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改进的二维欧拉空气质量模式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不同类型人为源排放对该区域臭氧生成的贡献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区域臭氧生成受VOCs排放控制,流动源排放VOC最多,对臭氧生成的贡献也最大,分别占臭氧最大小时浓度和平均小时浓度的44%和67%;其次是溶剂和油漆挥发的贡献.点源和面源排放VOC较少,但排放NOx量大,二者对臭氧生成影响是负的.控制所有类型人为源排放,珠江三角洲区域臭氧日均浓度和最大浓度将分别减少78%和90%.模拟结果还显示,受气象场和光化学反应共同影响,珠江三角洲南部区域是臭氧浓度高值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科技核心期刊(ISTI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04791-7982
基于珠三角地区大气超级监测站2013年10月大气中 HNO2和 O3质量浓度及其光解速率常数等相关参数的在线监测结果,测算了这2种气态污染物通过光解产生 OH 自由基的速率,揭示了日间 HNO2和 O...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和高阶去耦合直接技术(HDDM-3D),对天津市2014年7月的臭氧(O3)污染进行模拟,分析臭氧生成的前体物控制区分布规律,量化天津市及周边地区排放的影响.研究...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VOCs在相对污染与清洁情况下的日变化特征.污染情况下的VOCs质量浓度可达清洁情况下的2.2倍,污染富集的是甲苯、二甲苯、乙苯、正丁烷、戊烷、丙烷、乙炔、乙烯等物种.自然排放的异...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2009年11月臭氧浓度演变过程,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对其中两个典型的光化学污染日进行臭氧来源识别,并与清洁日的情况做对照分析.结...
将NCAR的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MM5和作者开发的化学模式相耦合,建立了一个中尺度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利用该模式选取了2个典型个例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臭氧化学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模式再现并描述长...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2009年11月下半月的大气PM10污染状况进行模拟,重点针对23~29日期间的严重PM10污染事件,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探讨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P...
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组分之一,确定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状况及来源是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污染发生、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前提.基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污染源和气象资料,利用耦合了二次有机气...
建立了二维空气质量模式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体积分数,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以常熟地区为例分析了臭氧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干沉降对大气臭氧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平均为2.1 μL/(m3\5h);水平...
在传统的大气监测网络子站污染物浓度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其24h日变化的趋势分析,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59个监测点位2013~2015年期间的CO、SO2、NO2、O3、PM10、PM2.5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合2008年11月18 ~ 25日期间珠三角地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外场观测数据,验证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
运用三维欧拉型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模拟研究了北京市城近郊区人为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对该地区臭氧生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各类污染源中,流动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的贡献率最大,然后依次是油品储运与溶剂...
利用化学传输模式(CMAQ)系统对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2008年秋季的气象场、O3和PM10的污染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典型气象条件对O3和PM10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珠三角受冷空气过程...
以自然资本利用的存量、流量分类测度的三维生态足迹方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最新方法论进展.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9个地市23年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源,在测度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时空变化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法...
采用拉格朗日随机粒子扩散模式和三维风场诊断模式及实际气象观测资料,模拟分析以大亚湾核电厂厂址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低层大气流动和气载污染物的中尺度扩散情况.结果表明:(1) 该区域低层大气流动受盛...
提出在多条轨迹上应用轨迹模式,以实现对固定地区臭氧浓度日变化的模拟.应用该方法对北京燕山石化炼油厂地区的O3浓度日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十分吻和.进一步模拟了当地的臭氧生成特征,并讨论...
基于珠三角地区大气超级监测站2013年10月大气中 HNO2和 O3质量浓度及其光解速率常数等相关参数的在线监测结果,测算了这2种气态污染物通过光解产生 OH 自由基的速率,揭示了日间 HNO2和 O...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和高阶去耦合直接技术(HDDM-3D),对天津市2014年7月的臭氧(O3)污染进行模拟,分析臭氧生成的前体物控制区分布规律,量化天津市及周边地区排放的影响.研究...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VOCs在相对污染与清洁情况下的日变化特征.污染情况下的VOCs质量浓度可达清洁情况下的2.2倍,污染富集的是甲苯、二甲苯、乙苯、正丁烷、戊烷、丙烷、乙炔、乙烯等物种.自然排放的异...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AMx模拟珠江三角洲地区(简称珠三角)2009年11月臭氧浓度演变过程,运用臭氧源识别技术(OSAT)对其中两个典型的光化学污染日进行臭氧来源识别,并与清洁日的情况做对照分析.结...
将NCAR的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MM5和作者开发的化学模式相耦合,建立了一个中尺度区域空气质量模式.利用该模式选取了2个典型个例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臭氧化学问题.本研究的目的是利用模式再现并描述长...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对珠江三角洲2009年11月下半月的大气PM10污染状况进行模拟,重点针对23~29日期间的严重PM10污染事件,采用过程分析技术,探讨各种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对P...
二次有机气溶胶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重要组分之一,确定大气中二次有机气溶胶污染状况及来源是深入了解大气颗粒物污染发生、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前提.基于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污染源和气象资料,利用耦合了二次有机气...
建立了二维空气质量模式模拟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体积分数,模拟结果和实测值吻合较好.并以常熟地区为例分析了臭氧生成过程.结果表明:干沉降对大气臭氧有明显的去除作用,平均为2.1 μL/(m3\5h);水平...
在传统的大气监测网络子站污染物浓度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其24h日变化的趋势分析,对珠江三角洲9个城市59个监测点位2013~2015年期间的CO、SO2、NO2、O3、PM10、PM2.5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合2008年11月18 ~ 25日期间珠三角地区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外场观测数据,验证区域空气质量模式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
运用三维欧拉型区域空气质量模式(CAMx)模拟研究了北京市城近郊区人为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对该地区臭氧生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在各类污染源中,流动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的贡献率最大,然后依次是油品储运与溶剂...
利用化学传输模式(CMAQ)系统对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2008年秋季的气象场、O3和PM10的污染状况进行模拟,研究典型气象条件对O3和PM10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2008年秋季珠三角受冷空气过程...
以自然资本利用的存量、流量分类测度的三维生态足迹方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的最新方法论进展.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9个地市23年的面板数据为数据源,在测度自然资本利用状况时空变化基础上,利用偏最小二乘法...
采用拉格朗日随机粒子扩散模式和三维风场诊断模式及实际气象观测资料,模拟分析以大亚湾核电厂厂址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东部地区低层大气流动和气载污染物的中尺度扩散情况.结果表明:(1) 该区域低层大气流动受盛...
提出在多条轨迹上应用轨迹模式,以实现对固定地区臭氧浓度日变化的模拟.应用该方法对北京燕山石化炼油厂地区的O3浓度日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十分吻和.进一步模拟了当地的臭氧生成特征,并讨论...
基于珠三角地区大气超级监测站2013年10月大气中 HNO2和 O3质量浓度及其光解速率常数等相关参数的在线监测结果,测算了这2种气态污染物通过光解产生 OH 自由基的速率,揭示了日间 HNO2和 O...
利用Models-3/CMAQ模式系统和高阶去耦合直接技术(HDDM-3D),对天津市2014年7月的臭氧(O3)污染进行模拟,分析臭氧生成的前体物控制区分布规律,量化天津市及周边地区排放的影响.研究...
分析了珠江三角洲秋季VOCs在相对污染与清洁情况下的日变化特征.污染情况下的VOCs质量浓度可达清洁情况下的2.2倍,污染富集的是甲苯、二甲苯、乙苯、正丁烷、戊烷、丙烷、乙炔、乙烯等物种.自然排放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