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贝叶斯空间计量和京津冀区县经济数据,可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面临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从平均空间溢出视角,各区县本地人力资本对周边经济抑制效应逐渐增强;本地交通设施和投资开始促进周边经济;(2)从边际空间溢出视角,京津冀各区域经济联系不断加强,本地要素对周边经济影响范围呈扩张态势,各区县同更多周边区县保持密切经济联系;(3)从局部空间溢出视角,京津冀地区十年来形成了“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发展的模式、效应及动力机制—多城市比较和实证”350-581
对我国郊区化的已有研究基本上都局限在对人口和工业的离心扩散进行总体分析,而在城市各个功能区对郊区化的影响方面尚未涉足.利用实际调查和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北京郊区化的影响内容和影响...
本文运用2002-2006年面板数据,对京津冀犬都市区的税收相关性及其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加权方式是影响反应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当使用地理距离变量加权时,空间相互作用与信息传递随距离递减,地区之间...
交通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内在适应性因素,并直接牵引城市空间扩展方向.论文选择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3个区域(中心城、通州区和密云区),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发现不同交通道路对...
本文基于动态空间计量方法和京津冀区县经济数据,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面临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就现状而言,2008~2012年京津冀各区县本地经济积累、投资活动和公共服务显著地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从理论上讲,在一个空间系统内,极核的位势增强必将引起空间扩散.扩散效应沿着一定的空间成长轴带向外部递延.在现代交通技术和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的条件下,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物流转移方式.由此引...
通过分析区域内经济、产业的发展,资源、环境要素的分布,基于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理论及评价体系,结合生态足迹、碳排放、综合脱钩指数模型,对2000-2013年间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脱钩程度...
优化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基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经济密度”(Density)、“经济距离”(Distance)和“经济整合”(Division)的...
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区县经济数据,从空间溢出视角探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结果表明:(1)从空间溢出视角看,五年来各区县本地投资、劳动力、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存在负面空间影响,从而抑制区域经济一体化;...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空间要素入手,研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空间整合规律.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人口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呈现东南集...
运用空间计量回归方法,实证刻画北京制造业企业在河北发生的实际完成投资的空间格局,揭示在首都功能转移的战略背景下,北京制造业企业投资的空间规律.研究发现,制造业投资以北京为中心,呈现随距离衰减的特点,整...
本文从都市区角度上论证了经济发展导致的北京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演变对北京财政收支体系空间配置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收支的空间差异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扭曲效应,并对促进城市空间范围内财政收支空间均衡的可能途径...
通过计算Moran's I指标发现,中国各省内部县与县之间的教育财政配置存在明显的聚集效应.对聚集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聚集效应受到经济、财政和人口迁徙聚集效应的影响,经济聚集、...
利用我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分析京津冀地区工业结构趋同现象,并采用计量模型探讨工业结构相似的影响因素.总体而言,京津冀区域内13个城市间工业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相似程度随产业细分而显著下降.北京-天...
针对世界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网络化大都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从世界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应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市域空间结构,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应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动态外部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认为动态外部性对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中国经济转型.利用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的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动态外...
对我国郊区化的已有研究基本上都局限在对人口和工业的离心扩散进行总体分析,而在城市各个功能区对郊区化的影响方面尚未涉足.利用实际调查和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北京郊区化的影响内容和影响...
本文运用2002-2006年面板数据,对京津冀犬都市区的税收相关性及其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加权方式是影响反应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当使用地理距离变量加权时,空间相互作用与信息传递随距离递减,地区之间...
交通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内在适应性因素,并直接牵引城市空间扩展方向.论文选择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3个区域(中心城、通州区和密云区),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发现不同交通道路对...
本文基于动态空间计量方法和京津冀区县经济数据,探讨京津冀区域经济面临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就现状而言,2008~2012年京津冀各区县本地经济积累、投资活动和公共服务显著地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从理论上讲,在一个空间系统内,极核的位势增强必将引起空间扩散.扩散效应沿着一定的空间成长轴带向外部递延.在现代交通技术和运输条件不断改善的条件下,高速公路和铁路运输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物流转移方式.由此引...
通过分析区域内经济、产业的发展,资源、环境要素的分布,基于改进的Tapio弹性脱钩理论及评价体系,结合生态足迹、碳排放、综合脱钩指数模型,对2000-2013年间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与环境资源的脱钩程度...
优化都市圈的经济空间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基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经济密度”(Density)、“经济距离”(Distance)和“经济整合”(Division)的...
本文基于京津冀地区的区县经济数据,从空间溢出视角探讨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结果表明:(1)从空间溢出视角看,五年来各区县本地投资、劳动力、公共支出对区域经济存在负面空间影响,从而抑制区域经济一体化;...
本文以京津冀区域空间结构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络和域面四个基本空间要素入手,研究提升区域竞争力的空间整合规律.研究认为,京津冀区域人口和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一方面,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呈现东南集...
运用空间计量回归方法,实证刻画北京制造业企业在河北发生的实际完成投资的空间格局,揭示在首都功能转移的战略背景下,北京制造业企业投资的空间规律.研究发现,制造业投资以北京为中心,呈现随距离衰减的特点,整...
本文从都市区角度上论证了经济发展导致的北京市经济结构的空间演变对北京财政收支体系空间配置的影响,分析了财政收支的空间差异对地方政府行为所产生的扭曲效应,并对促进城市空间范围内财政收支空间均衡的可能途径...
通过计算Moran's I指标发现,中国各省内部县与县之间的教育财政配置存在明显的聚集效应.对聚集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教育支出聚集效应受到经济、财政和人口迁徙聚集效应的影响,经济聚集、...
利用我国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分析京津冀地区工业结构趋同现象,并采用计量模型探讨工业结构相似的影响因素.总体而言,京津冀区域内13个城市间工业结构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相似程度随产业细分而显著下降.北京-天...
针对世界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网络化大都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从世界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应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市域空间结构,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应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
新经济增长理论强调动态外部件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认为动态外部性对中国城市产业增长的影响依赖于中国经济转型.利用2000年和2005年地级市及其以上城市的两位数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动态外...
对我国郊区化的已有研究基本上都局限在对人口和工业的离心扩散进行总体分析,而在城市各个功能区对郊区化的影响方面尚未涉足.利用实际调查和深度访谈的资料,分析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北京郊区化的影响内容和影响...
本文运用2002-2006年面板数据,对京津冀犬都市区的税收相关性及其原因进行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加权方式是影响反应相关性的重要因素:当使用地理距离变量加权时,空间相互作用与信息传递随距离递减,地区之间...
交通是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内在适应性因素,并直接牵引城市空间扩展方向.论文选择北京市最具代表性的3个区域(中心城、通州区和密云区),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交通对城市空间扩展的影响,发现不同交通道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