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編號:NSC98-2410-H032-078研究期間:200908~201007研究經費:190,000[[abstract]]按本計劃原為96 年度所提出之三年期計畫,由於當年度只獲核定第一年,評審委 員裁定俟第一年成果報告提出後,再提後續研究。本年度(97)已如期提出第一年期之成 果報告,故本次承續第一年期計畫之完成,再續提第二年期及第三年期之研究。 本計劃擬針對身體觀(身體本位展現)、及身體感(與外界互動關係)等多重角度 之分析,全面探討古典短篇文言小說如何呈現古人對於身體之想像。由於此身體現象之 展演,乃是透過小說敘事機制得以呈現,只存在於小說文本之內,它也許同於現實社會 之實況,但更可能只是社會某種面向之限度呈現,故計畫命題強調「身體的『想像』」, 以凸顯分析文本之文類特質與身體現象結論間之絕對關係。 本計畫擬從以下幾個角度切入解析開展命題:(一)身體之狀態:身體之姿態往往 成為小說敍事者最先注目觀看之物件,本項目旨在分析敘事者如何觀看身體、並建立小 說敍事所呈現之身體美學。(二)身體之功能:此所謂「功能」有二種意義,一是指相 對於前者之靜態呈現,本項目分析身體之動態功能,解析身體做為人之外顯形軀,及行 動力之載體,其如何與內在之「心」或「情」「意」「才」「識」配合,以實踐主體之 意志或行為目標;一是指身體在小說敍事中,在情節之推動上,具有何種功能性意義。 (三)身體之界限:相對於前二者針對身體之本位分析,本項目以身體為主體,分析其 與外在世界之互動關係,由以下角度切入:一是個人意志或行為對外在世界之干涉能 力,一是生命體對於周遭境遇(包括人際與社會)之容受程度。(四)身體之巫術:相 對於前者觀察身體與現實社會之互動關係,本項目觀察身體所展現出對非現實性空間或 ...
[[abstract]] 本論文以余秋雨散文為研究對象,討論余秋雨散文「內在」之構成及其接受效應。在學界既有對於余秋雨散文的研究與討論上,多半將焦點集中於作者的實際人格、生平事蹟與文中對於歷史典故的...
[[abstract]] 二十一世紀步入全球化的時代,資訊、交通傳遞無遠弗屆,異文化的交流與對話變成空前的頻繁,外來種種衝擊的議題愈顯得重要,但外來文化經過相當時期之在地融合,它將又成為另一階段之本...
[[abstract]] 牟宗三先生(1909-1995 A.D.)是融貫中西哲學的學者,伊利雅德(Mircea Eliade,1907-1986)是二十世紀宗教神聖理論典範的代表,兩位學者生在同一...
The two volumes of _Maus_ composed by Art Spiegelman were the first graphic novels to be awarded the...
[[abstract]] 中國新型養老保險制度,從原本計劃經濟時期的國家包辦,改為社會保險的模式,希望建立一個廣覆蓋的基礎養老保險,但目前仍然沒有全國統一性的保險制度,而是呈現一種「制度零碎化」的現...
自2003年行政院正式核定成立國家對外華語文政策委員會以來,臺灣華語教學迅速發展,不但大學/民間華語中心倍增、華語教學系所林立,相關政策亦持續積極建設,於是可見相關論述逐漸形構出「華語熱潮」的想像。然...
碩士[[abstract]]歷史演義小說長期以來受限於「虛實」的爭議,難以在文學與歷史之間找到適合的定位。因此,無論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亦或者對進行理論批評的研究者來說,如何能夠有效地調和「文學虛構」...
碩士[[abstract]]全球化的今日,在金融、衛生等跨國界議題的衍生與國際合作趨勢的推動之下,國際組織的功能與角色在現今的國際體系中至關重要。但中華民國於2758號決議案被迫退出聯合國後,因主權爭...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atic consciousness of how to rebuild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碩士[[abstract]]本文以台灣女同志文學代表作家——邱妙津的女同志長篇文本為論述主軸,《鱷魚手記》所使用的半自傳書寫及《蒙馬特遺書》的書信/遺書,這些作品的共通點在於使用第一人稱來書寫,換言之...
[[abstract]]由於全球化趨勢所影響,今的學生面臨一個文化變遷和種族融合的時代,生活在如此多元又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中,除了掌握國際知識,具備全球競爭所需的技能外,更需要學習跨文化的理解與包容,有...
[[abstract]]由於統一教科書時代已經過去,本文非常關心各版本試圖傳播的「家庭觀」是否有「同中有異」或是「異中有同」的現象,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在於了解官方與民間如何將「家庭」做為一種教學主題,進...
本論文主要是對一九九○年代過後所攝製的七部敘事背景有關中國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的電影進行分析,探討這些電影裡頭對中國文革的刻畫,更試著勾勒出這些文革的再現與當代中國的文化情境的關聯性。中國自文革後一...
碩士[[abstract]]本文以七十年代現代詩論戰作為中介,分析羅智成與蘇紹連詩集,比較兩人詩作如何與這場文壇盛事對話。從中發現蘇紹連詩,實現了許多論戰對現代詩的期望;相較之下,羅智成詩則有較濃厚的...
本文從政權目標的角度切入,探討中共在維持共黨執政地位的主要目標,以及維持經濟發展的次要目標下,黨務機關與經濟技術官僚菁英甄補模式之異同,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菁英群體圖像。 本文以1992至2009年間核心...
[[abstract]] 本論文以余秋雨散文為研究對象,討論余秋雨散文「內在」之構成及其接受效應。在學界既有對於余秋雨散文的研究與討論上,多半將焦點集中於作者的實際人格、生平事蹟與文中對於歷史典故的...
[[abstract]] 二十一世紀步入全球化的時代,資訊、交通傳遞無遠弗屆,異文化的交流與對話變成空前的頻繁,外來種種衝擊的議題愈顯得重要,但外來文化經過相當時期之在地融合,它將又成為另一階段之本...
[[abstract]] 牟宗三先生(1909-1995 A.D.)是融貫中西哲學的學者,伊利雅德(Mircea Eliade,1907-1986)是二十世紀宗教神聖理論典範的代表,兩位學者生在同一...
The two volumes of _Maus_ composed by Art Spiegelman were the first graphic novels to be awarded the...
[[abstract]] 中國新型養老保險制度,從原本計劃經濟時期的國家包辦,改為社會保險的模式,希望建立一個廣覆蓋的基礎養老保險,但目前仍然沒有全國統一性的保險制度,而是呈現一種「制度零碎化」的現...
自2003年行政院正式核定成立國家對外華語文政策委員會以來,臺灣華語教學迅速發展,不但大學/民間華語中心倍增、華語教學系所林立,相關政策亦持續積極建設,於是可見相關論述逐漸形構出「華語熱潮」的想像。然...
碩士[[abstract]]歷史演義小說長期以來受限於「虛實」的爭議,難以在文學與歷史之間找到適合的定位。因此,無論從創作者的角度出發,亦或者對進行理論批評的研究者來說,如何能夠有效地調和「文學虛構」...
碩士[[abstract]]全球化的今日,在金融、衛生等跨國界議題的衍生與國際合作趨勢的推動之下,國際組織的功能與角色在現今的國際體系中至關重要。但中華民國於2758號決議案被迫退出聯合國後,因主權爭...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problematic consciousness of how to rebuild the relationship model between...
碩士[[abstract]]本文以台灣女同志文學代表作家——邱妙津的女同志長篇文本為論述主軸,《鱷魚手記》所使用的半自傳書寫及《蒙馬特遺書》的書信/遺書,這些作品的共通點在於使用第一人稱來書寫,換言之...
[[abstract]]由於全球化趨勢所影響,今的學生面臨一個文化變遷和種族融合的時代,生活在如此多元又相互依存的地球村中,除了掌握國際知識,具備全球競爭所需的技能外,更需要學習跨文化的理解與包容,有...
[[abstract]]由於統一教科書時代已經過去,本文非常關心各版本試圖傳播的「家庭觀」是否有「同中有異」或是「異中有同」的現象,因此本研究目的是在於了解官方與民間如何將「家庭」做為一種教學主題,進...
本論文主要是對一九九○年代過後所攝製的七部敘事背景有關中國文化大革命(簡稱文革)的電影進行分析,探討這些電影裡頭對中國文革的刻畫,更試著勾勒出這些文革的再現與當代中國的文化情境的關聯性。中國自文革後一...
碩士[[abstract]]本文以七十年代現代詩論戰作為中介,分析羅智成與蘇紹連詩集,比較兩人詩作如何與這場文壇盛事對話。從中發現蘇紹連詩,實現了許多論戰對現代詩的期望;相較之下,羅智成詩則有較濃厚的...
本文從政權目標的角度切入,探討中共在維持共黨執政地位的主要目標,以及維持經濟發展的次要目標下,黨務機關與經濟技術官僚菁英甄補模式之異同,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菁英群體圖像。 本文以1992至2009年間核心...
[[abstract]] 本論文以余秋雨散文為研究對象,討論余秋雨散文「內在」之構成及其接受效應。在學界既有對於余秋雨散文的研究與討論上,多半將焦點集中於作者的實際人格、生平事蹟與文中對於歷史典故的...
[[abstract]] 二十一世紀步入全球化的時代,資訊、交通傳遞無遠弗屆,異文化的交流與對話變成空前的頻繁,外來種種衝擊的議題愈顯得重要,但外來文化經過相當時期之在地融合,它將又成為另一階段之本...
[[abstract]] 牟宗三先生(1909-1995 A.D.)是融貫中西哲學的學者,伊利雅德(Mircea Eliade,1907-1986)是二十世紀宗教神聖理論典範的代表,兩位學者生在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