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九十八年,行政院核定四個直轄市的合併改制案,這是國民政府遷台以來相當大的一次行政區域改劃。其中台南縣市合併改制為直轄市,行政院是以文化面向的考量通過此案。不過由於台灣過去並沒有面積較大的直轄市,不管是法律層面、或是行政管理經驗皆欠缺前例參考,九十九年縣市正式合併後,原台南縣行政體系經歷了從省轄縣到直轄市的一連串轉換過程,本文意欲初步呈現合併轉換過程中行政體系出現的問題,以及民眾受到的影響,進而探討可能的對策。 本文之發想圍繞著四個主要軸心問題,包括:縣市合併後,單一市政府管理三十七個行政區的管理模式問題;原台南縣市交界的發展縫合問題;偏遠鄉鎮於合併後的發展問題,以及原台南縣民意代表對曾文溪以北地區被邊緣化的擔憂。 訪談結果發現,台南縣市改制初期的磨合不良現象,隨著現任市長賴清德進入第二任任期逐漸消失,但因為在地經濟結構尚在轉型,導致在外地受高等教育的年輕人,欲回鄉就業稍顯困難。另外,直轄市政府的法律面設計,可能引發公務體系的行政慣性,而阻礙對台南縣原有鄉鎮市的發展。而在台南財政狀況不佳的背景下,要兼顧市區與偏遠鄉鎮的基礎硬體建設,顯得需要發展新的管理思惟,合併改制後因民代數目減少,偏鄉也有被犧牲的可能。基層行政官員、民意代表與民眾對政府行政效率的改變反應不一。民意代表認為市政府統一事權,有公文遞送程序冗長的缺點,而民眾可能由於直接面對市政府的機會較少,對政府行政效率的改變感覺較不明顯。 城市的規模經濟需要一定數量人口與產業支撐,從長遠面向觀察之,台南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有助於競爭,但短期如何統合原縣市兩邊資源,兼顧三十七個行政區的個別需求,仍須行政單位在管理上因地制宜,發展更細膩的策略。In 2009, Executive Yuan accepted new 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