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的歐洲是一個變動的時代,進入到近代早期(Early Modern),政治、宗教版圖重劃;甚至是社會經濟層面也因白銀的流動而有不小的變化。十七世紀的中國也是個動盪的時代:時值明末清初,政治上改朝換代,思想上也由活潑轉而嚴肅;甚至在社會風氣上亦然。傳教士的東來使得東方與西方的文化在此變動的時代相遇,而知識體系更是其中最主要的媒介。 十七世紀中西知識體系相遇的諸多案例中,康熙皇帝是一個特殊的例子。身為一國之主,康熙皇帝有所能,有所不能。他能夠親身接觸到當時各樣技術、知識最精進的「西洋人」,也能夠接觸最多的西洋新知,甚至能夠主導將西洋學術知識匯入帝國的學術體系之中。然而由於他身份的特殊性,康熙皇帝也因此不可能改信天主教,甚至基於政治考量,儘管年輕時與許多西洋人往來密切,在晚年時卻與羅馬教廷決裂,進而使得日後中西文化的交流逐漸緩和下來。而傳教士在清宮中的地位變化,也可再次印證滿清作為一個亞洲多元帝國主宰的統治策略及眼光。 由康熙皇帝的例子可以看到,中國人在這樣一個知識體系交會的過程當中,往往選擇將西洋的知識直接納入中國既有的框架之內。儘管康熙皇帝已經是最能夠身體力行學習西洋學術的皇帝,但是從他的例子也可得知,對當時的中國人而言,學習西洋知識的意義,能夠實際運用往往比實質的瞭解來得重要。Europe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saw an era of a change. It was Early Modern, a time when the politics, religious, and the socioeconomic domains were being moved by the flow of silver in societies. C...
中國自2000年後,DV攝影、剪輯器材的易取得性提升,開創個人影像(Personal-image)新時代來臨,是「自我授權」(Self-authorization)的開始。其中尤以新聞工作者、藝術家與...
在論文前半部,作者希望探討國府時期的四川基層實況。一個縣長至基層任職時,面對地方的穩定權力結構,該用什麼方式與策略,在重重侷限中,施展自己的施政理念,以及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相對而言,上級又給予縣長什...
[[abstract]]本次研究主要是以「目」字為中心,以日語裡含有「目」的慣用句與含有「目」字的中文四字熟語,來探討兩個語言之間存在的共通性與差異性的對照研究。 舉例來說,日語慣用句「目が飛び出る...
Paper Selection for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Guangzhou, Ch...
本文主要在比較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致力中西文化交流與論議變法自強,集學者、報人、教育家、政論家、史學家於一身的前衛思想家王韜(1828-1897)與日本維新人物中村正直(1832-1891)、岡千仞(1...
唐人魏徵等編《群書治要》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此書從經、史、子三部之中,擇取其與治道相關者,臚列其文,以為天子借鑒。其中日本平安時代九条家本(殘本)、鎌倉時代金澤文庫本、江戶幕府德川家康時代之駿河版,...
本計劃擬就中國現代小說中「青少年成長/啟蒙論述」與「新國家論述」之 建構間的相關問題,進行研探。 「新國家」是晚清以來知識分子戮力追求的政治/文化理想。它起於對西方 政經軍事文化強勢衝擊的回應,亟盼在...
[[abstract]]寧古塔是清朝入關前後積極發展的地域和城市概念,探討此一課題,一方面探入東北邊疆地區及城市的社會變遷,試圖理解清代東北城市的特質究竟為何這一問題,也間接地檢討影響清初東北城市變遷...
當全世界風起雲湧將目光投注中共自2004年開始建置之「孔子學院」佈局全球,甚至引發新一波中國「文化威脅論」之際,中共另一「軟實力」(Soft Power)卻正悄悄崛起,其受中共國家領導人重視程度較「孔...
本研究透過分析董顯光和馬星野的著述與活動,探究赴美學習新聞學的中國留學生返國後如何運用所學,對新聞自由的看法經歷什麼樣的改變,如何調適國民黨宣傳原則和美國新聞專業倫理之間的矛盾。 董顯光深深內化了...
竹內好在當時以研究舊漢學與支那學為主的學術思潮中,開啟了近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道路。此外,相對於戰後日本知識份子以近代主義與西歐思潮理論為主流,竹內批判日本放棄「抵抗」追隨「近代化」,實行「脫亞入歐」。...
大眾文化是「現代性」最典型的產品之一,雖然大眾文化或通俗藝術很多是以印刷品的方式呈現,但也該因其美感的設計和深度的人文思想而得到應有的歷史地位。改編自吳承恩(約1505-1580)名著的《西遊漫記》是...
冊命銘文是西周貴族在接受周王任命後,選擇特定資訊以特定格式編寫而成的銘文,因此冊命銘文包含器主有意識的個人選擇以及產生於社會的格式規範。這些選擇與規範反映西周貴族的共同記憶、西周社會的結構與價值觀...
本文主要由過去學界中一批中國掐絲琺瑯的定年爭議切入。首先回顧元代說:楊伯達、Béatrice Quette等人;以及明中期說:Harry Garner、Helmut Brinker和Al...
室町時代至江戶初期正是民智初開之際,平民們對於知識獲取的渴望促成了諸多新文藝興起,其中一項便是室町時代物語。室町時代物語的故事架構簡單,並多配上插圖,使其成了當時不分男女老幼皆樂在其中的讀物。而室町時...
中國自2000年後,DV攝影、剪輯器材的易取得性提升,開創個人影像(Personal-image)新時代來臨,是「自我授權」(Self-authorization)的開始。其中尤以新聞工作者、藝術家與...
在論文前半部,作者希望探討國府時期的四川基層實況。一個縣長至基層任職時,面對地方的穩定權力結構,該用什麼方式與策略,在重重侷限中,施展自己的施政理念,以及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相對而言,上級又給予縣長什...
[[abstract]]本次研究主要是以「目」字為中心,以日語裡含有「目」的慣用句與含有「目」字的中文四字熟語,來探討兩個語言之間存在的共通性與差異性的對照研究。 舉例來說,日語慣用句「目が飛び出る...
Paper Selection for the 5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Architectural History, Guangzhou, Ch...
本文主要在比較中國近代化過程中,致力中西文化交流與論議變法自強,集學者、報人、教育家、政論家、史學家於一身的前衛思想家王韜(1828-1897)與日本維新人物中村正直(1832-1891)、岡千仞(1...
唐人魏徵等編《群書治要》五十卷,今存四十七卷。此書從經、史、子三部之中,擇取其與治道相關者,臚列其文,以為天子借鑒。其中日本平安時代九条家本(殘本)、鎌倉時代金澤文庫本、江戶幕府德川家康時代之駿河版,...
本計劃擬就中國現代小說中「青少年成長/啟蒙論述」與「新國家論述」之 建構間的相關問題,進行研探。 「新國家」是晚清以來知識分子戮力追求的政治/文化理想。它起於對西方 政經軍事文化強勢衝擊的回應,亟盼在...
[[abstract]]寧古塔是清朝入關前後積極發展的地域和城市概念,探討此一課題,一方面探入東北邊疆地區及城市的社會變遷,試圖理解清代東北城市的特質究竟為何這一問題,也間接地檢討影響清初東北城市變遷...
當全世界風起雲湧將目光投注中共自2004年開始建置之「孔子學院」佈局全球,甚至引發新一波中國「文化威脅論」之際,中共另一「軟實力」(Soft Power)卻正悄悄崛起,其受中共國家領導人重視程度較「孔...
本研究透過分析董顯光和馬星野的著述與活動,探究赴美學習新聞學的中國留學生返國後如何運用所學,對新聞自由的看法經歷什麼樣的改變,如何調適國民黨宣傳原則和美國新聞專業倫理之間的矛盾。 董顯光深深內化了...
竹內好在當時以研究舊漢學與支那學為主的學術思潮中,開啟了近現代中國文學研究的道路。此外,相對於戰後日本知識份子以近代主義與西歐思潮理論為主流,竹內批判日本放棄「抵抗」追隨「近代化」,實行「脫亞入歐」。...
大眾文化是「現代性」最典型的產品之一,雖然大眾文化或通俗藝術很多是以印刷品的方式呈現,但也該因其美感的設計和深度的人文思想而得到應有的歷史地位。改編自吳承恩(約1505-1580)名著的《西遊漫記》是...
冊命銘文是西周貴族在接受周王任命後,選擇特定資訊以特定格式編寫而成的銘文,因此冊命銘文包含器主有意識的個人選擇以及產生於社會的格式規範。這些選擇與規範反映西周貴族的共同記憶、西周社會的結構與價值觀...
本文主要由過去學界中一批中國掐絲琺瑯的定年爭議切入。首先回顧元代說:楊伯達、Béatrice Quette等人;以及明中期說:Harry Garner、Helmut Brinker和Al...
室町時代至江戶初期正是民智初開之際,平民們對於知識獲取的渴望促成了諸多新文藝興起,其中一項便是室町時代物語。室町時代物語的故事架構簡單,並多配上插圖,使其成了當時不分男女老幼皆樂在其中的讀物。而室町時...
中國自2000年後,DV攝影、剪輯器材的易取得性提升,開創個人影像(Personal-image)新時代來臨,是「自我授權」(Self-authorization)的開始。其中尤以新聞工作者、藝術家與...
在論文前半部,作者希望探討國府時期的四川基層實況。一個縣長至基層任職時,面對地方的穩定權力結構,該用什麼方式與策略,在重重侷限中,施展自己的施政理念,以及上級交辦的各項任務;相對而言,上級又給予縣長什...
[[abstract]]本次研究主要是以「目」字為中心,以日語裡含有「目」的慣用句與含有「目」字的中文四字熟語,來探討兩個語言之間存在的共通性與差異性的對照研究。 舉例來說,日語慣用句「目が飛び出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