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1961年发生的"大饥荒"改变了政治集权体制下推行财政分权模式的路径,为中国后来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奠定了基础。文章利用县级层面的数据,通过气象灾害引发粮食作物减产的外生冲击,检验了饥荒严重程度与财政分权度之间的因果关系。实证结果表明,饥荒越严重的县,其后来的财政分权度越低。财政分权可能内生于"大饥荒"之后中央通过财政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降低政治经济风险的需要。这一发现拓展了"大饥荒"长期影响、财政分权决定因素以及分成合约与风险分担等领域的相关文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集权体制的运行模式以及县际财政分权度差异的形成机制。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4ZDB120)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344-5
气候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对其复杂性进行度量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的内在本质.通过对全国648个台站1961~1990年30年日气温和日降水距平系列的近似熵分析,发现该指数可以有效地度量气候系统的复杂...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分别采用Palmer干旱指数(PDSI)、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GIQ)、单位面积粮食产量(PHGO)作为气候变化、...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
人類進化史始終與氣候變化有密切的關系,這種觀點已被科學家們所接受.盡管人們目前都在預測氣候變化對我們將來社會的影響,但是至今還沒有對有歷史記載以來氣候變化對社會發展和演化之影響進行系統和定量的研究.利...
根据1880~1997年的各种气候序列,研究了118年中的严重气候灾害.这里严重有两重意义,首先是影响面广,其次是强度大.因此只研究了冷冬、冷夏、多台风、全国多雨、干旱及长江与黄河多雨、干旱等9种气候...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北疆地区20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国际气候诊断与指数小组(ETCDDMI)所提供极端降水和气温事件的各种指标,对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中国陆地领土面积减少、领土的质量严重下降,并通过增加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对国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气候变化使中国政府的自主选择权受到限制,治理能力受到进一步挑战,对重大国...
20世纪60年代初期面对中国人民连年遭受的粮食饥荒,美国朝野人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考虑应采取什么对策.美国政府内部曾研讨过各种方案,并向中国伸出试探的触角.中国政府不接受美国政府的"施...
新疆地区地形复杂且地面观测站点分布稀疏,降低了以往基于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效果。在降尺度方法中,偏差校正方法相对于区域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对于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文采用Delta...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县级层面农作物产量、灌溉、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采用经济学方法,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
根据近20年中国在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对中国(特别是中国东部)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主要结论有:(1)在中国东部,虽然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非常明显,但至目前为止...
1978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造就中共30餘年來高度的經濟增長率,中共在1990年代中期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體制,結合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西方的市場經濟體制,時至今日中共仍然在調整社會主...
对玛纳斯河流域10个台站1956-2007年52 a的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序列进行非参数检验,诊断其阶段性转换及变化趋势,并以阶段性转换的跳跃点为分割点,利用R/S分析方法预测其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
[目的]回顾青藏高原抬升对我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运动的相关研究,选取利用我国北方黄土沉积的研究手段,特别是通过应用黄土沉积的古地磁测量方法对高原抬升影响的研究实...
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降水量长期变化剧烈.论文综合整理了17个年降水量代用资料序列,其中11个为树木年轮,4个为史料,2个为冰芯积累量.所有序列均采用10年平均值,对1880~197...
气候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对其复杂性进行度量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的内在本质.通过对全国648个台站1961~1990年30年日气温和日降水距平系列的近似熵分析,发现该指数可以有效地度量气候系统的复杂...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分别采用Palmer干旱指数(PDSI)、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GIQ)、单位面积粮食产量(PHGO)作为气候变化、...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
人類進化史始終與氣候變化有密切的關系,這種觀點已被科學家們所接受.盡管人們目前都在預測氣候變化對我們將來社會的影響,但是至今還沒有對有歷史記載以來氣候變化對社會發展和演化之影響進行系統和定量的研究.利...
根据1880~1997年的各种气候序列,研究了118年中的严重气候灾害.这里严重有两重意义,首先是影响面广,其次是强度大.因此只研究了冷冬、冷夏、多台风、全国多雨、干旱及长江与黄河多雨、干旱等9种气候...
本文利用1961-2010年北疆地区20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量、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国际气候诊断与指数小组(ETCDDMI)所提供极端降水和气温事件的各种指标,对极端气候事件时空变化...
气候变化导致中国陆地领土面积减少、领土的质量严重下降,并通过增加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强度对国民的生命财产和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气候变化使中国政府的自主选择权受到限制,治理能力受到进一步挑战,对重大国...
20世纪60年代初期面对中国人民连年遭受的粮食饥荒,美国朝野人士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考虑应采取什么对策.美国政府内部曾研讨过各种方案,并向中国伸出试探的触角.中国政府不接受美国政府的"施...
新疆地区地形复杂且地面观测站点分布稀疏,降低了以往基于中国地区的气候变化预估效果。在降尺度方法中,偏差校正方法相对于区域气候模式和统计降尺度方法,对于区域气候变化预估更加实用和经济。本文采用Delta...
本文基于1996~2009年中国县级层面农作物产量、灌溉、气象和社会经济数据,并结合不同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采用经济学方法,考察了气候变化对中国水稻和小麦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
根据近20年中国在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对中国(特别是中国东部)过去2000年气候变化进行了综合评估.主要结论有:(1)在中国东部,虽然20世纪暖期的温暖程度非常明显,但至目前为止...
1978年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造就中共30餘年來高度的經濟增長率,中共在1990年代中期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體制,結合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西方的市場經濟體制,時至今日中共仍然在調整社會主...
对玛纳斯河流域10个台站1956-2007年52 a的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序列进行非参数检验,诊断其阶段性转换及变化趋势,并以阶段性转换的跳跃点为分割点,利用R/S分析方法预测其未来一段时间的变化趋势...
[目的]回顾青藏高原抬升对我国区域气候的影响研究.[方法]通过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构造运动的相关研究,选取利用我国北方黄土沉积的研究手段,特别是通过应用黄土沉积的古地磁测量方法对高原抬升影响的研究实...
中国西部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而且降水量长期变化剧烈.论文综合整理了17个年降水量代用资料序列,其中11个为树木年轮,4个为史料,2个为冰芯积累量.所有序列均采用10年平均值,对1880~197...
气候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系统,对其复杂性进行度量有助于认识气候变化的内在本质.通过对全国648个台站1961~1990年30年日气温和日降水距平系列的近似熵分析,发现该指数可以有效地度量气候系统的复杂...
全球气候变暖作为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不可避免地会对中国农业用水和粮食生产产生影响。该文分别采用Palmer干旱指数(PDSI)、单位灌溉面积用水量(GIQ)、单位面积粮食产量(PHGO)作为气候变化、...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我国东北区(含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东部)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