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能源碳排放在中国总碳排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也是中国低碳减排工作关注的重点.文章从产业视角出发,利用Divisia指数分解法构建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定量分析1998~2007年间,能源排放强度、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以及产出等五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影响.分析不同因素对中国工业能源碳排放的不同影响以及不同因素在工业系统内部各产业间的变化特性,从而为中国工业能源碳减排路径提供政策建议.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PKU)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0588-943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节能降耗是否会付出经济发展的成本,取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存在由经济发展向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则节能降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小;如果存在...
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由此引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促进结构调整的同时如何兼顾落后地区的发展空间?客观地评估和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现状,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以中国开展的碳排放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结合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本文采用三重差分模型估计的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提高处理组企...
继中国碳排放总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体后,2014年中国人均碳排放达到7.2t/人,超过欧盟.而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在碳排放上做出了极大“贡献”.基于此,以物流运输业为研究对象,以2004...
利用含有非合意性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静态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和动态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并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各行各业能源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碳排放量迅猛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减排压力。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格局失...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粗放式的能源消耗模式使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多。由于全球的气候发生的剧烈变化,致使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强烈的破坏。因此,在科学...
本文分别利用LYQ脱钩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选取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4年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脱钩模型及其分解得出,京津冀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弱脱钩...
运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因素分解法,构建了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造成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快...
本文以广东省1997年、2002年、2007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及历年能源消费资料为基础数据,从碳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中间投入结构、最终需求结构以及最终需求规模等6个因素对1997年...
本文采用1998-2007年30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工业产业、交通和生活数据,从省域层面上分析了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和变动情况,并分阶段分类型对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作了逐步线...
基于2003-2007年28个制造业能源消费数据,发现制度因素、能源结构、企业规模显著影响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产业的经济开放度和市场化水平越高、煤炭消费比重越低、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降低产业的能源强度...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
通过系统地比较各主要国家CO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等,总结发达国家碳排放特点,分析中国碳排放历程及各阶段出现的原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外碳排放特征,总...
本文通过利用序列DEA (Sequential DEA)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构造了碳排放绩效动态指数TCPt,规避了以往碳排放绩效测度的缺陷,较为精确地测算了2003-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工业碳...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节能降耗是否会付出经济发展的成本,取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存在由经济发展向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则节能降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小;如果存在...
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由此引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促进结构调整的同时如何兼顾落后地区的发展空间?客观地评估和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现状,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以中国开展的碳排放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结合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本文采用三重差分模型估计的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提高处理组企...
继中国碳排放总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碳排放体后,2014年中国人均碳排放达到7.2t/人,超过欧盟.而物流作为国民经济的排头兵,在碳排放上做出了极大“贡献”.基于此,以物流运输业为研究对象,以2004...
利用含有非合意性产出的DEA模型构建了静态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和动态工业碳排放绩效指数,对2003~2008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工业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并运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各行各业能源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碳排放量迅猛增长,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我国承受着巨大的国际减排压力。同时,近年来我国经济正在经历转型,地区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格局失...
近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粗放式的能源消耗模式使地球大气层中温室气体(主要指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多。由于全球的气候发生的剧烈变化,致使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强烈的破坏。因此,在科学...
本文分别利用LYQ脱钩模型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模型,选取了京津冀地区1995~2014年能源消费、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脱钩模型及其分解得出,京津冀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弱脱钩...
运用对数均值迪氏指数(LMDI)因素分解法,构建了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2000~2012年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造成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快...
本文以广东省1997年、2002年、2007年可比价投入产出表以及历年能源消费资料为基础数据,从碳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结构、能源消费强度、中间投入结构、最终需求结构以及最终需求规模等6个因素对1997年...
本文采用1998-2007年30个省份的能源消耗、工业产业、交通和生活数据,从省域层面上分析了碳排放总量和单位GDP碳排放量的空间差异和变动情况,并分阶段分类型对单位GDP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作了逐步线...
基于2003-2007年28个制造业能源消费数据,发现制度因素、能源结构、企业规模显著影响我国制造业能源强度,产业的经济开放度和市场化水平越高、煤炭消费比重越低、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降低产业的能源强度...
利用结构分解分析(SDA)的加权平均分解法分析了4类增长因素对1992~2007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最终需求规模扩大是引起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次是投入产出结构的改变,温室...
通过系统地比较各主要国家CO2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及排放强度等,总结发达国家碳排放特点,分析中国碳排放历程及各阶段出现的原因.比较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政策,结合中外碳排放特征,总...
本文通过利用序列DEA (Sequential DEA)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构造了碳排放绩效动态指数TCPt,规避了以往碳排放绩效测度的缺陷,较为精确地测算了2003-2010年中国30个省市地区的工业碳...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节能降耗是否会付出经济发展的成本,取决于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果存在由经济发展向能源消费的单向因果关系,则节能降耗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小;如果存在...
中国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二氧化碳减排的目标,由此引来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在促进结构调整的同时如何兼顾落后地区的发展空间?客观地评估和分析我国不同地区二氧化碳排放效率的现状,趋势及其影响因素...
本文以中国开展的碳排放交易试点为准自然实验,结合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了碳排放交易制度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本文采用三重差分模型估计的实证结果表明:碳排放交易试点政策能够提高处理组企...