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進入了網路時代,人們開始大量的發展線上購物的需求,但網路購物卻有資訊不對稱與個資外洩的風險,第三方支付遂因應而生。第三方支付是指付款人與受款人為了完成交易,將款項委託給一具信用與技術實力之第三方機構,經由此第三方機構把資金移轉到另一方的行為。 為了因應第三方支付服務業這新興產業的竄起,大凡世界重要國家(美國、歐盟、英國、日本、大陸)在過去10年間皆為第三方支付業務制定相關法條,惟我國法治與監理環境相較於其他國家發展仍屬初期,並未特別針對第三方支付業務制訂相關專法加以規範。今年2015年年初,「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由立法院三讀通過,並於5月實行。隨著法規的實行,未來第三方支付機構將不再處於法律灰色地帶,與銀行的競爭關係將勢不可避。 台灣在第三方支付領域尚處發展階段,惟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已行之有年,且其經濟、地理、文化與本國較為相近,因此本論文將透過研究中國大陸第三方支付發展之經驗,探討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競合關係,歸納銀行的競爭要素,並提出第三方支付專法執行後之策略建議。People have developed great demands for online shopping recently, but shopping online has information asymmetry and privacy issues. So third party payment is born to solve theses problems. In definition, third party payment is a neutral institution with technical and credit ability that transfers money f...
2005年以來,金融創新與金融產品種類增加的速度明顯加快,投資工具的風險與收益遠超過過去的想像。在中國,銀行的理財總額在從2008年的1兆人民幣迅速成長,至2014年中已超過12兆人民幣,平均以一年將...
隨著兩岸金融政策的開放,國內銀行將會面臨新的局勢。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是台灣銀行業者的發展契機,同時因為兩岸在經濟與金融發展脈絡上的不同,亦會造成雙邊交流的阻礙,在機會與困境的新局中,國內銀行要如何找出因...
[[abstract]]本文採用事件研究法探討有本國銀行擔任財務危機公司董事、監事或大股東,是否提供價格支撐或債權支撐效果?實證結果發現擔任財務危機公司董事或大股東之銀行持股比率與超額周轉率均呈現上升...
[[abstract]] 外商銀行這幾年在台積極發展企業金融與消費金融業務,分行家數不足一直是外銀擴展業務的一大障礙,外商銀行看好台灣經濟成長前景與眾多的本地客戶及台商客戶商機,透過併購可取得更多分...
[[abstract]]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臺灣銀行業之經營效率,並探討市場占有率與銀行業經營效率的關聯性,研究期間為2002年至2006年,以臺灣42家國內銀行為樣本,透過資料包絡分析法及Tobit...
[[abstract]] 近年來台灣金融機構頻傳弊案及逾放比過高的問題,顯示出金融機構經營不善,績效不佳的情形。本論文以2002年42家台灣地區銀行之年度財報為研究資料,運用因素分析、CAMELS指...
[[abstract]]由於台灣金融機構家數過多、競爭劇烈,且中小金融機構效率不彰、容易倒閉,有被納入金控體系的需要,政府將2001年訂為金融改革元年,且修改相關法令並通過「金融控股公司」等六法,結合...
自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後,各國金融監管機關為防止銀行再度因內部控制不當導致整體金融體系系統性崩潰,紛紛透過立法修正並加強監理,要求銀行強化法令遵循制度。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亦於今(...
[[abstract]]因應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的潮流,政府開放16家新銀行設立,加上部份銀行陸續改制為商業銀行,使銀行業進入所謂的戰國時代,過度的競爭使銀行授信品質惡化,又因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亞洲金融...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與近年持續動盪的歐債危機,使得多數民眾在這兩次金融風暴中遭受鉅額損失,對於金融商品及銀行也產生了疑慮,導致出許多投資者與銀行端之間的消費糾紛,經過多次險峻的經濟波動及金融危機,投...
[[abstract]]兩岸繼簽訂MOU、接下來將啟動ECFA正式協商,ECFA簽訂後,將有利台灣銀行業者赴中國大陸佈局,但基於對等互利原則,中國大陸銀行業者也可能進入台灣市場,台灣金融業如何因應對岸...
本文前半部主要探討中國與美國之影子銀行業務發展差異,並試圖梳理近年來中國式影子銀行的市場規模、發展狀況、影子銀行商品種類、操作手法以及政策監管內容。廣義中國式影子銀行業務主要包含以商銀為主體與獨立於商...
本稿は,利益調整仮説の検証を切り口として,中国における政府による金融統治と銀行業の市場化改革との併存を検討する.金融統治下,国による国有銀行への実質的無限責任により,国有銀行における利益最大化を図る利...
台灣本土銀行於2010年至2014年的獲利明顯較過去高,更有逐年增長的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銀行在這五年間,獲利不斷成長,是本論文要探討的主題。過去文獻較著重於單一業務的分析,例如信用卡對於資產報酬...
2008年金融海嘯後,銀行監理的議題又再次的浮上檯面,究竟銀行監理對於銀行業的績效與風險是利是弊,引起許多學者的討論,其中在跨國的研究當中,各國銀行監理對於銀行的影響不盡相同,因此我們推測銀行監理對於...
2005年以來,金融創新與金融產品種類增加的速度明顯加快,投資工具的風險與收益遠超過過去的想像。在中國,銀行的理財總額在從2008年的1兆人民幣迅速成長,至2014年中已超過12兆人民幣,平均以一年將...
隨著兩岸金融政策的開放,國內銀行將會面臨新的局勢。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是台灣銀行業者的發展契機,同時因為兩岸在經濟與金融發展脈絡上的不同,亦會造成雙邊交流的阻礙,在機會與困境的新局中,國內銀行要如何找出因...
[[abstract]]本文採用事件研究法探討有本國銀行擔任財務危機公司董事、監事或大股東,是否提供價格支撐或債權支撐效果?實證結果發現擔任財務危機公司董事或大股東之銀行持股比率與超額周轉率均呈現上升...
[[abstract]] 外商銀行這幾年在台積極發展企業金融與消費金融業務,分行家數不足一直是外銀擴展業務的一大障礙,外商銀行看好台灣經濟成長前景與眾多的本地客戶及台商客戶商機,透過併購可取得更多分...
[[abstract]]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臺灣銀行業之經營效率,並探討市場占有率與銀行業經營效率的關聯性,研究期間為2002年至2006年,以臺灣42家國內銀行為樣本,透過資料包絡分析法及Tobit...
[[abstract]] 近年來台灣金融機構頻傳弊案及逾放比過高的問題,顯示出金融機構經營不善,績效不佳的情形。本論文以2002年42家台灣地區銀行之年度財報為研究資料,運用因素分析、CAMELS指...
[[abstract]]由於台灣金融機構家數過多、競爭劇烈,且中小金融機構效率不彰、容易倒閉,有被納入金控體系的需要,政府將2001年訂為金融改革元年,且修改相關法令並通過「金融控股公司」等六法,結合...
自2008年雷曼兄弟事件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後,各國金融監管機關為防止銀行再度因內部控制不當導致整體金融體系系統性崩潰,紛紛透過立法修正並加強監理,要求銀行強化法令遵循制度。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亦於今(...
[[abstract]]因應金融國際化與自由化的潮流,政府開放16家新銀行設立,加上部份銀行陸續改制為商業銀行,使銀行業進入所謂的戰國時代,過度的競爭使銀行授信品質惡化,又因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亞洲金融...
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與近年持續動盪的歐債危機,使得多數民眾在這兩次金融風暴中遭受鉅額損失,對於金融商品及銀行也產生了疑慮,導致出許多投資者與銀行端之間的消費糾紛,經過多次險峻的經濟波動及金融危機,投...
[[abstract]]兩岸繼簽訂MOU、接下來將啟動ECFA正式協商,ECFA簽訂後,將有利台灣銀行業者赴中國大陸佈局,但基於對等互利原則,中國大陸銀行業者也可能進入台灣市場,台灣金融業如何因應對岸...
本文前半部主要探討中國與美國之影子銀行業務發展差異,並試圖梳理近年來中國式影子銀行的市場規模、發展狀況、影子銀行商品種類、操作手法以及政策監管內容。廣義中國式影子銀行業務主要包含以商銀為主體與獨立於商...
本稿は,利益調整仮説の検証を切り口として,中国における政府による金融統治と銀行業の市場化改革との併存を検討する.金融統治下,国による国有銀行への実質的無限責任により,国有銀行における利益最大化を図る利...
台灣本土銀行於2010年至2014年的獲利明顯較過去高,更有逐年增長的趨勢,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銀行在這五年間,獲利不斷成長,是本論文要探討的主題。過去文獻較著重於單一業務的分析,例如信用卡對於資產報酬...
2008年金融海嘯後,銀行監理的議題又再次的浮上檯面,究竟銀行監理對於銀行業的績效與風險是利是弊,引起許多學者的討論,其中在跨國的研究當中,各國銀行監理對於銀行的影響不盡相同,因此我們推測銀行監理對於...
2005年以來,金融創新與金融產品種類增加的速度明顯加快,投資工具的風險與收益遠超過過去的想像。在中國,銀行的理財總額在從2008年的1兆人民幣迅速成長,至2014年中已超過12兆人民幣,平均以一年將...
隨著兩岸金融政策的開放,國內銀行將會面臨新的局勢。中國大陸經濟崛起是台灣銀行業者的發展契機,同時因為兩岸在經濟與金融發展脈絡上的不同,亦會造成雙邊交流的阻礙,在機會與困境的新局中,國內銀行要如何找出因...
[[abstract]]本文採用事件研究法探討有本國銀行擔任財務危機公司董事、監事或大股東,是否提供價格支撐或債權支撐效果?實證結果發現擔任財務危機公司董事或大股東之銀行持股比率與超額周轉率均呈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