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abstract]]當人口日漸往都市移動居住,都市中的糧食問題勢必會帶來環境的衝擊。都市人們所吃的食物皆由市郊或鄉村生產,隨著都市範圍不斷擴大,運送食物的里程不斷增加,交通運輸、包裝冷藏,乃至家中冷藏設備,看似理所當然的「成本」,是我們付出的代價。隨著農業技術的新發展(水耕、魚菜共生) ,成為將農業帶入垂直化的都市空間中的新契機。 台灣戰後因應都市發展,1960年代大量興建的集合住宅-步登公寓,如今已歷經四、五十年的歲月,面臨老化更新的問題。老舊建築物更新的作法大多都是直接拆除,蓋成新的高樓大廈,然而,如此作法將失去原有台灣特有巷弄文化與都市意象。因此,本研究重新思考我們所居住的水泥叢林,藉由將微型農場整合至垂直化的居住空間,創造生產與居住平衡的都市新面貌。 首先,由文獻回顧與案例研究,探討如何將都市農園與垂直農場置入建築體系,進而改善居住生活與空間氛圍。再者,藉由土耕(樸門)和魚菜共生兩種農業技術併同實際操作,分別建構強調與自然共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以及利用魚的排泄物以提供植物生長,整合魚菜共生與建築水系統,使水(藍)與植物(綠)得以建立新的空間型態。從居住單元模式到族群生活空間,創造都市中生產與居住共生的住宅雛形。最後,基地選在台北最早市街的發源地萬華區,進行設計操作。 本研究發現魚菜共生技術整合至老建築體內,一方面可以提供食物,另一方面也達到景觀欣賞與心情療癒的效果。老建築體和水與綠交織,讓逐漸沒落的區域有了新的生命力和轉變的契機,期許台北東西區維持發展平衡的同時,也保有舊有的都市尺度與巷弄文化。[[abstract]]As more people have been increasingly moving to cities , food proble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