級までの二字漢語の大部分において、「させる」は「強制」や「許可・許容」の用法で...
[[abstract]]本篇論文的目的在探究漢語能願動詞語義的整體框架。 第一章說明研究的緣起。 第二章是文獻探討。參考並修正Li & Thompson分析漢語能願動詞的語法準則與Hofmann提出的...
本文从述结式如何对其构成成分的论元进行选择、述语动词和补语动词的论元如何提升为整个述结式的论元两个角度,来分析述结式的配价结构。首先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述结式的配价跟其构成成分的配价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和...
長久以來,漢語中詞彙的並列關係已經受到許多漢語學者的注意。本文以大約可被認為是秦代之前成書的十本史書及子書作為研究資料,對當時詞彙的並列使用作一些研究。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是動機、範圍、材料及內...
本文分析「許」字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一書中的用法,得出共有「方位詞後綴」、「概數詞」及「如+NP+許」結構等幾種不同的用例,並分別論證其來源與發展,指出方位詞後綴「許」來自於較早的處所詞用法,更...
漢語中的「著」是一個使用廣泛的時貌標記詞,對它的語意識解依託于整個漢語動詞時貌分類體系,該體系隨著Peck、Lin & Sun(2013)的研究所做的調整日趨精確與完善,與此相關的各種語言事實也應該得...
[[abstract]]世上任何語言皆非自然產物,皆需歷經社會團體制約,並於歷史長河承先啟後,且有先賢著書立論載於史冊,深邃人文化成。儘管吾國古今閣樓藏書汗牛充棟,為何卻不見與「讀話」相關經籍? ...
International audienceThis paper describes various types of the morphologization of verb suffixes at...
情態動詞「會」在前人的研究當中,具有許多不同的功能,例如表能力、表預知、表一般特性等不同的功能。本論文採用Monosemy View,認為「會」在語言表面上所呈現出之不同用法,並不是武斷毫無關係的,而...
本文討論的是動趨式帯宾語的両種句法結構"Vx+NP+y"及"Vxy+NP"的語法意義。以往的研究一直是把二句式視為動詞帯復合趨向補語的結構,从復合趨向補語及宾語的位置関係的角度進行分析。本文認為"Vx...
本論文採用Traugott (2010)及Hopper and Traugott (2003)的語法化觀點,探討台灣華語「給我」、台灣閩南語「共我」、及台灣客語「摎ngai」句式在動前位置的祈使用法,...
本論文藉由動補語後方名詞,依理論架構重新分類趨向動補語V上,並探討其前後的搭配詞在分類底下與「上」之間的互動情形。首先,根據Talmy (2000) 所提出的動態事件理論區辨後方名詞,其乃是具有傳達出...
本論文試圖經由檢視過去對於漢語情態動詞的研究,找出最適合稱為「情態動詞」的十二個情態動詞,並以此為基礎建立適合漢語情態動詞的語意分類方式:主要分三大類—動力情態、義務情態、認知情態。同時也從共時與歷時...
International audienceDirectional complements are usually considered as subset of resultative comple...
汉语中的趋向补语,尤其是趋向补语的引中用法,是汉语学习者学习的一个难点:一方面是趋向补语本身的意义抽象,不易掌握;另一方面是什么样的动词可以用于这些趋向补语,学生无从知道.利用构式语法理论以及认知隐喻...
本稿では、漢語サ変動詞の使役形である「漢語+させる」の頻度を中納言を用いて調べた。その結果、基本語彙と考えられる能力試験1級までの二字漢語の大部分において、「させる」は「強制」や「許可・許容」の用法で...
[[abstract]]本篇論文的目的在探究漢語能願動詞語義的整體框架。 第一章說明研究的緣起。 第二章是文獻探討。參考並修正Li & Thompson分析漢語能願動詞的語法準則與Hofmann提出的...
本文从述结式如何对其构成成分的论元进行选择、述语动词和补语动词的论元如何提升为整个述结式的论元两个角度,来分析述结式的配价结构。首先通过实例分析,指出述结式的配价跟其构成成分的配价之间没有直接的对应和...
長久以來,漢語中詞彙的並列關係已經受到許多漢語學者的注意。本文以大約可被認為是秦代之前成書的十本史書及子書作為研究資料,對當時詞彙的並列使用作一些研究。本文共分為六章。第一章是動機、範圍、材料及內...
本文分析「許」字在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一書中的用法,得出共有「方位詞後綴」、「概數詞」及「如+NP+許」結構等幾種不同的用例,並分別論證其來源與發展,指出方位詞後綴「許」來自於較早的處所詞用法,更...
漢語中的「著」是一個使用廣泛的時貌標記詞,對它的語意識解依託于整個漢語動詞時貌分類體系,該體系隨著Peck、Lin & Sun(2013)的研究所做的調整日趨精確與完善,與此相關的各種語言事實也應該得...
[[abstract]]世上任何語言皆非自然產物,皆需歷經社會團體制約,並於歷史長河承先啟後,且有先賢著書立論載於史冊,深邃人文化成。儘管吾國古今閣樓藏書汗牛充棟,為何卻不見與「讀話」相關經籍? ...
International audienceThis paper describes various types of the morphologization of verb suffixes at...
情態動詞「會」在前人的研究當中,具有許多不同的功能,例如表能力、表預知、表一般特性等不同的功能。本論文採用Monosemy View,認為「會」在語言表面上所呈現出之不同用法,並不是武斷毫無關係的,而...
本文討論的是動趨式帯宾語的両種句法結構"Vx+NP+y"及"Vxy+NP"的語法意義。以往的研究一直是把二句式視為動詞帯復合趨向補語的結構,从復合趨向補語及宾語的位置関係的角度進行分析。本文認為"Vx...
本論文採用Traugott (2010)及Hopper and Traugott (2003)的語法化觀點,探討台灣華語「給我」、台灣閩南語「共我」、及台灣客語「摎ngai」句式在動前位置的祈使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